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助力中国丈量新高度?
区块链 谁在助力中国丈量新高度? 区块链 | 2020-06-01 10:16 谁在助力中国丈量新高度? 财经无忌

“因为山就在那里。”——“Because it’s there.” 


     

小象冒冒 | 

花花梓 | 

60年前的发问

60年后的回答

 

在宏伟的历史里,关于征服这片土地最早的记忆,被定格在1953年5月29日。著名登山家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以及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携带氧气管,沿着南坡做最后缓慢而小心的冲刺,直至登顶。在人类历史上,这被记录为一个伟大的时刻——若干年后,埃德蒙•希拉里,和他当年征服过的那方闪烁着光辉的中国峰峦一同被印在了新西兰的5元纸币上。

 

在当年,那方中国峰峦在世界范围内被称为“埃弗勒斯峰”。实际上,但在更早的1721年出版的《皇舆全览图》中,这座偏居中国一隅的奇峰已经有了一个定名,传承到今天,并成为一个传奇:

 

——“珠穆朗玛”。意为“女神”。


西方成了最先一睹“女神”天容的人,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痛苦的事实。在60多年前,对于那个百废待兴的中国,登上自己土地上的世界第一高峰宣誓主权,成为了整个民族的期待。如何把自己领土上的“第一”拿回来?也许只有挑战最难、更难的地方:尽管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和瑞士登山队先后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成功登顶珠峰,但在中国境内的北坡仍被视作绝境,始终无人登巅。

 

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中国人来了。平均年龄24岁的中国登山队,艰难地将五星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的壮举。


越来越多次的成功冲顶,让女神的花冠不再神秘:45年前,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为8848.13米;15年前,中国登山队再登顶珠峰,国测一大队测得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8844.43米。

 

今天,竞速超越了征服,伴随着珠峰高度的精准刷新,登顶背后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一个被聚焦的问题是:“谁登得‘更好’?”

 

回顾1960年的故事。彼时,中国登山队成立不足5年,面对珠峰,既无经验也无准备。最初,中国登山队甚至只准备了臃肿沉重且不耐寒的棉服,但这并不足以抵御珠峰-40°的严寒和十级大风。

 

根据当时的新闻,为了登顶珠峰,国家投入了70万美元外汇,从瑞士高价采购了高山帐篷、鸭绒夹层登山服、鸭绒睡袋、高强拉力的尼龙绳、氧气装备及便携式报话机等装备。在行业内,中国队一行人的成功,被定义为“不屈的精神所创造的奇迹”。这是一场悲壮的突围,因为“奇迹”,意味着巨大的代价。

 

而随着一次次冲顶成功,新的讨论出现了:征服珠峰的姿态,更像是一个国家层面的系统工程较量。这是训练有素的团队较量,到科技装备上的细节较量,是国与国之间科技应用、产业链、甚至是自信心等软实力的一场对话。

 

60年后的今天,2020年5月27日,中国登山队再起征程。上午11时,2020珠峰测量登山队在队长次落的带领下,成功从北坡登上珠峰顶峰,标志着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活动”圆满成功。

 


2020年,是中国人首次攀登珠峰成功的第60年,也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攀登的60年。

 

曾经,中国登山队包括登山羽绒服在内的登山装备,大多需要从瑞士等欧洲国家进口。而如今,我们看到,中国人能够穿着中国自主研制、各方面功能科技更是达到行业顶配的专业登山装备,攀登世界第一高峰:

 

其中的一个品牌,名叫波司登。




在这背后,回响在山河之间的,不再是登山者的“奇迹”了。某种意义而言,60年后的运筹帷幄,回应的,是那个60年前就开始的发问:“谁能登得‘更好’?”

 

一个响亮的答案:“中国”。一种背后的底气,叫做“中国制造”。

 

波司登的登峰之路

 

登山是个从幽暗到明亮的过程,相比于体力,毫不逊色的是心灵上的考验:盼在自己的土地上一跃世界屋脊,盼在无边的白雪中亲手测量第一高峰的体格,盼在垂直向上的时间里,见山见地,见着自己……

 

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面对峭壁暴雪的大勇,面对险峻群境的大智,更需要的,是一种希望,以及耐力。

 

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个过程,与大多数中国制造型企业的发展历程,不谋而合。


在1994年,波司登一口气生产了23万件羽绒服,却遭遇滞销。企业上下痛定思痛,从产品与时尚角度开始了一场彻底的转型升级——后一年,波司登狂卖68万件,荣登全国第一。

 

某种意义上,这段小插曲,点亮了企业的心智:此后,从产品与设计入手,打动年轻核心消费群,伴随波司登一次次跨上了消费升级的台阶,一次次越过了企业转型的波折。也正因为如此,在专注羽绒服的43年间,波司登作为世界服装行业龙头之一,屡次代表中国,对话世界:

 


2019年9月,波司登成为唯一进入官方日程的中国羽绒服品牌,联合意大利艺术家Ottavio Fabbri合作推出星空系列;
 
