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三十而已》导演张晓波:“而已”是需要勇气的
文娱 独家|《三十而已》导演张晓波:“而已”是需要勇气的 文娱 | 2020-07-27 09:52 独家|《三十而已》导演张晓波:“而已”是需要勇气的 第一导演

什么戏?女人戏《三十而已》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接这个戏,怎么说呢,制片人已经很大胆了,找我这么一个直男。”

什么戏?女人戏《三十而已》

直男是谁?比三十再多二十的张晓波

导演张晓波

高口碑、高热度的《三十而已》不用多说啥。但要说起导演张晓波, 虽然他是剧集界的香馍馍,但他性格是什么,导演美学是什么,他对社会、对自身的认知又是什么?仿佛没什么人深入了解。

我有点好奇。

你可能不知道,他17岁就进了西影厂,在那个张艺谋开辟的“朝代”里,张晓波第一份工是在《红高粱》组里跟顾长卫做摄影

第一导演:“那你这一上来就改写影史啊!”

张晓波:“那是他们改写,我没改写,我就是一个小工。”


第一导演:“那《大话西游》你参与吗?”

张晓波:“我拍周星驰在摄影棚里头的戏,那个戏我是副摄影。

意识到了吧,张晓波是一电影老江湖,行走的电影史啊。

导演张晓波

那在老江湖眼里,怎么梳理90年代的女性世界观呢?

还有一旦拿捏不好就会翻船的婚姻观、育儿观、财富观,甚至是漂泊的城市病,以及自我焦虑与恐惧。

“我老焦虑,我就是一个干什么都焦虑的人,我拍《三十而已》就很焦虑,想干好就会这样。”

一个射手座,活成了摩羯座。

他得落在地上,得讲究方法。

比方说严谨,很多人感觉戏里奢侈品店员遇到的事像编的,“编剧张英姬采访了很多奢侈品店的店员,(男顾客对女店员性骚扰)这个桥段就是真实发生的,现实里可能还过分,我们是做了收敛的。”

比方说现实主义,太太天团挂的那一排包包太扎眼,网上喷的也多,“这很可能是视觉奇观对老百姓造成的刺激,我没想宣扬那些太太们,这块是要做一个批判的。”

最后问到根处,就是阶级和财富的问题——什么是健康的富有呢?

“只要靠自己努力获得的财富。”

还有所谓的完美婚姻观,完美的婚姻生活。

“因为完美的背后一定会有危机。”

第一导演(ID:diyidy)本次采访张晓波,从导演创作层面挖掘社会价值观一隅。

“其实幸福和欲望有关系,你欲望多,你的幸福指数就低。”

真的,已经久未听到导演聊“幸福指数”这个词, 这次,让我们看看从张晓波的角度,这话题能精进多少。

01

女性初衷

找我这么一个直男拍这戏,制片人很大胆

第一导演:咱们从头聊,一开始为什么想做这部《三十而已》?

张晓波:最开始是柠萌影业给我的这个故事,我拍的大多数是以男性为主导的戏,没拍过女性题材,也是挺感兴趣的。读完张英姬的剧本后,我就觉得挺好玩,人物的关系,包括矛盾冲突挺有意思。

第一导演:你说的有意思,是说段子写得有意思,还是说这其中的观念有意思?

张晓波:这是思路完全不一样的女性,三种完全不一样的情感关系,以前从没见过,这是最能打动一个导演想去创造的初衷。

接这个戏,怎么说呢,制片人已经很大胆了,找我这么一个直男

我可能有时候交流上不会那么委婉,但会有不一样的视角,这可能也是柠萌选我的原因。其实没有太多的乱七八糟的环节,我就是想尝试。

第一导演:现在的豆瓣评分,之前有预想吗?

张晓波:我自己都没有想到,我的同学、朋友都非常爱看,观众喜欢就行。

02

求教店员

现实里奢侈品女店员遭遇的性骚扰更严重

第一导演:《三十而已》有三个主题性的元素,金钱,年龄,女性,在你心里这三个元素的表达重量有什么不同吗?

张晓波:女性和年龄肯定是这部戏的主题,其次是金钱,毕竟它是一个现实题材,会有一些现实主义的讨论,但金钱不是最重要的,还是以年龄和女性为主。

第一导演:我看网上有观众不理解,主角月收入一万五左右,却住着七千块钱的房子,这矛盾吗?

