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丰裕时代的幸运与不幸 | YS 特别版
区块链 内容丰裕时代的幸运与不幸 | YS 特别版 区块链 | 2020-07-24 09:36 内容丰裕时代的幸运与不幸 | YS 特别版 曾翔Yourseeker

这个世界不过是他的记者和杂志对偶然事件进行观察后加以证实的一种模式而已。

 

本系列属于非典型更新,基于我每周看到的海外 VC、创投媒体 newsletter 推荐我觉得不错的优质英文文章或书籍。单条内容稍短,阅读压力很轻,但信息量足够扎实。

 

前几期见:

Quibi 已老,TikTok 正年轻 | YS 特别版

2030 年的社交网络会是什么样?| YS 特别版

雪球老了,年轻人的炒股软件可能长什么样?| YS 特别版

抖音海外版为何让 Facebook 如临大敌?| YS 特别版

2019,FAANG 各自交出了怎样的答卷?


鉴于前几期的读者评价和传播效应都不错,再加上本身我就有这个阅读习惯,接下来打算稍微正式些,把它们做成档期固定的一个付费小栏目。


关于海外创投市场和上市公司观察的长文还会持续、稳定、免费开放,但这个系列只写给真正喜欢它的人~

 

初定每周一期,5-8 条,我会在每期开头放上当期目录,并开放 3 条以供试读,剩下的就取决于个人喜好了。

 

 

言归正传,本文有以下 6 条内容:

 

1)内容丰裕时代的幸运与不幸

2)Paul Graham 眼中的天才是如何诞生的?

3)亨利卢斯与《出版人》

4)里德霍夫曼的一篇精彩专访

5)热衷发推的马斯克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好&坏习惯?

6)耐克创始人与《鞋狗》的故事

 

 


1)内容丰裕时代的幸运与不幸

 

 

据统计,除了每天大约听两个半小时音乐外,美国人平均每天看五个半小时的视频。无论工作、开车、做家务、运动、泡澡还是打算睡觉,许多人都习惯了用某种媒介/内容来填充自己的生活。这既是内容丰裕时代之幸,也是内容丰裕时代的不幸。

 

不幸的原因在于,尽管我们对媒体/内容的需求如此强烈、频繁、庞大,但全世界的消费者实际上并没有在内容上花费太多钱。

 

开支最大的类别是电视,每年消费者支出 $ 3000 亿。这笔钱听起来很多,但考虑到人们的消费总量(60 亿人每天观看两个半小时,最富有的 3 亿人平均每天超过五个小时)和注意力的稀缺性,这一数字低得令人惊讶。

 

而且眼下,竞争激烈的付费电视生态正逐渐被低成本(甚至免费)的替代品(如 Netflix,迪士尼+,亚马逊 Prime Video,Apple TV+等)取代,因此电视开支只会肉眼可见地减小。

 

其他类别的内容如何?书籍和视频游戏的支出仅为 $ 1400 亿,全球影院票房只有 $ 410 亿,音乐市场更小,每年营收只有 $ 330 亿。

 

《纽约时报》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新闻公司,它只有 500 万订阅用户,70 亿美元市值。而在这 500 万订阅用户中,还有近四分之一是看上了它的填字游戏和食谱服务(而非新闻)。

 

Matthew Ball 的这篇文章旨在告诉我们,即便如此,但媒体/内容对消费者依然很重要。只不过,他们不会直接花很多钱,而媒体/内容的有效性在于,它们能推动其他行业、类别和产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原文链接——https://www.matthewball.vc/all/minedmedia

 

 

2)Paul Graham 眼中的天才是如何诞生的?

 

 

最近又重读 Paul Graham 去年底的一篇作品——“天才巴士票理论”(the bus ticket theory of genius),他认为在某方面表现足够出色的三个必备条件是:天赋、决心以及对特定主题的痴迷。


而如果把条件缩减到一个,那就只能是:对一件重要的事情无私地痴迷(to have a disinterested obsession with something that matters)。

 

天赋不重要吗?决心不重要吗?也重要,但这二者的重要性远比大多数人想像的要小。对一件事足够痴迷,既是天赋的代名词,也是决心的绝佳替代品。

 

另外我对他在文章中提到的另一句话深有感触——兴趣比能力分布地更不均匀(Interest is much more unevenly distributed than ability)。

 

 

3)亨利卢斯与《出版人》

 

 

亨利卢斯是个太值得了解的人。之前花了小一个月看完《出版人》和几乎所有公开资料,在心里不自觉地把他捧到了神坛。

 

要我说,之所以能做出《时代周刊》和《财富》杂志,不单是因为他生在了一个恰好的时代,这个人对于信息和注意力的认知和把握也真是,妙到毫巅。

 

说个最深的感受:在那个大众对于信息无比渴求的年代,新闻和传媒从业者几乎都是处在茹毛饮血阶段的原始人。没好的内容生产方式,也没有好的渠道和技术可以利用。


亨利卢斯率先打破了多种旧的规范(甚至可以说是行业底线),首创了 Group Journalism。这大概可以理解为一种群体新闻学,让记者只给出新闻背景和原始材料,然后由编辑、撰述员、研究员、特派员多种角色合力去讲好这个故事。

 

亨利卢斯后来的很多举动都值得这个时代再去回溯。如果非要做个总结,大概就是:这个世界不过是他的记者和杂志对偶然事件进行观察后加以证实的一种模式而已。

-END-

本文由曾翔Yourseeker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