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干大事的人,是这个样子的
图说 真正干大事的人,是这个样子的 图说 | 2019-06-19 11:10 真正干大事的人,是这个样子的 柴狗夫斯基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在非洲地区,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没有得过疟疾,对大部分人来说,疟疾是家常便饭。

疟疾常年笼罩在非洲大地,是该地区光临最频繁的死神。

唯一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副作用强。吃下去之后,浑身发抖,头晕,想吐,这种难受的感觉要持续一到两周才会消失。

关键是,熬过了这段时间,也并不意味着就摆脱了疟疾。

当下一次再得病的时候,身体可能已经产生了抗药性,无法进行治疗,只能等死。

幸好,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

从此,疟疾可以通过蒿素联合疗法(“青蒿素药物”联合“其他抗疟配方药”)治好。不仅有效,而且没有并发症。

然而,世卫组织最新发布的《2018年世界疟疾报告》显示,全球疟疾防治进展陷入停滞,疟疾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致死病因之一。湄公河沿岸出现了青蒿素抗药性现象。

这意味着疟疾可能会恢复往日的猖狂,成为没有任何束缚的魔鬼。

屠呦呦为了打败疟疾,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发现了原因所在。

蒿素在人体内浓度下降到一半的时间很短,仅仅只有1-2个小时。按照之前3天的疗程,青蒿素的有效杀虫时间只有4-8个小时。抗药性疟原虫根据这一特点,在敏感杀虫期进入休眠状态,规避掉青蒿素的攻击。使得青蒿素出现了“失效”的状况。

屠呦呦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是延长用药时间,由原来的3天延长到5或7天。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

除此之外,屠呦呦团队还公布了另外一个可喜的研究结果:双氢青蒿素对治疗高变异性的红斑狼疮效果独特。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超90%、80%。这项研究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预计药品最快能够在2026年前获批上市。

今年屠呦呦已经89岁了,在研究疟疾的漫漫长路上,她已经行走了五十年。

1985年,越美战争爆发,美国原本以为打败越南是轻轻松松的事情,就像是已经含在口里的食物,轻轻咽下去就可以了。

但是没想到,美国没有击败越南,反而被越南的疟疾击败了。数十万的美国士兵因为疟疾死在了战场上。

气急败坏的美国斥重金研究治疗疟疾的方法,然而研究了二十万种化合物之后依然一无所获。

自身能力有限的越南请求中国的支援。古道热肠的中国就此开展了疟疾研究计划。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研究人员用尽了全身的力气,依然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于是有了中医研究院合作的想法。

作为院里骨干的屠呦呦,在1969年正式加入了疟疾研究计划。

屠呦呦从本草研究入手,广泛收集资料,整理历代典籍,查阅群众献方,请教中医专家。仅仅3个月的时间,就收集了2000多个方药,精选编辑了包含640个方药的《疟疾单秘验方集》。

在这640个方药中就含有青蒿素,但从当时的实验结果来看,青蒿素的抗疟效果还不如胡椒提取物。胡椒提取物的对鼠疟模型疟原虫抑制率能够达到84%,但是却不能使患者的疟原虫转阴。

这个方案只能pass掉。

冷静下来的屠呦呦在翻阅《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时突然有了灵感,书中写道: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简单来说就是将青蒿泡水,然后搅碎过滤取汁液服用。

这和传统的中药煎熬方法不一样,难道这就是问题所在?青蒿有效成分忌高温或者酶?

于是屠呦呦决定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作为提取物。

研究结果证实她的猜想,乙醚中性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成功迈出了第一步之后,接下来就需要提取大量的青蒿提取物进行研究。

当时正值“文革”的敏感时期,没有药厂愿意配合。于是屠呦呦自己买了七口大水缸充当提取锅。每天加班加点的进行研究。

没有防毒口罩,就用棉纱口罩代替。没有通风设施,就不通风。屠呦呦因为长期接触化学试剂得了中毒性肝炎。

对她来说,只要能够取得青蒿素提取物,一切都是值得的。

提取物在临床验证阶段,出现了一个bug,发现了疑似毒副作用。

屠呦呦已经习惯了bug,出现bug,解决了就好。她再次以身试药,和三位同事一起充当小白鼠。

幸好结果显示一切正常。

1972年青蒿乙醚提取物首次临床30例抗疟都得到了有效的结果。

1972年11月8号,分得的二号结晶有显效,首次以药效证实了从青蒿中获得的具有抗疟活性的单一化合物。这一天也被定义为青蒿素的诞生日。

此药快马加鞭的送到海南疟区现场,在试验的三例病症里面,仅有一例有效,其余两例都无效。

抗疟性百分之百的药物为什么会突然失效了呢?原来是药片崩解度出现问题,影响了药片的吸收,屠呦呦决定将药片改装成胶囊,将青蒿素原粉直接装在胶囊里面。这一问题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1977年青蒿素的三维立体结构在《科学通报》上首次发表。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再次肯定科学发现的原创人,颁给了在青蒿素发现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屠呦呦。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组委会秘书格兰·汉森说:“毕竟,个体才能做出发现,而不是组织。在组织和机构变得愈发重要的时代,从中辨识出真正具有创造力并改变了世界的个体也变得愈发重要。”

屠呦呦不仅研制除了青蒿素,还针对其复燃率高的问题,研制出了双氢青蒿素,临床抗疟药效为前者的10倍。商品名称为“科泰新。”

这种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我国领导人出访欧洲的时候必送的礼物。

虽然青蒿素是中国人研制的,但是中国并没有在这个亿级市场得到多少回报。

从1977年开始,关于青蒿素的研究陆续在国内外发表,当时中国人还不熟悉国际产权的规则,美国和瑞士借此机会,对论文里的技术进行研究,申请了一大批周边技术专利。

导致我国沦为了原材料供应商,只能通过国际合作,通过国外市场进行网络销售。一直到2007年,中国制药企业制造的青蒿素才拿到世卫标准认证。

在这之前其他国家已经挣得盘满钵满。

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中国始终保持着大国的风范,保持着自己的风度和体面。中国精神孕育出来的中国人,也不拘小节,光明磊落。

屠呦呦就是这样的人,“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却不张扬,不呐喊。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