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总,你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成功经验?”
干货 “润总,你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成功经验?” 干货 | 2019-08-09 09:19 “润总,你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成功经验?” 刘润

唯有行动,是抗击焦虑和恐惧的良方

 1 


如果失败流落街头

你会后悔吗


润总,你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成功经验?

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心里就挺不舒服的。

啊?什么意思?我成功了吗?

如果说“成功”是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地位,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那么,当你说我成功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说“你已经到头了”。

或者说,你认为我已经获得了你认为“尽头”的那个目标。

可是,我没有想要的东西,想要的地位,或者说实现了就可以退休的梦想啊?

所以,你干嘛要“骂人”啊?你干嘛要“骂我”说我“成功”了呢?

如果说,我有什么追求的话,我只追求一件事:自由。

什么是“自由”?就是:勇于选择而不后悔,随心所欲而不逾规。

所有的选择,都是在有限信息下的一个冒险。

你无法确定,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你要问自己,你愿不愿意为你想要的东西,期盼最美好的未来,但同时能接受可能的最差结果。

比如,真的失败了,流落街头,你会后悔吗?

选择的勇气,不是来自对成功的渴求,而是来自对失败的接受。

假如,你真的接受了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选择”,那怎么才能在A和B中间,做出“最好的选择”呢?

答案:随心所欲而不逾规。

规,就是规律。保持一定的阅读量,保持一定的交际圈。

好好学习,不断思考,提升自己对事物以及事物运行规律的洞察。

你的洞察越深刻,你就越可以随心所欲。

选择需要勇气,随心需要智慧。

看似横冲直撞,其实都是规律之内,如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是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了如指掌,所以小刀游走,在每一个力度、速度、角度的选择上,看上去游刃有余,其实都是对规律的遵循。

越是表面上看毫不费力,越是因为背地里竭尽全力。

真正掌握规律,才会让你的每一个选择看上去随心所欲,但是不逾规。

这就是我的追求。自由。

所以,在这个追求的路上,我只有成长,没有成功。

我没有“最好”的目标,只有“更好”的追求。

请你以后不要“骂人”了。我没有成功。在成长。

我的追求不是财富,不是地位,是自由。

管多少人,赚多少钱,出多大名,算是成功?

成功,其实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果,你想顺便了解一下我的成长经历,从中探究出可以借鉴学习之处。

或许,我可以分享一下。






2 

口袋里没钱

却有着凌云壮志


上大学时,我家在南京买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空房子,我当时做兼职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为家里今天添几块瓷砖、明天换一个吊灯。

我当时的梦想是一切装修好,我就可以结婚了。

时间如流水,转眼间大学毕业,同学们为了各自的理想,各奔东西。

我清楚的记得,1999年12月22日。我加入微软的日子。

时值冬至,冷风如刀。

我的行李和我自己被从北京的一个乡下寄到了上海的另一个乡下,开始和一个叫郭刚的男人,住在一个没有空调没有电视的破旧二居室。

我和郭刚读同一所大学,毕业后都在北京飘荡于同一家公司,到了上海又住在一个屋檐下,导致我们的习惯都很相似。

郭刚想吃肉的时候就会买一块大排回来,烧水,把大排随便扔到清水里,随便蘸点什么就吃了。

我觉得他的吃法非常的“特立独行”,很有自己的想法。

于是,我想吃肉了,就会买只鸡回来,也学着扔进盐清水里煮一煮,随便拿什么装出来。吃了。

恩。至于味道如何...只要心中有肉,就会满口留香。

那年,上海的冬天格外寒冷,住的地方没有空调,冷得直跺脚。

为了不被冻死和省钱,我来到办公室抱着电脑取暖。

自此,养成了在办公室加班的恶习。

时光兜兜转转,转眼间,1999年悄然而逝。

当外滩报时钟声响起时,永安百货二楼的萨克斯吹响时,每个人都在驻足凝望,望着黄浦江滚滚流逝的江水,无比向往着未来。

时钟,跨过2000年的第一秒,千禧年到来。

2000-2001年,是我最拼命的一段时间。

我一心想冲到最前线战斗,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住在办公室,累了就找个睡袋躺在会议室,直到早上阿姨打扫卫生时不小心发现我吓一跳。

第一次连续55小时工作不合眼(3天2夜),第一次用睡袋睡在会议室,第一次身怀3个手机。

我的护照上贴满了各个东南亚国家的签证,秘书随时更新,保证永不过期,确保随时需要,都能立即飞到客户面前;

那个时候,移动、联通都还没有覆盖上海地铁,地铁没有信号。我手上随时拿着摩托罗拉L2000手机,要随时等待客户的电话,进地铁前要打电话向公司报备,以防客户联系不上,出地铁再解除报备。

