迟到的和解,奇瑞还能搭上鸿蒙智行的“快车”吗?
汽车 迟到的和解,奇瑞还能搭上鸿蒙智行的“快车”吗? 汽车 | 2024-04-19 11:45 迟到的和解,奇瑞还能搭上鸿蒙智行的“快车”吗? 出行一客

错过第一炮,奇瑞再想挽回智界S7的热度似乎有些难。

文 | 宋立伟

编辑 | 赵成

错过第一炮,奇瑞再想挽回智界S7的热度似乎有些难。

尽管此次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亲自为这款车站台,并表达了与华为合作的最大诚意,但终端市场的反响却远不及其5个月前首发预售时火热。

彼时,虽然手握2万辆智界S7订单,奇瑞却没有对销量转化展示出丝毫的积极情绪,反而快速推出象征奇瑞品牌“塔尖”的车型星纪元ES,与智界S7同台对垒。而今,面对星纪元ES的惨淡表现,奇瑞不得不重新正视与华为的合作。

01 以“上市”之名言和

4月11日,智界S7重新上市。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款车在2023年11月28日刚刚进行了上市发布,而这一次,它更多的意义在于“重新出发”。

产品层面,除了新增一款顶配车型Ultra版本,同时,首次为入门车型搭载华为视觉智驾HUAWEI ADS 基础版外,其它变化并不大。相比之下,价格的调整则更为明显。其中,智界S7 Max、Max+、Max RS三款车型的官方售价均下调2万元。

即便如此,智界S7仍然难以重拾首发预售时的高人气。

目前企业仅公开的一组数据,即4月13日—14日两天,也就是智界S7重新发布后的首个周末,共收获大定2079辆。

而回看5个月前,这款车首发预售仅1天订单量就突破5千辆、4天突破1万辆的如虹气势,前后落差显而易见。不过,这还不足以体现智界S7彼时的受追捧度。

此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高新华在智界S7上市发布会上表示,该车订单量已经超过2万辆。

但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自2023年11月上市至2024年3月,这款车总销量仅为5494辆,这意味着,其订单转化量几乎只有四分之一。与同为鸿蒙智行体系、一度霸榜新势力销量榜的问界品牌相比,智界S7的“遇冷”被归咎于新车“交付不利”。而背后实情则直指奇瑞对品牌冲高的另一番打算。

在智界S7上市22天后,奇瑞星途发布全新高端车型星纪元ES,与智界S7一样定位中大型智能纯电轿车,同台PK。

在鸿蒙智行销售顾问苦恼很多用户等了4个月都提不到车的时候,星纪元ES则顺利上市交付。然而,这并没有为其赢得更多销量。

第三方数据显示,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星纪元ES销量仅为2216辆。“或许正是因为星纪元ES哑火,才换来了智界S7的重新发布。”业内人士认为,这场发布会释放出最重要的信号就是合作双方达成“和解”。

02 迟到的交付错过“良机”

在此前的预售和上市两场发布会上,都是高新华作为奇瑞方的代表上台发言,并且两次发言时间均为3分钟,而本次发布会则由尹同跃亲自站台,并做了11分钟的讲话。

他表示:“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强强联合才是正道。”

同时,他还强调,奇瑞已经把和华为的合作作为第一优先战略,将智界作为其排序第一优先度的项目,此外,他们还成立了完全独立的智界品牌事业部,并且由奇瑞研发以及制造的两位一把手牵头来做。

对于外界关心的交付困局,尹同跃坦言,过去一段时间,奇瑞和华为克服了一些叠加的困难,如今已经能够保证产能交付。为此,将实现智界S7产线搬家,并为华为准备了一座领先的超级工厂,以确保市场订单的保供。

尹同跃称,他和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每个月至少会进行一次线下交流、每周一次线上交流,在微信上更是每天都有交流。

而余承东今天也在个人微博表示,智界S7现已开启全国大规模交付,预计4月交付超4500辆。

这或许是星纪元ES一时间难以企及的数字,但能否赢回智界S7自身最初的势头目前尚未可知。

相较于去年的汽车行业环境,如今的竞争关系更为激烈,一边是价格战的持续升级,一边是科技智能的快速迭代,另一边还有小米等科技公司的正式入局,智界S7重新上市面临的压力也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了解到,为获取更多订单,智界S7甚至不惜牺牲5000元车款以抢夺小米SU7锁单用户。

然而,尽管目前智界S7库存已十分充足,但这并不表示它已经拥有和问界M7等车型同样的销售资源。财经汽车(ID:caijingqiche)从鸿蒙智行官方App获悉,目前,智界S7展车、试驾车却仍未普及到每一个鸿蒙智行门店。

以北京为例,目前,展示问界M7、M5的鸿蒙智行门店为25家,而其中只有17家能够看到智界S7无独有偶,在上海,鸿蒙智行门店展示问界车型的有33家,而智界S7只在其中24家有展示或试驾车。

“确实不是每一家店都有智界S7,至于原因,我们也不好说。”鸿蒙智行一员工表示。

-END-

本文由出行一客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