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民日报点名、供应商断货,巨头们为什么还要死硬到底?
互联网+ 被人民日报点名、供应商断货,巨头们为什么还要死硬到底? 互联网+ | 2020-12-17 11:08 被人民日报点名、供应商断货,巨头们为什么还要死硬到底? 柴狗夫斯基

舆论上的反对声,还并非是这些互联网巨头们所面临的最大阻力。


最近在国内的互联网圈子里,社区团购无疑是最为热门的焦点话题了。


不过倒不是因为巨头们在争先恐后地涌入这一赛道后,已经干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舆论上对于这一行为那几乎一边倒的批判之声。


上至代表官方声音的媒体大V,下至网友云集的论坛评论区,几乎所有人都在对国内互联网巨头进入社区团购的行动口诛笔伐。


其中人民日报更是直接发文点名,呼吁互联网巨头们“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





而事实上舆论上的反对声,还并非是这些互联网巨头们所面临的最大阻力。


就在12月11日人民日报亲自下场发文呼吁之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2月12日开始,包括华海顺达、卫龙等一系列供应商就发布声明表示将停止对社区团购服务平台进行供货。


相比起那些眼下还看不出什么实际损失的批判声,这才是真正能让那些巨头们感到头疼、甚至可以说是火烧眉毛的要紧事。








毕竟在眼下这个背景下,卫龙与华海顺达看起来应该只是一个开始,未来选择停止与社区团购平台合作的供应商,很可能将会越来越多。


除非这些互联网巨头愿意砸下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亲自跑去搞起农业生产,自己从源头开始就把整条供应链给包圆了,否则在“无货可卖”的情况下这出戏恐怕就很难继续唱下去了。


面对这种种压力,许多网民原以为这些巨头们会及时选择悬崖勒马,至少也得在现有的模式下做出巨大让步,尽量让事态向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可尴尬的地方在于,现实最终似乎并没有人们希望的那么美好。


不久前,坊间开始传起了一些小道消息,说是在有关部门的敲打下,阿里、美团、拼多多等巨头的高层领导已经承诺要全面退出社区团购。





但是随后不久,各大巨头就直接正面回应了此事,表示这都是“谣言”,公司并没有就此退出社区团购赛道的打算。






可想而知,在这条“辟谣”帖的下方,评论区自然是不太好看的。





许多网友面对这一消息,都引用起了《让子弹飞里》的那句名言“他要是不体面,你就去帮他体面”。





一时间,曾经在国人心目中拥有极高地位的互联网巨头们,竟然变得有些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味道了。


但是与此同时,许多人的心头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疑惑——连咱们这些小老百姓都看出来情况已经不太对劲了,为什么那些拥有着大量高学历人才决策层的巨头们,却如同蒙着眼的公牛一样还在继续楞头狂奔?


人们都说利令智昏,可一个社区团购以及其背后的那点小区居民“买菜钱”,用人民日报的话来讲就是几捆白菜的流量,也配让这些市值万亿的巨头企业利令智昏?


不至于吧?





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小柴想先给大伙插播条最近的科技新闻。


据韩国经济日报消息,在12月10日也就是一周前,曾因为一段“两足机器人后空翻”动图而火爆全球的科技公司波士顿动力,已经被韩国现代集团正式从软银手里以9.21亿美金的价格收购。




(也许你没听过波士顿动力,但一定看过这张动图)


科技公司被收购这种事本身不算新鲜,但有趣的地方在于,如果你对这家科技感满满的企业一直抱有关注的话,就会发现其被韩国现代“接盘”的这个价格,着实有点偏低。


波士顿动力的前身是世界著名高校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下属研究机构,于1992年从学院独立出来成为了一家商业公司,始终致力于从事机器人领域的研究。


不同于国内网友们所熟悉的那种“软萌可爱风格”的跳舞机器人,比方说下面这种(网上随便找的某个科技展图片,只是举例,没有冒犯的意思)。





波士顿动力研究的那些家伙什,都是些直接拿进科幻电影片里都毫不逊色的牛逼玩意。








毫不夸张的说,相比起那些小巧精致、让人更多联想到电子宠物的跳舞机器人,波士顿动力研发的这些身手矫捷、甚至比普通宅男都更加敏捷的人型机器人,其与电影《终结者》里那种杀人不眨眼的机器士兵比起来,也许差得仅仅是一把AK47。




(网友看到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后的第一反应)

除了人型两足机器人,波士顿动力在四足的犬型机器人上同样有着极高造诣,各种会自动上楼梯、自动开门的四足机器人,让每一位看过《黑镜》的观众都忍不住联想起了那个大杀四方的机器狗。








好了,看到这相信大伙对于这家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应该都有了一个起码的认识。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就是这么一家产品与技术牛逼轰轰、在业界具备极高的领先地位甚至数次火到了圈外,且研究的专业更是机器人这种毋庸置疑的“前沿科技”的企业,其在商业上的成就又如何呢?