只要电话里蹦出一个英文单词,我会条件反射的高举左手,在空中大力挥舞,做出最显然的打车状,要出发了。

直到后来的一两年,只要听到L2000的手机铃声,我就会浑身颤抖,手脚无力。

从此,再也没有用过摩托罗拉的手机。

那一年,为了省1块钱,我会犹豫是坐公交还是地铁,直达还是绕路。

那一年,在上海飘雪的瑟瑟寒风中,冷的直跺脚,却要围着世界东奔西跑。

那一年,年少轻狂,口袋里没钱,却有着凌云壮志。

那一年,我23岁。






 3 

27岁的我

开始用写作建立影响力



我27岁那年,是2003年。

那一年:我是微软的部门经理,跨过了“从个人贡献者,到团队管理者”这道坎,那时的我,根本不懂什么叫管理,只会自己下楼买冰淇淋给大家吃,后来都成为好朋友; 

接受过了对我此生影响最大的一个培训《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开始参加公益,写博客,用日日不断之功写作,持续建立影响力,并且尊重时间。 

因为,所有的规则,最终都是刻画在时间上的。

对时间的尊重,是对规则最基本的尊重。 

尊重时间有三种:我努力,我加快,我准时。

我努力,是从态度上尊重。我加快,是从方法上尊重。

我准时,是从结果上尊重。 

从小学到高中,12年里,不管风吹雨打、头疼脑热,没有迟过一次到。 

小学一年级,我要给全家做早饭,然后自己坐两站公交车上学。

所以,必须起很早。 

有一次我起晚了,要迟到。心急如焚。

怎么办?我决定不吃早饭就坐公交车,奔向学校。

还好,没迟到。可是,当天早上有体育课。

一阵奔跑后,我昏倒在操场上。

醒来时,已经在老师的办公室。他们在喂我吃芝麻糊。 

没有一次。

对时间尊重,然后才会对规则尊重,然后才会对规律尊重。





 4 

29.5岁的我

学会了抵御权名利的诱惑



“润,来市场部门,帮我吧” ,Z说。 

前后,有人用名诱惑我(亿万资产公司常务VP),有人用利诱惑我(七位数的年薪),有人用权诱惑我(数百人的团队),就是没有人用过美人计。

而Z的条件与以上都不同,比较特别:

1、你需要从办公室搬出来,和所有人一样坐cubic;

2、你不会再有自己的团队,从此只管理你自己一人; 

3、你的薪水根据业绩,可能会降低,可能会超过,可能会持平。

“但是,我给你,梦寐以求的空间。”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七年前我加入微软的时候,我宁可接受对我来说倒退三年的薪水,以换取一个心目中更大的空间感,那个我以前老板认为只有北京才有的空间感。 

今天我坚信,我当时是明智的。

七年后,我再次面临同样的选择。 

我说:“请让我考虑考虑”。想听听朋友们的建议。

“什么?你不会真的要去吧?”大多数人都是这个反应。

“不错啊,微软的高级经理,多体面啊!”也有人说。

但大家都问:“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能令我,重新激动的新挑战,”我说。 

越不断的了解,我就越不断地被这个新挑战所诱惑,所倾倒,前所未有。 

我需要有这样面对未知恐惧的勇气,面对所渴望的变化。 

于是,我做出了选择。 

所谓: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必须忍住诱惑,放弃名望、放弃利益、放弃权力,牺牲掉看得见的巨大利益,努力跳出舒适圈,迎接未知恐惧,才能换取更大的成长空间。 

能够辨识内心恐惧并战胜之的人,才能成为赢家。 

这一年,我29.5岁。




 5

起点再低

也要站在强者圈里



30多岁的我,被老板的老板“嫉妒”。 

有一次,我在微软的老板的老板来华东巡视工作,点名要我全程陪同。 

整整一个星期,我们在沪宁高速上一路开车下去,一站一站地拜访客户。

在路上,我们一开始很严肃地聊工作,然后越来越发散,开始聊商业,聊哲学,聊宇宙,聊人生。 

我作为他下属的下属,开始越来越放肆。 

我的这位老板的老板,突然神情严肃,看着我。

我在想,完了,说错话了。 

他说:刘润啊刘润,你比我小9岁。

小9岁。真让人嫉妒。

很多人都是Sales Man,但你,是一个Business Man。 

你可以想象吗?你可以想象我当时的感受吗? 

