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街头涌现的共享健身仓使互联网健身又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从前两年O2O和24小时自助健身到现在的共享健身,健身产业不仅搭上了“互联网+”这班顺风车,更是因为广阔的市场需求而发展迅猛。然而互联网健身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困境。
近期在街头涌现的共享健身仓使互联网健身又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从前两年O2O和24小时自助健身到现在的共享健身,健身产业不仅搭上了“互联网+”这班顺风车,更是因为广阔的市场需求而发展迅猛。然而互联网健身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困境。
健身APP难逃同质化困扰
目前市场上的健身APP主要分为以KEEP、FitTime为代表的视频教学类;咕咚、悦跑圈为代表的跑步健步类;趣运动、全城热炼等为代表的O2O健身服务类;以及部分具有综合功能的APP。
正如整个app市场一样,健身app虽然花样繁多,但是还是逃脱不了同质化严重这个问题。无论是安卓市场还是Appstore,搜索健身相关词汇,都会得到众多结果,笔者尝试下载十几款不同名称的健身APP,通过对比发现,多数APP无论从功能设计还是UI界面上都高度相似,有些甚至出现了抄袭;当然产品为了适应用户使用习惯,方便新用户更快的上手APP而模仿已经成熟的产品无可厚非,但大量相似app的出现必然会出现拉新成本高、留存率低、用户使用粘性低等诸多问题。
盈利模式不清晰,如何变现使关键
正如所有APP一样,健身APP的主要盈利模式无外乎分为:广告收入、电商收入、会员付费三块,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大多数健身APP并没有实现盈利。
首先是广告收入,这个一直以来都是具有争议的一个话题,收入越高同时意味着广告的规模越大,从而更容易牺牲用户体验,这一点对于具有工具类属性的健身APP来说无异于涸泽而渔,并不长久;此外用户的相对垂直从而限制了广告投放厂家的选择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其次电商方面,以Fittime为例,笔者随机找了标明为“特惠”的一款标价为99的体脂称,而此款体脂称在京东标价为89。不仅如此,尝试了另外几个健身APP里的电商,其商品价格相对于主流电商并无优势。
此外,由于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消失,APP下载成本迅速增长,按照10%的付费转化率来计算,每个付费用户的获得成本都要是普通用户的10倍甚至更高,会员付费收入能否平摊高昂的推广成本也是需要运营者所需关注的重点之一。
近几年传统健身房的转型,逐渐互联网化的传统健身房也给线上健身APP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健身APP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
突出重围,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
健身类APP品种繁多,切入点也从最初的简单数据统计变为多种形式,但细分领域做得仍不好,以至于出现产品越来越雷同的现象;这就需要对细分领域的深耕,并不单单局限于增加一个功能上,做到“窄而深”而非“窄而浅”。
除此之外,将产品打造成一个IP,使产品不再只是冰冷的健身工具,并延伸到相关的运动装备、智能硬件等周边,打造生态闭环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