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支撑,许家印的「造车」野心?
汽车 拿什么支撑,许家印的「造车」野心? 汽车 | 2019-11-14 19:59 拿什么支撑,许家印的「造车」野心? 任倩

这个烧钱的生意能撑多久?

一鸣网深度(文 | 任倩):「能买的核心技术都买过来,买不过来的就全方面合作」,许家印倒是毫不掩饰他的暴发户姿态。

同时展露无遗的还有其造车野心——「3年投资450亿,全球建设10大生产基地,同时研发15款新车;恒驰品牌的第一款车“恒驰1”将在明年上半年正式亮相,并计划在2021年量产。3-5年,达到年产100万辆,成为全世界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10-15年内,年产规模超过500万辆」。

该如何完成从地产商到最强车企的蜕变?许家印给出了15字箴言,即「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一掷千金的潇洒背后体现的仍是根深蒂固的「拿地思维」。

或许在地产行业,土地储备是衡量未来发展指标的重要因素,而斥资拿地就成了必要手段,可同样模式套用到汽车领域又能否成行?


timg (2).jpg


出师不利

许家印选择从地产行业投身汽车领域的缘由,似乎不难解释。

首先是地产红利消失。自2015年下半年,整个市场呈现疲软状态,房屋逐渐回归基础居住属性,其增长空间极其有限,那么包括恒大在内的地产商们必须要积极谋求转型,寻找新的增长点。

其次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或成「风口」。国家曾指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开始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和相关产业发展」。同时政府也在大力扶持,包括免费上牌、路权优先以及价格补贴等各项政策的出现,使其在过去的十年间市场规模扩大百倍。

再者造车更易圈地。入局新能源汽车产业后,恒大明显加快拿地速度,在积极进行投资布局汽车上下游产业之余,还在郑州、广州、沈阳等地拿地布局,这是房产企业抵不过的诱惑。

对于恒大来说,造车会是下一个机会吗?理智告诉许家印,恒大迫切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理由有三,一是关乎人类福祉,二是全球市场巨大,三是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和商机。于是从去年开始,恒大正式向汽车行业转型。

造车之路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与贾跃亭的那段往事。2018年6月25日,恒大正式入主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FaradayFuture,许家印与贾跃亭也因此成为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盟友。许家印明确表示,恒大将会在资金、生产基地建设、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FF全方位支持,其誓在汽车领域开辟一番天地的心思可见一斑。


timg.jpg


然而好景不长,双方携手不足四月便以对簿公堂收尾。原因是贾跃亭最终想摆脱恒大的控制,导致恒大收购法拉第的项目失败,最终于今年年初分道扬镳。

许家印造车的起步阶段就在贾跃亭身上栽了个大跟头。

拼凑出的「汽车帝国」

首次失利丝毫没有影响许家印的「购买热情」,

和贾跃亭分手12天之后,也就是今年1月15日,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以9.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ini Minor Limited股权,从而获得了NEVS的51%股权。这是一家承载瑞典萨博汽车历史和核心技术的北欧车企,曾于2015年6月在国内成立子公司国能新能源,国能新能源于2017年1月获批国家发改委发出的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

同月,恒大出资1.5亿欧元成为柯尼赛格大股东,双方共同成立一家致力于研发和生产制造世界最顶级新能源汽车的合资公司,生产新能源超级跑车,恒大这才算真正走上造车之路。

除却整车制造,恒大的资本还在继续向上下游进军,包括汽车销售、动力电池、零部件等整个汽车产业链延展。汽车销售方面,2018年9月,恒大斥资145亿元购买40.96%股权,成为广汇集团第二大股东;动力电池方面,2019年1月,投资10.6亿元收购了拥有日本顶尖动力电池技术和量产能力的卡耐新能源公司58.07%股权;零部件领域,2019年3月,投资5亿元收购泰特机电有限公司70%股权,2019年5月,收购轮毂电机技术公司Protean。

日前,恒大新能源又一次性与全球60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进行了签约仪式,包括博世、麦格纳、大陆、采埃孚、蒂森克虏伯、捷太格特、巴斯夫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

许家印倒是毫不避讳恒大造车的劣势,甚至直言「恒大以前是一个做地产的公司,对于造车,我们是要人没人,要技术没技术,要经验没经验,要制造基地没有制造基地,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是‘一穷二白’,我们怎么去造车,怎样去追赶世界上几十年一百多年历史的汽车龙头?」。


147882429023811900.jpg


于是,恒大走上了和其他企业截然不同的造车路。无论是工程技术研发、零配件供应,还是零部件集成与研发,恒大都需要和全世界汽车产业各领域的合作,硬是通过「买买买」和全方位的合作实现,拼凑出了一个属于许家印的「汽车帝国」。

市场、能力与野心

砸下重金,野心难掩。

许家印坚持,「在造车路上,有这么多龙头企业帮助恒大造车,我们想不成功都很难」。无疑,手握着难倒贾跃亭的雄厚资金,他信心十足,但面对这个无数淘金者折戟沉沙的红海,仅靠砸钱就能如愿扬帆吗?何况他的目标还是行业第一。


timg (1).jpg


首先,市场红利期已过。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以高额补贴推动行业高速增长,众多参与者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各个环节,而近两年,政策补贴开始大幅下降,行业加速出清。无论是市场,还是市场参与者都反馈着红利不再,恒大此番不过是赶了个晚集。

其次,所收购公司实力存疑。纵观恒大收购的大批企业,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行业龙头,也就不能保障恒大造车形成压倒性的竞争优势。以卡耐新能源公司为例,仍处于动力电池第二梯队,与头部企业比亚迪等在技术研发上存在一定差距。

再者,资金链风险。恒大大手笔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致其附属公司恒大健康发布盈利预警,预计2019年上半年亏损20亿元,原因是新能源汽车业务处于前期投入阶段,研发等费用支出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恒大今年仅对外公布的造车业务累计投资就超过3000亿元,当资金优势不再是优势,这个烧钱的生意能撑多久?

最后,野心脱离实际。慷慨陈词中,许家印给出了几个数字——「450亿15款新车」,450亿用于新能源车开发不过是杯水车薪,以TOYOTA为例,其仅2019财年研发预算金额就达到101.3亿美元,部分用于分别与比亚迪、宁德时代共同研发纯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电池等相关项目,也未见能在短时间推出15款新车;「年产100万辆」、「年产500万辆」,数据显示,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去年才第一次超过100万辆,而恒大就要以一己之力挑战迄今为止中国所有厂商加在一起的电动车年销量。

一直以来,资本市场告诉我们的都是,无论哪个行业,砸钱终不是永久之计。何况当优势不再是优势,恒大又该以什么支撑起许家印的「造车」野心呢?

-END-

本文由任倩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