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6年,北斗全球组网成功,直奔苍穹!
区块链 历时26年,北斗全球组网成功,直奔苍穹! 区块链 | 2020-06-22 11:18 历时26年,北斗全球组网成功,直奔苍穹! 柴狗夫斯基

都说2020年是我们见证历史的一年,果不其然。

9ef6412f14f52cc2.jpg

大家好,我是柴妹。

都说2020年是我们见证历史的一年,果不其然。

6月23日9时43分04秒200毫秒,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

这是北斗三号组网部署的最后一颗卫星。

至此,中国耗时26年,投入超120亿美元的自研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

01

栉风沐雨,筚路蓝缕

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柴妹下意识去各网站看了看众人的反应。

却无意中发现,有人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抛开政治,北斗和GPS共存是不是资源浪费?”

这让柴妹瞬间想起业内流传的一个定律,某些你以为众人皆知的事情,实际上只有少数人知道。

就比如北斗和GPS,柴妹本以为所有人都知道其中利害,却发现,原来很多人都不知道...

在大多数人眼里,GPS是导航的代名词,但实际上,GPS是美国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全称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GPS,只是导航的作用,可对于国家而言,GPS的作用远不只此。

目前,美国所有的飞机、坦克、舰船、单兵、精确制导弹药都在使用GPS。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

按照常理,美军要轰炸伊拉克水电站,至少需要数百吨常规弹药。

可是,精确制导导弹只需要两颗就能完成任务——一颗炸出缺口,另一颗沿着缺口飞进去。

为啥?因为有了GPS的指引,这种导弹可以在百公里外自动飞向目标。

在第二次海湾战争中,甚至出现了导弹顺着新闻大楼通风口一直钻下去的高精度袭击场景。

除了战争,当今社会做什么都离不开定位导航,包括国家电网以及各种高科技发展和研究...

可是别忘了,占据1.2万亿全球卫星导航产业中90%市场份额的GPS导航系统,属于美国。

说直白一点,若是美国看你不顺眼,在GPS里面做手脚,后果将不堪设想。

印度就曾因过于依赖美国GPS而吃了大亏,在1999年的印巴卡吉尔战争期间,美国手痒痒觉得不能让印度太嘚瑟,直接关闭了印巴战区所有的GPS服务。

导致印度军方损失惨重,痛定思痛之下,印度放弃了所有关于GPS的卫星,自己开发了一套区域性导航系统。

美国的嚣张态度,给全球所有国家都“上了一课”。

而我国更是早在1993年就已经深刻意识到定位导航的重要性。

那一年,美国指责“银河号”货轮载有可以制造化学武器的硫二甘醇和亚硫酰氯运往伊朗的阿巴斯港。

只因为美国肆无忌惮的关闭了“银河号”所在海域的GPS服务,就可以无中生有、蛮横无理的用军舰包围“银河号”,并要求检查货轮中的物资。

这是中国建国以来的耻辱,让中国彻底明白,无论在任何领域,受制于人都不如自己研发。

可中国北斗计划在问世之初,就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一:没钱。

彼时,美国已在GPS工程上投入了超过200亿美元,且每年维护费用高达5亿。

而中国呢?研发包括航天在内7大领域技术的“863”计划预算也才只有100亿人民币。

搞北斗工程的办公室十分紧张,北斗系统副总设计师谭述森与4个人共处一个办公室,而这个办公室不足20平方米。

二:没技术。

知道中国近代史的人应该都不会对那时中国的遭遇陌生,西方国家在所有高科技领域对中国施以严苛的技术封锁。

1996年,美国、英国在内的33个西方国家甚至签署《瓦森纳协议》,对中国等国家实施军用、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的控制清单。

在这种没钱没技术的情况下,北斗系统只能慢慢摸索,自主研发。

02

薪火相传,玉汝于成

从提出设想,到正式推出计划,几代北斗人经过30多年的实践探索,走过了北斗系统建设“三步走”的发展历程。

由中国自主研发出来的北斗卫星,是一个特殊体。

当时的北斗一号研发团队,没有选择采用GPS的无源定位技术,而是基于有源定位。

用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就可以对地面目标和海上移动物体进行定位导航,且能覆盖中国及周边区域。


