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十亿吨钢铁,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资本 年产十亿吨钢铁,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资本 | 2020-12-07 10:56 年产十亿吨钢铁,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柴狗夫斯基

中国从几十年的工业化社会正式步入到一个成熟工业社会


前段时间小柴在上网冲浪的时候,发现了这么一条新闻: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测算,今年我国的粗钢产量将突破10亿吨大关,成为地球上有史以来第一个钢铁年产能达到10亿吨量级的国家。

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业内预计在明年甚至有希望在产能上进一步,直接突破到11亿吨。



虽然这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对钢铁产业反复强调去产能,但是看到这个10亿吨钢铁年产量的里程碑式成就达成,还是让小柴感到非常的百感交集。

自媒体行业这一领域的一位老前辈马前卒老师,更是在前不久他的演讲里将这一指标视为“中国从几十年的工业化社会正式步入到一个成熟工业社会”的标志。

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咱们在这里也不好下定论,但是这句话至少是确实存在几分道理的。

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最好指标有两个,一个是发电量,另外一个就是钢铁产能,这两个指标在这方面远比通常大家更熟悉的GDP要来得好使。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不少工业化水平非常一般,但靠着单纯靠卖卖石油等自然资源就让国家人均GDP高到天上去的国家(没错,说的就是中东那几家狗大户)。



而在发电量上,中国很早之前就已经是稳居世界第一,排在后面的第二三四名加起来都比不过咱们。



而根据前不久公布的我国“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计划,不久之后我们还将在我国西南的雅鲁藏布江下游建立起一大批水电站,预估发电量将达到三峡大坝的三倍之多,一旦建成,我国在这项指标上的数据就要变得更加亮眼了。

至于钢铁产能这一块……可能大多数人对于十亿吨这个数字缺乏概念,所以小柴在这里倒不如先和大伙分享一个几年前的老段子。

关于这个世界上的钢铁产能排名,第一是中国,第二是中国河北,第三名是河北唐山,第四名是美国,第五名是河北唐山市的瞒报产量。——《穹顶之下》

虽然当时柴静在采访里提到这个段子时,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批判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越去越高”的诡异现象,但其实也从另一个角度让大众了解到如今中国在钢铁产能上的规模,已经究竟有多么庞大了。



(提到钢铁产能瞒报,就让人不由得联想起了马科长)

值得一提的是,小柴后来还特别去网上查证了一下,结果颇为讶异地发现,原来这个段子竟然还真不仅仅只是一个段子。

2011年,河北省明面上报的钢铁产量是1.669亿吨,但是后面发现跟实际产值对不上账,存在瞒报现象。



而具体瞒报了多少呢?

这个谜底最后竟然是在宣传口上不小心漏出了马脚。

2012年8月12日,经济日报发了一篇头版文章名为《开启经济强省新征程》,在里面提到了这么一句话“比如,河北钢铁产量已达2亿多吨,占全国四分之一以上。”



照此推断,河北省当年全省的瞒报钢铁产量应该在5000亿吨上下,确实只比当时的美国低了一丢丢。

所以如果把那个段子稍做更改,变为“世界钢产量第一是中国,第二是中国河北,第三名是河北唐山,第四名是美国,第五名是中国河北的瞒报产量”,那这就将不再只是一个段子,而是事实了。



说起来小柴作为一个搞互联网自媒体的,为什么突然会对钢铁产能这一块这么感兴趣呢?

一方面,是因为钢铁产能是我国又一个不仅可以在总量上成绩亮眼,同时还可以拿来谈人均的数据。

虽然目前2020年全球钢铁产能的数据还没出来(毕竟2020年都还没过完呢),但是在今年的1~9月份,全球钢铁产量为13.474亿吨,而我国在这一起期间的钢产量为7.816亿吨,占了其中的58.6%。



由于钢铁行业并不怎么受季节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今年钢铁产量占全球的比例应该大差不离也会在这个接近60%的水平线上下晃悠。

而要知道,我国人口满打满算也才占到了世界的四分之一,钢铁产能却达到了世界的六成,计算下来我们的人均钢铁产量差不多是世界人均的2.5倍了!

如果以后战忽局的同志们在外网和人聊到这一块,再想要试着藏拙、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话……可能只有搬出历史人均这个终极大杀器才有机会了。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看着这几天嫦娥五号登月的热点,一时有点有感而发。

据媒体报道,这次嫦娥五号登月返回后还将带上大概2kg的月球土特产——“月壤”一起回来,而我们的航天部门打算从中专门拿出一部分保存在湖南,用以告慰毛主席,因为他老人家曾经说过一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这下子就让我不由得联想起了他老人家说过的另一句同样豪气干云的话——要带着新中国在钢铁产量上实现“赶英超美”

虽然不知道为啥,后来在民间被记住的都是那句“三年超英、五年赶美”,但事实上从历史资料上来看,主席实际上制定的其实应该是钢产量“15年赶超英国”和“50年赶超美国”两个目标。



主席提出这个口号的时间是在1958年前后,而在15年后的1973年,英国钢产量是2665万吨,我国钢产量是在2522万吨,基本实现了追平,并在随后的几年里直接超越,在又一个五年后的1978年,我国钢产量已经超越了英国整整1000多万吨,根本不再是一个梯队的竞争对手了。

而在1958年的50年后,也就是2008年……那时我国的钢铁产量已经高达5亿吨,整个中国上至官方,下至民间,都几乎看不到有人拿美国的钢铁产量作为我们的对标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个数据其实已经不再是有没有实现赶超美国,或者说具体超了多少的问题了,而已经是当时美国钢铁产量的5倍还多,放眼全世界唯一能和中国钢铁产能做对比的,只有我们自己(所以才有了后来那个关于中国队包揽世界钢产量前五里的4席的段子)。

如果硬要算起来,我们在钢铁产能上正式超越美国,其实是在1995年,相比主席的目标还要提早了足足13年的时间。



因此站在今天回顾那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毛主席在当年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始终都保持了极为理智和清晰的判断,其提出的奋斗目标不仅仅是可行的,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算是有点保守了。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网民却对这一几乎堪称历史预言一般的目标制定毫无印象,所有人脑海里似乎都只记住了那句“三年超英、五年赶美”,并由此把毛主席在钢铁行业建设上的印象演变成了一个“忽悠老百姓砸锅卖铁造土锅炉、炼废钢,劳民伤财”的形象,借此展开各种冷嘲热讽(各位网龄深点的老网民,对这种论调应该都不陌生)。



小柴在作为一个新媒体行业从业者之前,更是这个国家红旗之下的一个普通小老百姓,因此当我站在这个祖国钢铁年产量即将突破十亿吨大关的时间节点上时,回想起这些曾经的种种,确实是有些百感交集,所以忍不住写了这么一篇看似与互联网完全没有交集的文章。

只希望能多少让一些曾经误解他的人,能够搞清楚真相。

主笔 | 阿虚

编辑 | 四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公众号:柴狗夫斯基(chaigou-fsj)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