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4岁装的逼,可能会在40岁被挖出来打脸
互联网+ 你4岁装的逼,可能会在40岁被挖出来打脸 互联网+ | 2019-07-15 11:03 你4岁装的逼,可能会在40岁被挖出来打脸 柴狗夫斯基

科技是把双刃剑,无法简单的说爱它还是恨它,只能说,在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它。


互联网上有几个梗,一般人看破不说破。

“老实人”梗,催生出一系列的沙雕段子。

“原谅”梗,催生出一整套绿色文学。

甚至还催生出了一个APP,名叫“原谅宝”。

这款APP通过AI识别人脸技术,通过识别女性面部特征,比对数据库,一键识别“退休小姐姐”。

原谅宝官方发微博称:即将启动老实人保护计划!

原谅宝开发者发微博说:鉴于很多人都在说程序员是给各种退休小姐姐的接盘侠,我联合几个小伙伴准备把1024、91等各种不知名网站上的视频拿去匹配打tags后去做匹配,为码农朋友们做一个初步过滤。

“接盘”一词,原本指的是已经怀孕的女生,找其他男生当爹,所以被责骂。到现在竟然演变成只要女生有过性经历,男生就认为自己在接盘。

这条微博一发出,评论区就沦陷了,几乎全是辱骂。

比如说:怎么能够做到义正言辞说出这些话??真以为自己是码农朋友们的救世主,在做大好事??

比如说:你如何区分是被偷拍或者被骗,被忽悠拍摄,哪怕是自愿但是不愿公开结果被人渣放到网上去的女性呢??

还有人讽刺说:有技术的真了不起。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科技的发展,到底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了,还是更糟糕了?

“原谅宝”APP一上线,使用量竟然达到了200万

有多少人嘴上说着不在意,还是会悄悄用软件测试一下。

这款软件的开发者认为自己是在保护男性,对“退休小姐姐”嗤之以鼻。

但是,他怎么能保证软件的准确性呢,他怎么能保证自己识别到的一定是退休小姐姐呢?万一是被偷拍后被挂到不良网站的女性呢?她们已经被侮辱了一次,难道还要被侮辱第二次吗?

开发者显然没有考虑这些,他是站在一个男性的角度,一个封建社会男性的角度。他沾沾自喜的双重标准让人不禁怀疑他的思想。

一款“宁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的软件,要是用于警察断案筛选还情有可原,用女性的名誉和将来作为成本,是否太拿别人的尊严开玩笑了。

如果这款软件大行其道,是否默认了封建时代的思想,默认了男性可以彩旗飘飘,女性的尊严可以忽略这件事。

“原谅宝”的事情还没凉下来,具有“一键脱衣”功能的APP又上线了。

许多外国明星都被拿出来恶搞。比如泰勒·斯威夫特,斯嘉丽·约翰逊。

如果这款软件被应用到生活中,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任何一个路人,都有可能成为软件的受害者,成为别人娱乐的道具。

这些软件自动生成的脱衣照,要是被传到了网上,当事人该怎么办?要是这些照片被“原谅宝”检测到了,那更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这些软件的开发,分明就是对女性的愚弄,分明就是利用科技的手段,更加便捷的脱掉女性的尊严。

这些软件的开发,助长了低级趣味,给了人性阴暗面一片生长的土壤。

这难道不是在利用科技的手段作恶吗?

今年4月份,南京某地区给环卫工人佩戴了一块智能手表,当环卫工人20分钟没有移动位置时,手表就会发出刺耳的提醒音,并喊“加油”,以提醒环卫工人更加称职的完成工作。

今年4月份,媒体报道,亚马逊正利用AI技术来解雇无效率的仓库员工。这种数字监控器,可以追踪发货仓库拣货工人们的速度,还规定员工必须每小时包装120件商品。以“工作效率太低”为由,亚马逊已经解雇了900多名员工。

人们因为文化程度不同,年龄不同等种种原因,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在大部分情况下,技术含量低一些的劳动会比技术含量高的劳动付出更多的时间。这是社会的普遍情况。

但是这两种技术的应用,相当于对劳动工人实行了全方位的监控,就像是监控牲口一样,让劳动工人一刻也不停歇的工作,这种出现在卓别林讽刺电影里的场景,竟然会出现在2019年!

资本家利用AI技术,让劳动工人越来越“异化”,让人看了很心寒。那些劳动工人,就因为自己是底层,所以就要被资本家这样指挥吗?衡量环卫工人的工作标准应该是街道有没有扫干净,而不是20分钟有没有移动一次。

智能手表还有一项功能是定位,环卫工人每时每刻的行为都尽在上级的监控当中。上级可以随时随地调出监控,查看环卫工人的情况。

这种科技的发明,丝毫没有考虑环卫工人的感受。更像是在提醒他们身份卑微,所以连尊重都不是平等的。

试问一下环卫工人的领导,为什么不自己佩戴一个这样的手表,一旦走神就发出声音呢?

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和机器的区别就在于,人有感觉,而机器没有。想要让人不断的接近一台机器,说好听叫压榨,说难听点叫没人性!

即使每个人因为能力的不同从事不同的工作,也不是只会做事,没有感觉的木偶。

用金钱换取劳动力是可以的,用金钱压榨别人的尊严是可耻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快到连文化飞奔着都不一定能赶上的时代。

很多时候,文化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之间出现了裂痕。

因为科技的发展,所以我们无论走多远,都能和家人联系。因为科技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坐在家里浏览全球发生的大事小事。因为科技的发展,所以我们多了很多美妙的娱乐活动,我们和许多陌生人在网络上交换思想。

同样因为科技的发展,我们的每一次浏览痕迹都被记录在案,我们的“用户画像”在APP开发者眼中更加清晰,我们的年龄、职业、电话号码、消费水平等一系列数据被无声采集。

我们20岁的时候在网上开的玩笑,可能会在40岁的时候被挖出来打脸。我们的每一次搜索记录,都印证了我们情绪和想法。我们的需求被卖给广告商,我们从接触网络的那一天开始,到我们离开网络的那一天为止,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是数据

科技开发者为了人们的需求开发软件,又为了挣钱出卖人们的隐私,甚至玩弄人性。在文化和科技的博弈当中,科技胜地理所当然。

我们无法离开科技,无法离开网络,离开网络的我们,就像是水离开鱼。这个社会是由网络架构起来的,一旦离开了这个架构,也就脱离了社会。

科技是把双刃剑,无法简单的说爱它还是恨它,只能说,在现代社会,已经离不开它。

科技屡次三番的踩着人们的红线,但是人们又不得不靠着它获取信息。

但是人类与科技作恶的对抗不能停止,一旦停止了,就意味着文化和科技的博弈中,科技彻底战胜了文化。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