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个态:我和蚂蚁没有利益关系,但我站蚂蚁
社交 表个态:我和蚂蚁没有利益关系,但我站蚂蚁 社交 | 2020-10-27 11:10 表个态:我和蚂蚁没有利益关系,但我站蚂蚁 刘润

金融是给实体企业帮忙的,但是帮忙的成本太高。

前几天,在上海的外滩金融峰会上,马云发表了一段演讲,引起轩然大波。

马云说:

巴塞尔协议比较像一个老年人俱乐部,要解决的是运转了几十年的金融体系老化的问题,系统复杂的问题。但是中国的问题正好相反,中国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中国金融基本上没有风险,是缺乏系统的风险。 

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扼杀创新,这世界上没有没风险的创新。很多时候,把风险控制为零才是最大的风险。 

今天不能因为P2P把整个互联网技术对金融的创新给否定了。 

我觉得有一个现象,全球很多监管部门监管到后来,变成了自己没有风险,自己部门没有风险,但是整个经济有风险,整个经济不发展的风险。未来的比赛是创新的比赛,不仅仅是监管技能的比赛。 

今天的银行延续的还是当铺思想,抵押和担保就是当铺。抵押的当铺思想,是不可能支持未来30年世界发展对金融的需求的。 

金融的本质是信用管理,我们必须改掉金融的当铺思想,依靠信用体系。 

我们必须借助今天的技术能力,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来取代当铺思想,这个信用体系不是建立在IT基础上,不是建立在熟人社会的基础上,必须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让信用等于财富。其实要饭的,也必须有信用,没有信用,连饭都要不到。 

…… 


这段21分钟的演讲,轰动了整个金融界,甚至刷爆了朋友圈。

有人说,马云说得对!马云说出了小微企业贷款的难处。银行只想给有还款能力的大企业贷款,可是这些大企业并不是最需要贷款的。真正需要贷款的是小微企业,而小微企业却很难贷到款!这限制了创新企业的发展!

也有人说,谁都可以抱怨监管,唯独蚂蚁不应该。蚂蚁像是个“巨婴一样因为奶没吃够而哭了”。

还有人说,马云一派胡言!蚂蚁(蚂蚁金服)是蚂蟥,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吸着小微企业的血,给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放贷,而且利率极高,简直野心失控,丧心病狂!

看到这些评论之后,我忍不住想表个态:

我和蚂蚁没有利益关系,但我站蚂蚁。





 1 


我从2014年开始做战略咨询顾问,服务的客户大概有20%都是金融机构。去过的金融机构估计有上百家,给很多银行和保险公司讲过课,做过深入交流。在跟这么多专业金融人士聊过之后,我想斗胆分享一些,我对马云这段演讲的看法。在今天的中国,金融机构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效率太低了。什么叫效率太低了?衡量一家银行效率的标准是什么呢?是看银行的投资回报率吗?是看银行挣了多少利润吗?还是看银行的毛利率呢?或者是看银行在世界500强中的排名?都不是。银行的存在价值,是支撑实体经济。银行是实体经济的助手,但也是实体经济的成本。换句话说,银行帮助实体经济,是有成本的。而银行帮助实体经济的成本有多大,这就是衡量银行业效率的重要标准。这个重要标准,在银行业里有个专业名词,叫做:存贷利差。什么是存贷利差?存贷利差,就是一年期贷款利率,与一年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差额。比如,2020年建设银行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为4.35%;一年期存款利率为1.50%。那么,存贷利差就是:4.35%-1.50%=2.85%。今天中国银行业的存贷利差,大概都是2-3%。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银行承担着非常了不起的工作,贷款给企业帮助企业发展,从而支撑着实体经济的发展。但这个帮助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2-3%。可是,银行的钱明明不是自己的,是大家存在银行的,现在银行把大家的钱又贷给了别人。那么,为什么大家不直接把钱贷给需要的人?为什么非要通过银行呢?因为银行管理了风险。你把钱借给别人,万一他不还了怎么办?银行需要一大套流程来评估可以给哪些企业放贷,这中间有多大的风险。银行在中间承担着风险管理和信用管理的责任。这些责任的成本,是2-3%。理论上,这个成本越低,就代表银行对社会的贡献越大。这个成本越高,就代表银行的盈利越大。那么,2-3%,这个成本高吗?今天全球的存贷利差,大约是1%左右。在台湾这个弹丸之地,也才1.2%。1.2%,就能支持台湾经济的发展。而在中国大陆这么大的体量之下,存贷利差却要2-3%。银行业帮助实体经济的成本,太高了。




 2 


我们再来看金融业中另外一个重要的行业:保险。

保险业,也是给社会帮忙的。

银行业,帮助企业融资发展。

保险业,帮助个人度过难关。

一个人得大病的概率很小,但是一旦得了,损失却巨大。怎么办呢?

