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海达股份赵本军:如何将几克的产品做成数十亿的大生意?
房产 对话海达股份赵本军:如何将几克的产品做成数十亿的大生意? 房产 | 2020-12-03 17:21 对话海达股份赵本军:如何将几克的产品做成数十亿的大生意? 谭松

大作用,小产品,大学问。这虽然是一个小产品,但却是一个大市场

“零碳”、“超低能耗”等这些年逐渐成为建筑行业“时髦”的关键词,自然也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核心方向,而其背后最终极、最优的解决方案也即是被动式建筑。12月2日,以“被动式建筑 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第七届被动式建筑高峰论坛在沪举办,产业生态核心力量也齐聚一堂,探讨并在“新形式&新技术”趋势下的被动式建筑产业的未来发展潜力。

11.png

作为被动式建筑三大特征之一的良好气密性的外围护结构,在新技术时代,又有着怎样的发展潜力?在会上,A股上市公司海达股份技术总监赵本军结合被动式建筑在配图密封材料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发表了深度的解读,同时,赵本军在接受一鸣网采访时,也进一步阐述了海达股份在低能耗建筑领域未来的布局思路。

22.png

被动式建筑,密封体系的关键性

碳中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共同的课题,我国也提出“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作为能耗的重头产业,建筑行业无疑迎来了转型的重大机遇,这也为低能耗、被动式建筑的快速落地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建筑行业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30%以上,尤其在我国众多的建筑中,高耗能建筑高达97%以上,据机构分析,2020年,全国高耗能建筑面积将达700亿平方米,其中门窗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50%,这也意味着在如何做好外围护结构的气密性,也将是实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点之一。

从宏观层面来看,建筑行业向低能耗转型迫在眉睫,自然也是新产业的机遇所在。赵本军表示,密封等新材料技术也将很好的满足市场面临的一些痛点,包括气密、水密以及隔音。同时,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养老、教育场所政策等方面的影响,门窗的功能属性愈发凸显,密封材料在未来的关键项愈发明显。

33.png

赵本军也结合案例进一步分析了密封体系的应用落地场景。以铝合金窗为例,针对其高性能特点,在密封材料中应用了很多复合型产品;在拐角处采用轴心膜构造,保证了与胶合组合后的柔性,再加上对角部的处理,打破传统的阻角,实现自然的变形拐弯,达到整体密封的概念升了美观,包括它的气密、水密、抗风压这块的性能。

他同时表示,目前推拉窗、推拉门所用的都是毛条,但是它的水密性、气密性比较差,为了突破这样的痛点,海达也推出了低摩擦的材料,通过对多种材料共同挤出来替代只有毛条才能用在推拉上。他认为,对于这一行业来说,细节处理更加重要。如针对连接部位,T字、十字,解决方案是怎么应用更可靠的复合材料,而不是传统的一个螺钉盖下去最后打点胶,细节都处理到了,然后用材料去做最佳的构造。“选择材料的构造,真正实现被动房低能耗的一些使用才是关键。”赵本军说。

据赵本军介绍,建筑密封事业部目前也是海达股份的重点业务板块之一,主要是以幕墙、门窗为主,目前这也业务板块的年营收已经达到数亿元,在整个国内被动式建筑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也超过了80%。

海达股份积极落地建筑产业,几克产品背后的大生意

海达股份成立于1970年,以橡塑材料改性研发为核心,紧紧围绕密封、减振两大基本功能,致力于关键橡塑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全球客户提供密封、减振系统解决方案。其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建筑、汽车、航运等四大领域。据了解,复兴号也有98%是海达的密封胶条。

赵本军对一鸣网表示,目前海达股份在密封等领域具备丰厚的技术储备,尤其在汽车等领域目前技术发展已经非常成熟,低能耗、被动式建筑也是海达股份技术落地的重要场景。“很多材料实际都是通用的,无非是不大相同,我们也在将其他领域的相关技术水平引用到建筑行业,希望能在建筑领域发挥出密封材料的价值与作用,目前海达股份也在积极配合国家编制应用及产品方面的一些标准及规范。”

他同时表示,建筑领域海达也在积极拥抱新政策,结合政策要求实现对产品的场景化定制,也因此,海达在建筑领域也研发除了更多全新的材料,甚至超越了了之前一些材料的构造,来配合建筑的气密性、隔音等。这方面,海达也更接近于性能为导向的指标。

从宏观角度来看,被动式低能耗建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结合到现状来看,现有存量建筑改造升级也是实现低碳生活的关键。而海达股份目前也在被动式建筑之外,积极开拓现有家装市场,包括大力推进墙体间的防水透气膜各方面这样的一些材料在家装市场的落地与渗透,这无疑也是一个可以预见的大市场。

他最后也表示:“我们的产品非常小,重量可能只有几克,但我们的整体规模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亿,且保持着高速的增长,这是合作方对我们的认可,也是节能化、低能耗未来的发展潜力,我一直在讲小胶条,大作用,小产品,大学问。这虽然是一个小产品,但却是一个大市场。”

-END-

本文由谭松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