张晓波:首先这种生活来自于我们(创作前期)采访调研里的上海奢侈品店店员,她们就是这样的,并没有夸张。

工资一万多,拿一半来租房,这可能是一个消费观吧,我周围的工作人员里头也有,她们挣一万多、两万块钱,也拿出七八千去租房。另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这七千多其实是合租,台词里是有说的。

那么要说王漫妮(江疏影 饰)这个角色,她本身对物质有追求,所以这样租房符合王漫妮的性格。后来她没钱了,就一点点搬,越搬越远,搬出这个城市。

王漫妮(江疏影 饰)

你往后看会越来越发现,她在这个城市打拼了八年,她认为自己已经像这个城市的人,在最困顿的时候,她可以站到阳台上,看着外头的城市——她还有一种存在感,她愿意为在这个城市待下去而生存着,这就是早期的王漫妮

直到后来她发现,她不再会为一座城而存活,这里有一个演变

第一导演:你采访了多少奢侈品店员?

张晓波:编剧张英姬做了很多,好几个大的奢侈品品牌都做了,我们也有一个奢侈品店的销售顾问。观众可能以为很多情节是凭空想象,以为我们捏造出来的,不是的!它就是现实的。

第一导演:这位顾问参与剧本阶段的工作吗?拍摄时也要在现场?

张晓波:主要是前期的时候。在拍摄期,演员有一些不懂的也会问她。疏影加了奢侈品店店员的微信,她经常会咨询她们。

第一导演:比方说有场戏,那个油腻的男人过来试衣服,找理由说自己腋下穿着不舒服,然后借机把王漫妮逼靠在镜子上,这种有性骚扰倾向的动作,也来自现实?

张晓波:当然,这个桥段就是真实发生的,只不过现实里很可能比这个还过分,我们是做了收敛的

03

包的奇观

没想宣扬那些太太,意在批判

第一导演:网上一直在讨论太太们,你个人是怎么理解这种桥段的?

张晓波:这个很可能是视觉奇观对老百姓造成的刺激,其实我们在这块是要做一个批判的,我没想宣扬那些太太们,只是这些东西它对顾佳这个角色产生影响,导致顾佳在后头会沉沦在太太圈。

第一导演:是不是顾佳由此黑化了?

张晓波:她不是被黑化,她为了她自己的家庭,为解决债务危机,她希望太太圈帮她,逐渐她才清醒,并且,太太圈到最后合一块儿还欺骗了她。所以整个太太圈其实是用讽刺的手法拍的

第一导演:顾佳的困境到底是什么?她明明具备各种化解矛盾的能力。

张晓波:我认为她的困境跟她家庭有关系,她当全职太太,想营造一个完美的家庭生活,这个没有错,这就是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但她也有不安,也有沉沦,那么在这里她逐渐有变化,逐渐认知自己有各式各样问题,她会在这个层面一步一步寻找到另外一个自我。

故事后来,顾佳有一个巨大的反转,整个人物方向都变了,最终回到一个她真实的存在。我相信观众最后会喜欢顾佳的这样一个人物。

顾佳(童瑶 饰)

第一导演:她后来有没有失去正义感?

张晓波:没有,戏里三个女性的道德观都非常好。

第一导演:你觉得健康的富有应该是什么样子?顾佳这样?

张晓波:只要靠自己努力获得的财富,我认为都是健康的,顾佳想走的捷径有问题,但后来获得的就是健康的财富。

04

反派男人

完美婚姻的背后一定会有危机

第一导演:有没有着重思考这里的男性配角的现实性的变化?

张晓波:那当然有了,钟晓芹(毛晓彤 饰)的老公陈屿(杨玏 饰),他起初是一个性情非常纯良的人,他和钟晓芹只是在沟通上有问题,一个喜欢鱼,一个喜欢猫,本身就是对立的。在夫妻生活一开始的三年里头,他们很多事情不沟通,没那么和谐,婚姻生活到一定阶段就是左手摸右手。

我觉得那几个主要男性都不是红花绿叶来陪衬一下,他们有他们的性格特点,我没想把戏里头的男性都拍得像大配角,特别是陈屿。

其实陈屿也有很大的激情、很浪漫,只是我们没有着力在这个浪漫,我们着力在尴尬。你越往后看,你会发现陈屿身上有特别可贵的东西,有一些高光。

陈屿(杨玏 饰)

第一导演:前五集给观众的印象是,陈屿有很强的自私感。

张晓波:这跟人物塑造有关系,一开始,就像我们俩现在,也只是先看到一些相对片面的东西,慢慢了解以后,这些片面的背后有它片面的因素,因素会慢慢解开,你会发现这些自私很可能有它不一样的立场和背景。

