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三叉戟》导演:和老三位比起来,我和编剧们就仨臭皮匠
文娱 独家| 《三叉戟》导演:和老三位比起来,我和编剧们就仨臭皮匠 文娱 | 2020-06-09 10:30 独家| 《三叉戟》导演:和老三位比起来,我和编剧们就仨臭皮匠 第一导演

豆瓣8.1飙至8.3,《三叉戟》,稳了。

采访、撰文/君伟


中年危机过时了吧。


综艺那厢,有《乘风破浪的姐姐》们。


剧集这边,有披荆斩棘的中年热血番《三叉戟》


人到中年,姐姐们三十而骊,肆意笑泪,青春归位。


老哥哥们,重回一线,披荆斩棘,热血重燃!


豆瓣8.1飙至8.3,《三叉戟》,稳了。


刘海波


这剧的导演叫刘海波,一个可爱的光头男人,深耕影视剧近20年。


他聊《三叉戟》,理性持重,随和自谦。


他被故事中这老哥仨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

但对于幕后“三叉戟”——导演刘海波、编剧沈嵘、原著吕铮,他觉得他仨,就是仨臭皮匠。

此前,第一导演(ID:diyidy)专访了那俩“臭皮匠”,他们为我们讲述了 《三叉戟》的把手是怎么抓起来的?

这回,幕后”三叉戟“最后一戟归位,听他聊聊中年那些事,还有中年老哥那些事。

中年,也许没那么可怕。


01

谁说中年不能燃?

 

拍这个戏,挺过瘾的。

我以前有部剧《光荣时代》,讲第一代公安的故事。

那部戏重点放在整个事件的铺陈上,里边有一些谍战元素,当时是把整体的悬疑感和谍战感做足。

这次拍《三叉戟》,主要从三个中年老警察的个人出发,从这三个人物出发


吕铮老师的原著,一上来“三叉戟”的家庭、事业都不如意,稍显灰暗了一点。

前期的时候,吕铮老师把剧本交到沈嵘老师手上,我们一致同意,剧要朝温暖的、正能量的方向上走

最开始拿到了小说改编完之后的故事大纲,决定往下推剧本的时候,虽然每个人自己都有自己的小毛病,但真的深深被三位人物的人格魅力打动了。

正剧一开始,“三叉戟”在公安局里就很有名气了,只是说这么多年,这三个人加起来快150岁了,抱着保温杯,基本上就等着退休了。

因为涉及到一个老哥的事,又重新把他们三个抓回到一起来,拧成了一股绳。

按照他们现在这个年纪就很难做到强类型了,那种节奏快、案件的反转、悬疑感,那种爽感的东西,在这三个人身上蛮难做到的。


因为他们人年纪到那了,各种病在身上,体力也跟不上,爬个墙头都得歇半天,年轻人一搭手就翻过去了,这老人家可能上了墙头还得想想能不能跳下去,然后在墙头喘了半天才敢往下跳。

所以我们主要是讲人,把他们在当下力不从心但又披荆斩棘的感觉拍出来,把他们当年的热血青春的感觉勾出来

里边有很多台词,比如“老树开新芽,枯树开新花!”,还有观众说这是一部“披荆斩棘”的中年热血番。

我也是中年人,我们当时是有这个感觉的,他们在这个年纪还能去找到中年人的价值所在,而且他们重新回到一线也确实想体现自己的价值。

这就是一个关于中年人对于时间和生命感悟的东西,我们确实想表达这些。

 


02

谁还没年轻过?

 

对于时间和生命感悟要有一个跨度,在人物前史上,其实做了特别大的改动。

原剧本上大概只有两三集,在闪回段落里面出现年轻的“三叉戟”,讲他们当年因为什么事分道扬镳,这只是把前史部分交代清楚了。

我在拍的过程中,就想把“三叉戟”的前史部分,把他们最开始怎么走到一起去,和最后怎么分道扬镳的,以及他们的成长,在前史做给大家看


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就是前史部分由来谁来演。

因为如果用现在的老三位来演,观众的违和感会特别强。

如果用年轻的演员去演,就特别担心,那么几场段落观众对他们记忆不深,就可能不太关注了。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其实20年前他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会很多很多,我们想要在前史部分能突出来,让观众知道他们是怎么在一起认识的,怎么成为“三叉戟”的,又怎么一起出去办案的,年轻的时候办案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样就和20年后的现在有了对比。

