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6》的“严肃辩论”是福是祸?
文娱 《奇葩说6》的“严肃辩论”是福是祸? 文娱 | 2020-01-15 10:37 《奇葩说6》的“严肃辩论”是福是祸? 壹娱观察

《奇葩说》正在通过自身不断的变革,产出新的内容。



文/王心怡

编辑/冒诗阳

 


《奇葩说》的第六季是从“自嘲”开始的。

 

“这真可能是最后一季了”、“第六季会充满意外”……《奇葩说》第六季(下称《奇葩说6》)的宣传片中,肖骁和黄执中略带调侃地说道。

 

或许一语中的,黄执中首场比赛即遭失利,“意外”伴随着《奇葩说6》。


但与此同时,是本季奇葩说依然高的热度和关注度。根据云合数据显示,从《奇葩说6》上线以来,每逢更新日,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排名几乎全部维持在前两位。全舆情热度大多时间也超过TOP10热度均值。


 

对于综N代来说,老牌IP如何不断提供新鲜感,以及如何应对新综艺的冲击是它们经常面对的问题,《奇葩说》也不例外。

 

在第五季宣传片中,那个在IP老化、抱团、流量下滑等等困境下,被要求“放弃治疗”的《奇葩说》,宣布新生出发。于是有了第五季颠覆性的赛制。

 

第六季,改变仍在继续。导师下场、加入了观众复活选手的玩法、辩论中即开杠、两两战队组队“厮杀”等等。

 

米未联合创始人COO、《奇葩说6》监制牟頔告诉壹娱观察(ID:yiyuguancha)“我们认为内容是非连续产品,没有什么技巧和方式是始终有效的,变化才是唯一不变的,每一季节目都当作新节目去做,保持反省的思维方式,进行调整和创新,想办法解决新的问题。


 “抢眼”的选手  



尽管导师各自领队,也下场辩论,但是总体来看,第六季的聚光灯还是打在了选手身上。

 

《奇葩说6》在赛制上进行了改变,最大的改变之一,是双方一辩、三辩均有开杠环节。这一设置,将辩论的时长和环节增加,增添节目的对抗性和可看性,加之之前各队的选人组合,从结果来看,促成了不少次“神仙打架”。


既有外援回归的陈铭与储殷的全程高能,也有秦教授与冉高鸣“绕口令”的新式battle。短暂的时间内,或论点或笑点密集,总有人能令人印象深刻。

 


导师与嘉宾也在被适度“弱化”。进入正式辩论后,嘉宾发言的时长在15分钟左右,辩论双方导师发言时间也在10——15分钟之间,这对于一集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节目来说,显然选手的表现是节目呈现的重点。

 

这实际上,也证明着《奇葩说6》向着更加注重观点的碰撞和内容的输出的方向偏移。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第六季一个明显的观感是受众对于选手的讨论超过了导师和嘉宾。

 

截止第二十二期播出,《奇葩说6》共登上微博热搜132次,其中40%与选手有关,包括论点、选手的表现,以及娱乐点等多方面话题,诸如#傅首尔 恨我的人你放下了吗##詹青云 凭什么妈妈要做超人#一度登上热搜第一位。

 

同时,各大社交平台也充满了对于选手的讨论。詹青云、许吉如、冉高鸣、储殷、肖骁、颜如晶等等,多位选手、他们的某一论点、某一场他们的表现,都可以成为讨论的主题。知乎上,以“如何看待《奇葩说》xxx”这一句式为标题的问题就不在少数,且大多都能引起广泛的讨论。豆瓣上,仅是一条表白选手的小组讨论,就能获得两位数的回应。

 

“没有人是安全的”,第六季赛制的设置将老奇葩与新选手带回了“同一起跑线”,既增加了不确定性,也从某种程度给了新奇葩更多的机会。新奇葩们显然没有错过这个机会,在决赛之前,存活的23位奇葩中,有11位新奇葩,新奇葩存活率接近半数。


也难怪颜如晶在告别感言中如是说:“大家都希望看到人,我们贝壳找房战队,确实人都很模糊,可能很多人都不记得我们队里面的所有人。”

 


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奇葩说》在选手的选择和储备上仍保持竞争力,新奇葩的“战斗力”也在加强。

 

这也是导演团队不断选择的结果。对于每季都需要新鲜血液的《奇葩说》来说,“选人难”是一直面临的问题。“不过真正去找的时候发现,总是有好的选手、有趣的人出现。”牟頔表示,“为了尽可能广泛地去搜罗选手,除了各种线上报名通道,第六季我们还拓展到国内7个城市去进行线下海选,甚至去到欧洲寻找优秀的新鲜血液。”

 

在选择的标准方面,团队的核心判断则是选手的表达是不是有意思、能否打动导演们。因此,节目不会给选手贴标签去定义什么是”奇葩“属性。“类型也不是描述奇葩们的一个准确范畴,因为节目传递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多元和包容。”


 脑洞题与情感题争夺C位? 