这时候你再看陈屿的自私,好像显得又不那么自私,这个人物需要他有一些延展性,一上来就给一个人物完整的定性,这就不好看了。

第一导演:就好像顶楼的王太太,开始你会觉得她极端刻薄,是那种大家把有钱人作为假想敌似的描写,但是当她谈到自己对儿子的爱的时候,我们好像又能理解她了。

张晓波:对,因为毕竟我们选的是一群人,她是人,人都有她不一样的情感色彩,只是我们离她有多远多近,我们才能看清她。

第一导演:看前几集,我倒觉得许幻山(李泽锋 饰)挺可贵的,他对待家庭很坚定,碰见外部的诱惑他也毫不摇摆,但你要这么一说,我感觉许幻山将来好像会破格。

张晓波:会的,他后来会出轨。因为完美的背后一定会有危机,我们后头会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完美,当然不是代表大多数人,但是能代表一部分人。

顾佳和许幻山

05

细节之魂

用镜子反射是创作癖好,用瞬间慢镜是我的风格

第一导演:有场戏,我印象很深,就是陈女士坦诚自己的悲苦之后,王漫妮在店门口给她深深鞠了一躬,王漫妮是非常缓慢地才抬起身子,能看到一个正义的独立的女性,对一个正义的却因不够独立而失败的女性的怜悯与致敬。

张晓波:你看得很清楚,王漫妮其实会给所有消费的客人鞠躬,但陈女士那一躬,她起来得很慢。这里有王漫妮的一些无奈,她这时很同情陈女士,但她也要业绩啊,她也想做这一单生意,我刚才说了她不是一个完美的人

虽然我们不是写一批道德高尚的人,但是我们写了一批善良的人,王漫妮她骨子里还存留着善良。

第一导演:她善良,更在于她是独处下的善良,而且我发现你总会用镜子在画面中制造两个“她”来加强情绪,她拿到一个大单,你镜头往上一推,用更衣室镜子倒映加强了她的喜悦,但是她回家疲惫痛苦,你也有洗漱间里的镜子加强她的疲劳。也没办法,她就是一个人,不像另外两个女主角都是一对。

张晓波:我认为镜子、玻璃折射其实就像一个社会,可能折射出不一样的层面,也可能是我的心理作用吧。你要看我以往的戏就会知道,我老爱用镜子,我所有的戏都爱用镜子和玻璃,包括反射,这是创作癖好吧,哈哈。

至于有没有大多数观众像你这样可以读懂,那单说,但是对于创作者来讲,这一刻,他有他的癖好。

第一导演:其实你还有一个小技巧,我觉得也是一种敏锐吧,就是钟晓芹知道自己怀孕了,饭桌上把体检表亮在那,间接地告诉了陈屿,然后她在那可劲吃饭,其实也在观察对面的男人,那陈屿就很犹豫,看到这,她把那句“未成年当什么妈”给怼回去了。就在这场戏上,她仰头吃饭的时候,你突然用了一个慢镜,它延长了这种失望感,观众就会潜意识地在她身上投入很多情感,这个一定不是剧本上写的,这一定是导演层面的意识,你当时是这么想的吧?

张晓波:我没想到你还能看到那么细,首先,我在情绪表达里,比较爱用一些慢镜,因为它会放大演员表演的瞬间、微表情,这个可以加重观众对这个人物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好处,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不一定所有观众都像你一样读懂,但是我是认为这一刻延长这个情绪是蛮重要的。

06

特效狂魔

片头CG其实是剧透

第一导演:我发现这剧有大量的VFX特效,一个生活剧追这么多特效,一般不这么操作吧?

张晓波:首先,我们找不到一个能配合的这种高档的奢侈品店,你现在看到的奢侈品店的内景,是我在棚里搭的,外景,是我找到一个商场的一个角,再把整个店面用CG镶了进去。前提是我不想让这家店和真实那么挂钩,所以我就用特效了。

奢侈品店

其次,有些特效还是为了服从于剧情,不是为了做特效而做特效,比如说王太太第一次带顾佳去的那牌坊楼,外景是我们做了特效修改的,想让它更孤立一点,它在高楼林立里面,感觉不一样

牌坊楼

第一导演:这个特效难做吗?它总共是多少个特效镜头?是几家公司一块合力做出来的吗?