每一集带出来的前史,又相应跟每一集里边内容的某一处能搭上,让观众在看前史的时候就能知道,现在这一集里边讲的这个故事,20年前他们发生的时候是怎样的,以及20年前可能也有这样一件事情。


像“大棍子”比武打擂台,20年前他们抓捕犯人的时候,曾经用小镜子晃过别人的眼。

今天这个擂台上,“大棍子”确实力不从心了,打不过人家了。

但是在这个点上,“大背头”回头一个眼神,跟“大喷子”来了一个眼神交流。

因为他们之间太默契了,一个眼神交流就知道要做什么。

“大喷子”接手表,反光晃了对方的眼,确实玩了个赖,也是做了个弊。


但是这个就在前史里边,曾经他们有过,所以默契度在前史中带出来了,现在这种默契就更牢固

 

 

03

谁家里还没点事?


这三人年轻的时候,人的精神状态整体都是向上的、外在的,事业上的机会也很多。

但是到了他们这个年纪,能够占据他们精神世界的,更多是内在的那些东西,不想在退休以前毫无作为,再来一次“老树开新花”。

还有更多的是跟家人之间的相处,和下一代人之间的关系。

其实我觉得这个戏里边,我们着重塑造的几个家庭关系生活中还挺常见的。

陶红老师,我们想要塑造一个警嫂的形象,这个警嫂虽然她的职业是街道办的副主任,天天肯定说大量的话,而且跟大量的人做工作。


回到家里边,其实她家里边算是两个儿子,大儿子是陈建斌老师,小儿子才是崔斌,这两个人都要听她管。

因为确实陈建斌老师从做了“大背头”,做了警察之后,他基本不怎么着家,所以才会身体不好,身上高血压、高血脂、吃完饭就犯困各种问题。

就是因为他身体的原因,陶红老师饰演的张华才会希望把他从一线调到警保处,因为算是二线了,警保处也没危险了,也不用出去办案子了,然后上下班也准点了。

但没有想到,即使这样,他还是心思不在这,他心思还是在一线上。

所以才会有警嫂对他的这种关心和爱,她担心他,怕他出问题。

真正到了警队需要他的时候,警嫂还是能站出来,说你去立功,你去受奖,我还指望着当最美警嫂呢。

“大喷子”家里,主要是因为家庭条件的问题。

原来马晓萱觉得,每一个人都有理想,只是说理想这么多年你熬成什么样了,她比较现实。


你的理想早一点把它埋到树下,它可还能变成石油。你现在这样的理想,我看不到你有什么往上走的劲。当然听上去,稍微有一些世俗的东西。

在女儿生病之后,家里确实需要钱,也确实需要他,所以老婆就一直追着他,让他赶快重新到私企,去做法律顾问,能多赚点钱,能在他有用的时候赚点钱,至少家里孩子的病情和医药费还能解决。


“花姐”那边,其实我们觉得花姐更可爱,真的是特别可爱。

花姐的餐厅为什么叫“城南旧事”?

华姐曾经也是社会上的人,只是说花儿没有干过违法乱纪的事,她跟“大棍子”这段感情我觉得大家应该可以理解的,比较纯粹。

 

04

谁还没不服过领导?


家庭是这样,职场也有他们身为中年人的对抗。

其实呱嗒的出现和他所要求的那些东西都是对的。

我记得有一场戏,他们跟呱嗒冲突了之后,郭局在食堂请他们吃了顿饭。

当时我们就商量,说在这个点上,大家都应该能听得明白了,原来你身上那些粗放的东西和没规矩的东西是应该改一改了


这几个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呢?

因为他们前史导致的,20年前他们分道扬镳,然后各自到了派出所、预审支队、警保处,慢慢地开始松懈下来,对自己的要求也没原来那么高了。

重新回到一线,就挺难适应这种规矩、规则的东西。


我还记得有一场戏,在火锅店里边,陈建斌老师跟这哥俩说清楚了,就是说其实我们不应该这样做,我们确实应该是有些规矩的。

虽然呱嗒有时候让人看上去稍微有点做领导的那个感觉,但话全是对的,只是说表达方式上呱嗒跟郭局不同。

郭局有时候说出一些话会让老三位觉得对,确实说到心里去了,但是呱嗒有时候太强势了,这哥仨真的不吃这一套。

 

 

05

哪找的老三位?