不同类型、职业、经历等等的选手是节目多元和包容的保证,而辩题的设置,则是将多元观点输出的载体。

 

2014年《奇葩说》初进入大众视线时,就以敢说、讨论话题的多样与脑洞大开而引人关注。两性、职场、感情、社会热点问题都在辩题讨论的范围内。但是在随后的几季节目中,有关感情类辩题占据大多数、出现重复辩题等等讨论声也开始出现。

 

2017年马东在《十三邀》中面对许知远关于《奇葩说》辩题的问题时说道:“今天《奇葩说》所讨论的话题,我们在《有话好说》中全部讨论过。但大众传媒的作用不是追求最前沿,是让没有接触过的人接触。”

 


而《奇葩说》诞生前的2013年,根据爱奇艺后台数据显示,移动端第一次超过了PC端。而移动端的一大特点是用户以年轻群体为主。

 

事实上,《奇葩说》的不少辩题确实符合移动端主要受众的心理和社会现状,能够击中受众的痛点、引起共鸣。诸如“催婚是爱还是变态”“你选择大城床还是小城房”“键盘侠到底是不是侠”等等都是时下关注、讨论的热点。

 

及至第六季,辩题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奇葩星球新规”再次“大规模”的成为辩题,亲情、感情、爱情问题在“奇葩星球”的包裹下,显得更加脑洞大开,探讨范围也变得更广。

 

总决赛之前,《奇葩说6》共产生21道辩题,情感类辩题依然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奇葩星球”的脑洞题比重也在增加,截止到目前共有5道,从“救画救猫”到“去恐婚水”“颜值税”一应俱全。脑洞大开之下,将恐婚、颜值是否重要等话题融入其中。

 

同时,辩题又聚焦当下热点,第五期关于工作996、第十九期“生二胎必须经过老大同意吗”等议题,正是近些年的热议话题。根据云合数据显示,第五期播出当天爱奇艺热度超过6300,次日的热度更是接近7000。

 


而这一直是《奇葩说》团队选题的理念,“从内容生产来说,我们始终聚焦在大多数年轻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困境和焦虑。无论是情感题,还是脑洞题,本质都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价值冲突。


 从“奇葩”“说”到“沟通的中转站”  



这个说着聚焦困境、焦虑,展现价值冲突的节目,终于在第六季将另一种“冲突”搬到了现场。

 

第十八期,在讨论“决议离婚的夫妻要坚持到孩子高考结束吗?”这一辩题时,父母与子女同为现场的观众,通过投票展现出不同年龄层受众对于这一话题的态度、观点。

 

而在五年前,这档节目的口号还是“40岁以上的人,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奇葩说6》正试图通过议题的设置、辩论的形式,来打通更多沟通的壁垒。

 


这不是《奇葩说6》第一次尝试观众分群体投票。

 

第十七期,观众座位区域首次分成男女双方两个阵营,那期的话题是“我喜欢穿热裤出门,但男朋友阻止,我要不要改?”——一个看似无关痛痒、鸡毛蒜皮,却内涵两性关系中安全感的问题。双方辩论中票数的变化,成为探究男女态度的一个指标。

 

李诞在节目中曾说:“《奇葩说》就是一个大众娱乐产品,它除了让大家笑一笑之外,可能就是一个沟通的中转站。”

 

从穿着奇装异服、带着各色标签的奇葩集合,到语出惊人、金句齐飞,再到大神“当道”、鞭辟入里,《奇葩说》以辩论的形式,在传递不同的观点,表达不同的内容,试图展现一个亲子、情侣、伴侣、朋友等各种关系沟通的渠道。

 

2014年《奇葩说》打着“40岁以上的人,请在90后陪同下观看”进入观众视线,第二季它变成了“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后来它唱着“你需要我这样勇敢的奇葩呀”,也在质疑声中说着“我们变了,你们还在”。而如今,它喊出“敢想、敢说、敢做、敢当”的口号。

 


马东在《十三邀》里说:“节目的形式不重要,不论是求职、相亲、辩论,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节目。一个节目能够长久,往往产生在价值观冲突上面,它会自发地产生内容。

 

《奇葩说》正在通过自身不断的变革,产出新的内容。


-END-

本文由壹娱观察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