保险公司跳出来说:现在我设计了一套方案,每个人只需交给我很少的一点钱,以后如果你们任何一个人得了大病,我就赔给你很大一笔钱。但是如果你没得病,这个钱我也不还给你了,就当是给我的辛苦费吧。

保险行业,本质上也是在管理风险。

保险的本质,就是把发生概率特别小,但是一旦发生影响却特别大的风险,找一群人平摊掉。

保险公司承担着非常了不起的工作,在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个人度过难关。

但这个帮助也是有成本的。

比如保险公司要运营,要养活一大批保险推销员,要核实病人是真的得病,不是骗保等等,这都需要很大的成本。同时,保险公司自己也要赚钱。

保险公司是社会的帮手,但也是社会的成本。

这个成本有多大,就是衡量保险业效率的重要标准。

这个重要标准,在保险业里有个专业名词,叫做:赔付率。

什么是赔付率?

假如保险公司的一份保险收了100万元的保费,如果赔付率是60%,就有60万元赔付给了投保人群。

理论上来说,赔付率越高,就代表保险公司的效率越高,投保人就更受益。

赔付率越低,就代表着保险公司的效率越低,保险公司能赚到更多钱。

2005年,中国保险的赔付率是22.985%。

2008年是30.366%。

2013年是36.075%。

(数据来源:我的朋友四眼唐兄《好》的,感谢)

到今天,很多保险公司的赔付率也不到50%。

这也就意味着,100万元的保费,赔付给投保人的费用,不到50万。

香港保险的赔付率要高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的人要跑去香港买保险。

而美国保险的赔付率能做到80%-100%。

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尔撒韦就是一家保险公司。他甚至把赔付率做到了100%以上。

那他靠什么赚钱呢?

他收到保险费之后,因为保险费要在他的账上停留很长时间,他就把这个钱拿去投资。他赚投资的钱。

所以巴菲特能把赔付率做到100%以上。

今天中国的保险行业,赔付率还不够高。

保险公司,是帮助个人和公司消化风险的。

但是这个帮助的成本,太高了。





 3 


那有没有什么办法,降低这些金融机构帮助社会的成本呢?

有了互联网和大数据,就有办法用更低的成本,去判断谁更有信用。

这就是阿里在做的事情。

阿里通过出行数据、交易数据、购买数据、关系数据等等各种各样的数据,把每个人做了全维度画像,来评估谁的信用更高,这就是芝麻信用分。

有了芝麻信用分,我们就知道谁更有意愿和能力还钱,谁借了钱不太可能还。

而这个过程是通过机器完成的,没有人工介入。这就大大降低了成本。

支付宝的花呗(消费贷),日息是万二到万五。(信用相对差一些的用户,日息可能会到万六)

日息万二到万五,这利息算高还是低呢?

日息万二到万五,折合到年化利率,是7.2%-18%。

很多人说,这也太高了吧!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是4.35%,相比之下这简直是高利贷啊!蚂蚁可不就是在吸人血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

如果你今天想买一张床,你去银行贷款,银行是不会给你贷款的。

一年期贷款利率4.35%,是为企业长期服务的,并不是为个人消费服务的。

老百姓平时消费想要去银行借钱,大部分时候只有一种办法:信用卡。

如果你在信用卡的免息期过后还过钱,那你就大概会知道:

信用卡的日息是万五,折合年化是18%。

这也就意味着,花呗的日息万二到万五,其实是比银行利息要低的。(至少不超过银行利息)

我们再说说保险。

阿里也做了一个类似保险的产品,叫做相互宝。

芝麻信用650分以上的会员可以加入,获得100种大病保障、最高保额30万(40岁以上10万元)。

相互宝收取10%的管理费,剩下90%的钱全部赔付给需要被帮助的人。

这也就意味着,相互宝的赔付率能达到90%。

远远高于很多保险公司。

所以阿里今天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在建立一套信用体系,来降低金融产品帮助社会的成本。

当然,阿里最后能不能成功,我们并不知道。

如果没有做好,可能会带来很大的金融风险。

所以,监管是必须的。

监管,是为了预防这些金融风险,带来社会性的系统风险。

但是监管,并不意味着要扼杀这样低成本的创新。




最后的话


今天,这么多互联网公司选择做互联网金融,就是因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效率太低了。

金融是给实体企业帮忙的,但是帮忙的成本太高。

中国银行业的存贷利差还不够低。中国保险业的赔付率还不够高。

他们赚钱太容易了。

如果今天银行业的存贷利差能够做到1%。

那么这些互联网公司就会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在1%的情况下管理好风险,不至于崩盘。

如果掂量完之后发现谁都不敢做,只有银行能做。有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

那么银行,还怕什么竞争呢?


推荐阅读:

《所有的合作,都应该创造全局增量: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商务?》

刘润,“刘润”公众号主理人,互联网转型专家,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任海尔、中远、恒基、百度等多家知名企业战略顾问,他总能将复杂的问题,抽丝剥茧地探寻出商业本质,发布在他的公众号“刘润”(ID:runliu-pub)上。

-END-

本文由刘润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