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几栋楼,劝我别买房
资本 他有几栋楼,劝我别买房 资本 | 2019-09-27 09:42 他有几栋楼,劝我别买房 柴狗夫斯基

中国年轻人不用过早买房,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租房就够了??!!

近日,关于年轻人该不该买房的话题又火了。

因为万通控股董事长冯仑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人普遍买房年龄偏低,平均27岁就会买房,而美国等地则是41岁,不是说买不买得起,而是应该到什么时候做什么决定

并且他认为“今后中国房地产会由住宅市场逐步转移到租赁市场,国家鼓励租赁,年轻人可以找到体面的不买房理由”

简而言之就是中国年轻人不用过早买房,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租房就够了。

一个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董事长来呼吁广大群众不要买房...心情自行体会。

不过话说回来,2017年时马云也说过类似的话,同样是劝年轻人不要买房,认为年轻人一毕业就被高房价所累,过早的承担高额债务于后期发展不利。

并且列举了国家在租房政策上的优惠,表明当今社会租房更划算,这样可以留出多余的钱,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年轻人真的不需要买房吗?

对此柴妹只想默默的甩出这句话——“你如果是一个失败者,你说的再有道理的话都是放屁!而如果你是一个成功者,你放个屁,都有道理!

冯仑和马云或许是认真考虑过年轻人该不该买房的问题,但是他们忘了,普通年轻人跟他们不一样,对普通年轻人而言,房子不仅仅只是住宿的地方,还包含了很多其他的意义。



在中国,房子意味着什么?



每个中国人设想的未来里,都少不了房子的存在。

无论是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是孟子的“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中国人对房子的渴望从未停止过。


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国年轻人被“撰写好的人生”中,结婚生子大多都是建立在有房产的前提下。

据调查,现如今我国平均结婚年龄男性为29.2岁,女性为27.1岁,而很多年轻人选择不结婚都是因为买不起房,认为背负压力买房结婚倒不如一个人生活自由自在。单身狗泛滥的原因找到了!

纵观当今社会,的确能发现年轻人背负的压力逐渐增大,但租房,再便宜都是消费;买房,再贵都是资产。


现在买房难吗?当然难,以后甚至会更难!

时代在发展,房价也只会越涨越高,如果年轻人不想租一辈子房,那就只能咬牙买房,房贷压力的确很重,但若按照分期,每个月还贷款和租房的租金又有什么区别呢?

不过这个得建立在工作稳定的基础上,毕竟工作不稳定买房也只是徒增压力罢了。

记得之前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樊纲在中国经济大讲堂上说过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现在生活不稳定,那当然是先租房,但如果你是别的情况,比如结婚或者工作稳定,那当然还是买房比较好,毕竟你还二十年房贷,这房子你住一辈子,最后还是你的。这就是为什么当初要房改,搞按揭。


再则,对于有孩子的人来说,房子更是必需品。

因为孩子读书需要本地房产证或户口本,而办理本地户口本又需要房子,绕来绕去还是得买房。

有外国朋友认为,中国人太执着于买房了,殊不知,不是中国人执着买房而是被逼无奈,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房子的重要性众人皆知。

著名辩论综艺节目《奇葩说》第二季有一期讲过关于“买房和不买房哪个更幸福”的辩题。

在节目上,当场嘉宾大鹏非常激动的说不要买房,根本不值这个价钱!

因为他是学建筑的,很多房子的价格都是虚高,根本不值得,他自曝曾经在北京北沙滩花了八万买了一个42平米的大开间付了首付,但是却一直没去住过,而是在附近租房住。

然而当场的投票结果是支持买房的有72票。


按照大鹏的话来说,房子不值这个钱,可是商品的价值本就不是由成本决定,也不是由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供需决定。

需要房子,所以才去买。

并且大鹏自曝的那个北沙滩的房子,按照市场经济来算,从他八万首付买下到现在,房价已经涨了25倍。

假如一套房子,你付首付买下来,然后每月还房贷,加上利息还二十年还完,之后这套房子就是你的,并且在这二十年间还会增值,想住多久住多久。

而如果你租房,每月交租金,跟买房每月还房贷是差不多的压力,但是你不可能租一辈子房,你会有家人,会有孩子,租房住始终不恰当。

诚然,买房压力会很大,但若是不买房,压力会更大。

对于房子是刚需的人来说,不要犹豫,赶紧买吧,总有一天,你会感谢当初顶着压力买房的自己。

再说一句:听了大佬们的话,柴妹真的很害怕小伙伴们把买房这个事抛到脑后,对于我们普通人房子真的是得用一生来努力的事,房子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不需要赘述。

所以,年轻人忘掉租房,为买房做好每一个准备:办好你所在城市的居住证(外出务工人员),认真对待公积金社保,保持信用良好,拒绝贷款消费等等,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补充!

当然炒房肯定是不鼓励的 ,还是那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致当下想买房的你!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