张晓波:1674个,合力做的,因为它要分好几层,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有很多动态在里头。

第一导演:我觉得做得还挺好的,我一次看的时候也就觉得那个烟花是特效。

张晓波:你现在看到的那个片头也是CG,整个一分多钟,没有一个镜头是实拍的。

说白了,特效要符合这个戏的气质,你仔细看片头,它跟这个戏是息息相连的,那把吉他,那片创可贴,都是故事后头最重要的道具,都有它不一样的寓意在里头。

07

片尾故事

勇敢,幸福感,以及电影感

第一导演:从第一集做葱油饼小摊开始,每集结尾你都有一些空镜设计,为什么这么做?

张晓波:葱油饼摊主这组人物,游离出我主线人物,代表城市的另外一群人,这才是城市完整的状态。

你注意看,每一集他们都有一个没有联系的小故事,我不一定做得多准确,但是我想传递出一种幸福感,你越往后看越发现,最后的那一组人非常幸福,他们完成了他们的生活状态,就是幸福不会因为地位,不会因为金钱,而离我们远去

所以葱油饼摊和戏里三个女主角的幸福感是截然不一样的,我们想努力做到这种平衡。其实幸福和欲望有关系,你欲望多,你的幸福指数就低

第一导演:这么多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一直非常快,就好像再不赶紧把住机会你就永远是底层,包括咱们这个片名,本来是“三十而立”,现在是“三十而已”,说明人的普遍的“奋斗战线”被拉长了,你觉得这个“而已”的时限应该有多长呢?

张晓波:我认为“而已”没有时限

“三十”对于整个戏来讲,它就是一个数字,但“而已”才是这个戏的重心,而且能做到“不过如此”是需要勇气的

“三十”对于整个戏来讲,它就是一个数字,但“而已”才是这个戏的重心,而且能做到“不过如此”是需要勇气的

第一导演:你三十岁的时候,有重大人生焦虑吗?

张晓波:当然工作上每天都会焦虑,只要你拍戏,你就会焦虑,因为你想着怎么能拍好,怎么能拍得与众不同,那你一定会焦虑的。我到现在拍《三十而已》也很焦虑,我老焦虑,我就是一个干什么都焦虑的人,想干好就会这样

第一导演:那你对现在三十岁的人怎么看?

张晓波:从我这个岁数感受三十岁的人比较难,我都快五十了。但无论年龄的差异有多大,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就像我刚才说的,勇气是最重要的,机会的多少在于勇气的多少,你努力了吗?你要问自己。

我确实不太了解鸵鸟心态的人,老自我安慰是不会成长的。你敢去做,让自己收获一点不一样,这个就蛮难得的。

就像这个戏,三个女性她们通过三十岁生日的前后,人生都翻开了不一样的一章,我认为这个是需要巨大勇气的,这个戏到后来,她们都可以享受一些相对舒适和安逸的生活,但是她们没有,她们想让另外一个自我能更加强大,我认为这个可能和当下很多年轻人是一样的吧

第一导演:你三十岁那个时刻,做过什么能称之为勇气的事?

张晓波:我从一个摄影转成了一个导演,这就需要很大的勇气。

第一导演:从摄影转导演,是因为渴望表达吗?

张晓波:对,一个人到一个岁数,创作上可能要有一些自我的表达,因为只有导演有相对自由的、可以表达的空间,摄影的表达空间就没那么大了。

第一导演:您最初的那一刹那,就是特别想自我表达的那一刹那,来源于什么?是什么东西?

张晓波:我认为我能!我可以!就是这个东西,我可以。

第一导演:我记得你以前是西影厂的,参加工作很早,好像不到二十岁就开始在剧组里了?

张晓波:我十七岁就参加工作了

第一导演:那你刚开始工作应该能碰到张艺谋的组。

张晓波:我拍的第一个戏叫《红高粱》

第一导演:啊?你是《红高粱》组的?摄影组的?

张晓波:对,我是顾长卫的小助理,87年刚参加工作。

第一导演:那你这一上来就改写影史啊。

张晓波:那是他们改写,我没改写,我就是一个小工。

第一导演:那你有直接掌镜的镜头吗?

张晓波:我刚工作,怎么可能有呢,差太远了。

第一导演:那这样的话,我斗胆猜一下,你后来有没有接触西影厂和周星驰拍《大话西游》。

张晓波:我参加过那个戏。

第一导演:啊?你拍了吗?拍周星驰还是拍朱茵?

张晓波:我拍周星驰在摄影棚里头的戏,那个戏我是副摄影

第一导演:要不是今天时间不够用我可以再跟你聊一小时。

张晓波:对,以后慢慢聊。

-END-

本文由第一导演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