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网上克隆出一个你,而这一切你毫不知情!
互联网+ 他们在网上克隆出一个你,而这一切你毫不知情! 互联网+ | 2019-12-02 10:12 他们在网上克隆出一个你,而这一切你毫不知情! 柴狗夫斯基

提高警惕,关于钱财之类的更是要慎之又慎呀~

大家好,昨晚上柴妹正睡得鼻息如雷时,恍惚梦到自己居然被人给骗走了全部家当,那骗子还在微信上跟我炫耀嘚瑟,这还得了!当时就把我给气醒了!

然后就赤裸裸的失眠了...闲着没事儿去刷刷新闻,没想到正好看到了这个▼

微信居然喜提“网络诈骗最频繁作案工具”的“美誉”,仔细想想,嗯...还挺名副其实的...

毕竟现在受众最广的社交软件也就QQ和微信了,而QQ这几年越发不如微信普及,骗子们也把“工作平台”从QQ渐渐转移到了微信。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的卖茶女、支教女、投资女等身份都是骗子们惯用的伎俩,吃一蛰长一智的优良传统在跟骗子们的斗智斗勇中压根儿就不管用。

从最初一骗一个准的直接冒充身份;

到现在收集个人信息,攻略人心,培养感情之后再下手。

每一次被骗之后都会愤而感慨,骗子的手段简直防不胜防,简直让人分分钟怀疑人生。

谁能想到,这些网络诈骗能够成功,不是骗子太聪明,而是他们有“神助攻”——个人信息。

试想一下,一个陌生人知道我的名字、电话号码、学习经历、工作经历、亲戚关系等各种隐私,那么这真的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如果这个人冒充一位我本人不太熟悉的亲戚,来套近乎,只要他能说出我的大概情况...不是我蠢...真的不会有太大的警惕心...

来源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公布微信为“网络诈骗最频繁作案工具”的大数据研究院,同时期公布的数据还有这一份占比情况图。

可以看出冒充是所有网络诈骗中最常用也最容易得手的途径。

而这一切都源于个人信息。

可能有人会想,只要我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就不用担心这些咯?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这东西还真不是你想保护就能保护得了的...

首先,咱们先了解清楚个人信息,到底是哪些信息。

最常见的,就是接到电话推销时会发现自己的电话号码泄露了,但这只是最“便宜”的个人信息罢了。

而一般的个人信息,包括前面说的姓名、年龄、电话等基本信息和一些更加隐秘的家庭关系、某些账号信息以及个人经历。

记得前几年我父亲接过一个不知名电话。

“喂,您好,请问您是XXX的父亲XX吧?”

“嗯嗯,是的,你好,请问你是?”

“噢噢,我是XXX的班主任,我们在武汉这边的XXX学校报名了一个培训班,班里的学生都会过来,XXX要不要来试一试?”

这里的XXX就是我,当时他们通电话时,我就在边上,如果不是因为地址不对,或许我们真的会相信。

这个骗子知道我的基本信息和学习信息,甚至知道我父亲的姓名和电话,恐怖的是,我不知道这些信息已经被倒卖过多少次了。

最近网上就曝光了一起关于个人信息贩卖的案件,牵涉七家公司,泄露的个人信息超一亿条。

这里面,或许就有你我的信息。

这起案件牵连之广无法想象,去年四月份,警察蜀黍发现有人用500元买下317条公民个人身份信息,这些信息甚至包括身份证号和家庭住址

而这个人买这些信息是为了给小贷公司拉客户。

警方顺藤摸瓜,抓住了这些信息的卖家——申某,在这个人的电脑里还发现了7万多条个人信息。

根据审问得知,申某手中的个人信息也是从别的地方买过来的,而他只是做了“中间商”,赚差价把这些信息二次贩卖。

然后继续顺藤摸瓜,查出了申某的两个上线,终于第一个高潮来了。

申某的其中一个上线,终于不再是赚差价的“中间商”了,而是广州诺函科技的员工,这个人在微信群中大肆贩卖公民个人信息,并且是公司行为。

也就是说这家公司专门卖个人信息,继续调查之后又发现,这家公司还进行小额贷款,软暴力催收,这种犯罪团伙,警察蜀黍哪能容忍?

于是在准备充足的某天,把这家公司45名员工给一窝端了。


然鹅,事情还没完!

这家诺函科技虽然自家有几个小贷平台,但是却没有这么多个人信息,那么这么多个人信息是从哪儿来的呢?

和其他公司互换。

这次被揪出来的公司叫湖南九象信息有限公司,也就是诺函科技的“上家”。

这家公司更严重,他们直接开发了黑爬虫网站(提供信息来源的程序),非法获取数十家小贷公司的个人信息,用来干啥呢?

公开供人付费查询,只要付钱,你就可以借助姓名或身份证号码查询任何人的身份证照片,还是二代身份证的彩色照片,瞧瞧,这是人干事儿!?

然后!别着急!这事儿依旧没完!

湖南九象公司的人被抓了之后,又审讯出了一个“上家”,就是这个查身份证的非法网站,业务端口来自于北京黑格科技有限公司。

继续追查,北京黑格科技的端口是从北京考拉征信服务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买来的查询接口。

最后,警察蜀黍把这几家公司的董事长等人全都抓了。

这一家接一家的,中间贩卖的个人信息不计其数,经过查证,从2015年到被抓,北京考拉公司非法提供查询返照9800余万次,个人信息超一亿。

这其中不仅包括姓名电话还有身份证号和照片!

而且这还只是曝出来,被抓到的,谁也不知道,风平浪静的背后还有多少个这样的非法贩卖信息公司。

这些是2018年发生过的信息泄露案件,其中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

个人信息是互联网经济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这些年来个人信息的泄露,一方面是因为各数据信息平台触网化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利益驱使。

其实说起来,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是柴妹仍旧把它拿出来讲,因为我想告诉你,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

信息泄露可不单单只是打个推销电话这么简单,严重的甚至可以在不知情情况下办理贷款和其他更恐怖的事情!

所以,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连接陌生的WiFi等。

而除此之外,提高警惕,关于钱财之类的更是要慎之又慎呀~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