2019年11月,波司登作为首个与国际殿堂级设计大师深度合作的中国服装品牌,与前爱马仕设计总监让·保罗·高缇耶(Jean Paul Gaultier)合作发布“波司登 X 高缇耶 设计师联名”系列……



(波司登与前爱马仕设计总监让·保罗·高缇耶合作,

发布“波司登 X 高缇耶 设计师联名”系列)



如果说,在国外的大放异彩展现了波司登对消费趋势的洞见;那么,在国内的这两个瞬间,则展示了波司登在专业领域的“绝顶高度”:

 

1998年5月24日,中国登山队穿着波司登登山服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将“中国波司登登山队”队旗,放到了海拔8844米的世界屋脊。2019年5月,11年之后,在波司登登峰系列的助力下,中国国家登山队再次挑战珠穆朗玛峰并登顶。

(1998年中国登山队穿着波司登登山服登顶珠穆朗玛峰)


同年10月,波司登正式对外发布了登上8844绝顶的“登峰系列”羽绒服。以核心款“8844珠峰款”为例:采用北纬43°黄金羽绒带稀有鹅绒、利用了新一代蜂巢立体充绒工艺,防风防雨、并运用航天级保温材料,最终历经489道制作工序打造……2019年双11,凭借着“登峰系列”为代表的拳头产品,波司登荣登美国地区羽绒服销量冠军。

(波司登登峰系列核心款“8844珠峰款”)

 

以“登峰”之名,登峰造极。波司登的成功,是中国制造突围的见证——在中国的领土、世界的最高处挑战天空的寒冷,不仅仅彰显着科技、品质的力量,更是波司登和攀登者的用心和不断刷新高度的态度。


从代工厂、到价廉质优,再到“专业化、高端化、品牌化”……那个企业躬身风雪,向上行走的身影,正是中国制造60年间转型突围、追求极致的倒影。21年间,波司登不断精进羽绒服技术,为羽绒服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在那之外,一国国力、国民豪情,以中国制造为清风,向天空扶摇而上,无穷致远。

 

中国制造前方的“另一座高峰”

 

做企业,就是登山。也许,早一步晚一步都是常事;但是一览众山小,是企业家心中永恒的冲动。

 

崇山巍巍,沧海横流。近年,波司登依旧能展现不一样高度。

 

品牌是“峰”。2018年,波司登主品牌业绩破百亿,营收金额较去年同期升幅35%。更重要的是,根据全球前三的市场调研机构益普索数据显示,2018年,波司登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高达97%——也就是说,“波司登=羽绒服”的认知,种在了消费者心里。

 

产品为“足”。据波司登2019财报,集团经营收入为人民币103.8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6.9%。其中,羽绒服业务收入为人民币76.58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5.5%,主品牌波司登羽绒服收入同比上升38.3%至人民币68.49亿元,贡献占比持续提升。

 

(波司登2019、2018年一季度营收结构)


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中国制造席卷世界,创造了许多从0到1的奇迹,征服了一座又一座“他山”。不过,征途永无止境。尤其在2020年,经济环境突变,产业转移形成,新的发问袭来:

 

当中国制造成为世界上最壮阔的引擎,企业该去征服的下一座高山,究竟在哪里?

 

也许——波司登认为,高山不再别处:如果说智能制造、数字化、洞察新需求,是为攀登者的装备;如果说高端化、品牌化、专业化是为攀登者的方向。那么,与产品、品味相吻合的情怀与温度,是为攀登者发现高度、刷新高度的标尺。


上一个时代,高度是明确的。攀登者用尺子量别人、瞄准别人,击倒别人。


这一个时代,高度是相对的。登山的企业,要量的是内容、是诚意,是自己的初心。

 

于是乎,我们看见,2月,当疫情让山河上下陷入冰封,波司登靠一个公开的邮箱、仅仅半个月,就把价值3亿元羽绒服送到了数万位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手中,他们是直面病患的医护人员,是保障秩序的救援队员,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者。

 

我们看见,在2月的伦敦国际时装周,波司登突破重重阻碍,成为唯一留下的“中国面孔”。为了代表中国,向世界发出为中国加油的“声音”,波司登的负责人员付出了不知疲倦的工作。



当中国红羽绒服、中国红装饰、中国红色汉字,连同模特脸上的中国国旗一同出场,全场沸腾出的,是同一种声音:

 

“中国加油!” 


如今,每一个站在“珠峰”的中国品牌,都可以让自豪的声音在峰谷之间回响。如今,山河壮丽,却更要不忘初心地记住遥望山峰奋斗的样子。

 

1924年6月8日,在第二次冲顶珠峰时壮烈牺牲的英国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在攀登之前,回答记者“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提问时,纯粹地以他的直觉回答道:

 

“因为山就在那里。”——“Because it’s there.” 


更何况,那是中国的山。珠峰必须在下,中国所以在上。专注羽绒服43年,波司登助力2020“珠峰测量登山任务”,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丈量了世界的高极。在那之外,珠穆朗玛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从这里出发,波司登以品质与品牌的持续输出,刷新着全世界对新“中国制造”的认知。

 


-END-

本文由财经无忌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