你都一定无法感受,那种被上帝暼了一眼的感觉。 

从此我对自己在商业和管理方面的自信,开始萌芽,开始像海绵一样学习,像战士一样实践。 

我的这位老板的老板,今天,是德鲁克管理学院的院长。 

他叫王欣。

年轻时,起点再低也要站在强者圈里。 

遇见一位强者发自内心认可的话,可能会不经意的改变你的一生。





 6

唯有行动

是抗击焦虑和恐惧的良方


2016年4月,罗振宇对我说:“你就给那百十来个企业家讲课有啥意思,带着你的手艺,到我这儿开课吧!” 


这时的我,不再是能被出租车司机一席话说得醍醐灌顶的商业小白。


而已是中国著名的企业战略咨询师之一,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飞行在不同城市间,给海尔、百度、恒基诸企业授课。 


那时,“付费学习”的概念刚开始试水,谁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一座富矿。 


而罗振宇当时的要求则是,每天1篇专栏,每周5天,全年52周,一共260期,不间断地跟更多求知好学的伙伴们,分享我的商业洞察。


我,陷入了犹豫。 


于是,我把自己关在上海的办公室里,闭关苦思了15天。


结合传统商学院课程和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绞尽脑汁打磨出一张包含4个季度、260篇内容的课表,几乎把我毕生所学都放在了里面。 


有了课表,我才稍微安了心。


这活,也许我可以。


但其实,这只是开始。 


在这段做课的人生经历中,我觉得自己最大的境界提升,是终于可以做到:既疯狂爱自己的文字,又能冷静地掐死它。


听上去很可怕。 


我的每篇文字,不算我团队的时间,都花了5-7个小时。


阅读大量资料,绞尽脑汁,删了写,写了删,再修改,再打磨。


直到我觉得一个字都不能改为止,才敢发布。 


打磨的不只是文稿,还有自己的心性。

我爱死了自己的每一个字。谁都不能说它一个字的不好。

然后,我和得到团队会看数据。阅读率,完听率,转发率。我的各项指标,一直是得到专栏中最高的(之一)。 

尤其是转发率。转发率代表读者觉得有价值,忍不住分享。但有时,得到编辑团队会给我分享数据,说:这几篇文章的转发率,依然是专栏里最高的之一,但比你自己的平均数据要低一些,我们觉得你写得非常好(我知道这是安慰),但是如果你能从以下99个方面做提升,就更完美了。

我知道,我的考验来了。我实在是太爱这些文字了。


你们不知道我是如何斟词酌句写下每一个字的;你们完全不理解我的结构设计;你们哪懂我巧妙的前后呼应;你们 …… ……


我说:好的。我改。 


两年前,我说我改的时候,我是压抑着自己一点点情绪的。


两年过去了,我看到数据 …… 数据不会撒谎,于是我亲手杀死自己的文字。


心如止水。 


改完后,我开始写一篇新专栏,丝毫不会因为以后有可能会改,就减少哪怕一分的心血。


因为,我会再次疯狂爱上自己的文字。 


我想,我终于能从心底克服了宜家效应,鸡蛋效应,沉没成本,和其他不管叫什么的心理。 


无论投入多少心血,都毫不手软。 


所幸,所有的努力,都得到了市场上同学们的认可。 


至今为止,从0到现在一步步,已经有36万学员订阅了5分钟商学院。


回望23岁加入微软时,14年转瞬即逝。


那时的我也许想不到,自己有一天竟会如英文名所预示,“跑”出程序代码的世界,一头扎进商业的逻辑中,带着数以万计的听众,像运转企业一样“经营”着人生。 


路很长,做好该做的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知行合一,唯有行动,是抗击焦虑和恐惧的良方。





最后的话


1)管多少人,赚多少钱,出多大名,算是成功?所谓的成功,其实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2)参加公益,用日日不断之功写作,持续建立影响力,并且尊重时间。

3)尊重时间有三种:我努力,我加快,我准时。

4)我努力,是从态度上尊重。我加快,是从方法上尊重。我准时,是从结果上尊重。

5)那一年,年少轻狂,口袋里没有钱,却有着凌云壮志。

6)年轻时,起点再低也要站在强者圈里,遇见一位强者发自内心认可的话,可能会不经意的改变你的一生。

7)对时间尊重,然后才会对规则尊重,然后才会对规律尊重。

8)智者务其实,愚者争虚名。

9)必须忍住诱惑,放弃名望、放弃利益、放弃权力,牺牲掉看得见的巨大利益,努力跳出舒适圈,迎接未知恐惧,才能换取更大的成长空间。

10)未知让人恐惧,恐惧让人退缩,能够辨识内心恐惧并战胜之的人,才能成为赢家。

11)唯有行动,是抗击焦虑和恐惧的良方。

12)规,就是规律。保持一定的阅读量,保持一定的交际圈。

-END-

本文由刘润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