立项的六年后,2000年,北斗一号的首批两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一号实验系统正式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

虽然校准精度只有20米,看着也简陋,但却意义非凡。

这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全球第三个拥有自主定位导航系统的国家。

但不可否认的是,彼时的中国北斗,与GPS的差距依旧很明显。

北斗一号的定位精度为20米,授时精度为单向100纳秒,短报文通信能力为120个汉字/次。

相比之下,此时GPS不仅已覆盖全球,且民用定位精度和授时精度分别达到10米和10纳秒级别;军用定位甚至已经精确到1米。

想要提高北斗的价值,中国必须制造出更高精度的导航定位系统。

可是在太空里,也讲究一个先来后到。

美国和俄罗斯的人造卫星已经占据了导航中最好的频率和轨道,后来的中国北斗和欧盟伽利略就只能挑剩下的。

并且还要先向ITU申报,再与相关系统进行协调。

2000年,中国和欧盟一起呼吁,扩展卫星导航的频率。

获得同意后,又先后与2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00余个卫星网络开展了频率协调。

 

频率协调并不是个容易活儿,毕竟这是要人家容纳你一起吃肉,在不影响对方利益的同时实现频率兼容。

 

经过复杂的频率设计与周密的干扰仿真计算后,北斗终于取得合法频率。

但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在7年内发射卫星,不然过期失效。

一颗卫星的研制周期是5年,北斗二号到2004年才正式立项,这就意味着留给北斗二号的时间只有3年。

中国当时最需要的是高精度的原子钟,这是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最重要的一部分。

可谁知,欧盟又在其中搞事儿,不准中国看原子钟的资料。

满腔热血就这样被迎头一盆凉水浇灭。

怎么办?

没办法,中国只能黯然退场,发愤图强,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边学边造,终于在两年后造出了中国的原子钟。

有了原子钟,本以为一切都准备就绪,可就在发射的前三天,问题出现了。

应答机坏了,此时距离期限截止只剩3天。

不能让卫星带着隐患上天,而应答机的科研单位在上海,三天的时间绝对不够往返。

无奈之下,各方经过协调,指挥人员决定在成都一家科研单位进行检修。

经过长达72小时不眠不休的检查修复后,2007年4月14日4时11分,这颗肩负着中国定位导航系统未来的北斗二号,终于成功发射。

此时,距离期限截止只剩下四小时。

曾经对中国定位导航卫星不屑一顾的其他国家肯定不会想到,中国的定位导航即将崛起,并将让他们高攀不起。

03

新的开始

知道了中国北斗的发展不易,一定会有人好奇,如今部署完成的中国北斗,真实实力到底如何?

北斗卫星的授时——300万年只差一秒;

北斗卫星的精度——已经实现分米、毫米级别的定位;

北斗卫星的服务人数——没有上限,无数个;

北斗卫星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全球独家;

......

有人说,如今的中国北斗与美国GPS相比,已经属于部分相当、部分超越的水平。

而中国北斗的成功,不只是意味着国际地位,还象征着,在全球卫星导航市场里,中国也将占据一席之地。

根据《2019年全球卫星导航市场报告》,2019年全球卫星产业产值约为1507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2万亿元。

虽然美国的GPS仍旧占据市场大头,但随着北斗和伽利略等系统的逐步成功,GPS的优势正在逐步衰减。

一场新的全球导航市场竞赛即将打响。

目前北斗在汽车、共享出行、地图位置服务、手机、5G、物联网、车联网、电力、车辆管理、汽车导航、可穿戴设备、航海导航、GIS数据采集、精准农业、智慧物流、无人驾驶、工程勘察等领域均展开应用。

并且北斗基础产品已出口愈120个国家。

曾经北斗的口号是“天上建好,地上用好。”

现在,北斗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主笔 | 小陆

编辑 | 四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