陈建斌老师是第一个接触的。

这部戏前5集剧本我拿到手里之后,就跟制片人马珂商量,觉得陈建斌老师特别合适。

陈建斌老师看了本子之后,这个人物他很喜欢。

我们坐下来从“大棍子”到“大喷子”就开始商量人选。

董勇老师是陈建斌老师推荐的,因为董勇老师以前演过很多的警察的戏,而且他演过很多刑警的戏。

所以说“大棍子”刑警的感觉,其实董勇老师只要往那一站,他就是。


这个人物性格,董勇老师确实抓的也蛮准确的,就是“大棍子”要做什么,基本上属于第一个动手的就是他,永远都是说执行力在前面,但是表述能力不强,话少。

郝平老饰演的“大喷子”这边就是话多,有的没的他都说,而且他基本上是这两个人的粘合剂,这两个人只要发生点矛盾,他永远在中间要去和稀泥,要把这两人往一起捏。

因为预审的人永远在外边,一天要说很多的话,他的话是不落地的。特别是在预审针对犯人的时候,他经常会变换语感,包括变化一些像贯口一样的东西,让犯人的心理防线瞬间就被击破,所以这个语言上很重要。


郝平老师是因为是我上戏的师哥,以前也做过配音演员,我知道他的台词很好,所以这次想到了郝平老师。

 

06

乘风破浪的大哥们


三位老师在表演上也发挥了很多。

陈建斌老师的水杯就是他自己决定的,开机没两天他就跟我说,导演我想要一个随手道具。


我说什么呢?

他说我想要个水杯,我说那太好了,我们把老年人天天泡枸杞的事成立了。

没有想到,这个水杯拿到手里之后,陆续这个水杯就有了很多的作用。

像他去夏静怡的公司,觉着人家的茶好,他把水杯的水倒出去,把人家的茶倒自己水杯里。

然后到郭局那,也是时常会把郭局的那些茶倒自己水杯里。

然后在抓捕的时候,用水杯去砸人家的后脑勺,当武器使。

我印象中,“大棍子”说要吃药,他把水杯递出来,“大棍子”没理他,一咕隆把药咽下去。

这个水杯是一直随身带他身上,有的时候是一种心态,包括要去做任务之前,把水杯一拍,或者是,“你觉得这事呢”,就在水杯上点一点。


包括郭局同意他们去禁毒队了,最后他把帽子戴着,雄赳赳气昂昂,临走之前轻轻拿起水杯,能体现当时那种心态的东西。

反正水杯我们用了无数次,我觉得水杯已经基本上跟这个人物合二为一了

“大喷子”那边会有很多小的心计的东西。

你看前史部分我们也写到了,“大棍子”和“大背头”两个人在那吃饭,他就不吃,因为上来的是素菜,他就不吃,他等着吃肉菜,然后被“大背头”识破了,说他等肉菜,“大喷子”说没,我就是不饿,然后还给人家拨饭。

这时候肉菜上来了,一上来肉菜,就得到了命令说要出发了,“大喷子”就开始闷头吃,这时“大棍子”不让他吃了,一把把他薅走了。

这种小鸡贼的东西,一直到了20年之后他还有,类似于说,你记得把油费给我报了。

要做鸡贼我们就把它做足了,“大喷子”经常批假条跑到电视台去做节目,挣点外快。经常看哪有点油水,他就去弄点油水。

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常人,他完全是一个正常的人,警察也是人嘛。

所以在人物身上,就大量加这些细节的东西,让人物看上去就更加贴近生活,更接地气。

董勇老师那边,他饰演警察的气质已经完全深入人心了,往那一站,就是浩然正气。

往往一个迅速的动作反应,在他表演里有特别丰富的层次递进


三位老师经常会给我一些现场即兴的火花的东西,让我觉得我心里边特别愉快,拍摄的过程中很愉快。

拍《三叉戟》,我在三位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包括在吕铮老师和沈嵘老师那儿,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剧作上,从故事的讲法上。

编剧沈嵘、导演刘海波、编剧/原著吕铮

就像“大棍子”在剧里说的,“我们哪是三叉戟,我们就是三个臭皮匠”。

我跟吕铮老师、沈嵘老师,跟三叉戟比起来,我们就是三个臭皮匠


-END-

本文由第一导演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