答案就是四个字——一败涂地。


咱都不用说的太复杂,直接用数字说话就好。


2013年,谷歌斥资30亿美金收购了波士顿动力,而后在2017年又被软银收购,最后则是在不久前的2020年12月,被韩国现代集团用了9.21亿美金买走。


7年时间,估值缩水了几乎2/3,如果算上这几年来美元的贬值、谷歌软银收购后又往里面投进去的几亿美金,这个降幅显然还要更加夸张一些。





如果说波士顿动力的这个新鲜出炉的案例说明了什么,那毫无疑问就是那句——技术创新并不等价于商业成功。


叫好不叫座这句话,始终都是萦绕在无数致力于科研创新企业心头的一道魔咒,而谷歌和软银在波士顿动力身上的失败,足以证明即便是互联网巨头所带来的雄厚资金于流量,也并不能成为打破这一魔咒的保障。


因此我们现在可以回到咱们今天的主题——为啥国内的那些互联网巨头宁愿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强行顶着压力去啃社区团购这块蛋糕?


如果有的选的话,没有人不喜欢星辰大海、宇宙飞船,但前提是你得做得到啊,而且作为商业公司,你还得在做到之后再想办法保证让你的研究能够转化为实打实的真金白银。





小柴在这也不是为这些满脑子惦记着“几捆白菜”的互联网巨头开脱,只是想要纠正大伙脑海里的一个误解——并不是巨头们吃饱了撑的,明明有能力去搞科研创新、去往星辰大海里闯,却偏偏被猪油蒙了心似的硬是要在泥坑里打滚。


事实上,他们的决策层说不定还正是在经过了一群比我懂,更比你懂的海量专家精确计算后,发现自己的能力还真就只够吃这“几捆白菜”的饭,要是不自量力去搞什么星辰大海,成功率实在渺茫。


隔壁那家已经快被阿里和腾讯开除出BAT行列的百度,不就是另外一个鲜活的例子嘛?


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没落了但也仍旧掌握着巨量资源与技术的百度,前几年一会喊着要ALL IN 人工智能,一会又要把未来赌在无人驾驶上,这可都是前沿到不能再前沿的技术创新领域了,可到最后搞来搞去,到今天为止又搞出什么大名堂了吗?




(如今陆奇都跑了,还all in啥呢all in)


正所谓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只有搞清楚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巨头们一窝蜂扎进社区团购领域,宁愿被有关部门点名、被万千网友唾骂也不改主意的原因。


如果单纯只是态度问题,那么也许真的靠骂一骂、逼一逼就能改变局面;但如果态度与意愿问题只是表象,深层原因其实是能力不足又或是对自我能力的不自信,那么自然就需要换套“药方”,单纯只是靠舆论来骂一骂,是不可能骂醒这些巨头的。


毕竟你可以把出了思想问题的雄鹰直接往悬崖下面扔,还有一定概率“逼”他重新飞起来;而要是你推下悬崖的是一窝老母鸡,那甭管你推多少遍也不可能改变结局。




(其实……倒也未必?!)


分析到这里,其实情况就已经很明朗了。


在国内的互联网流量增长摸到天花板之后,这些躺在国家崛起风口上飞起来的互联网巨头们,其实从骨子里就对自己去搞真正的技术研发这一块的实力,缺乏自信。


大伙想想,阿里赖以起家的电商,其实是山寨人美国佬的Ebay;腾讯的即时通讯软件QQ与以色列人发明的ICQ到底是个啥关系,咱们心里也都有数……


即便先不提咱们的这些互联网巨头到底具不具备去搞星辰大海技术研发的实力,但起码在他们自己心中,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太自信的。


既然自个没胆子去搞星辰大海,每年的利润增长点又必须得到保证,否则财报数据不好看,股东投资人那儿就交代不了……


那么在这个背景下,巨头们现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可能让自己继续再维持几年光鲜财报的新市场,指望靠骂两句就让人家迷途知返,显然就不太可能了。


你以为你是在劝他重新走上正道,去拥抱更加光明的未来;而在人家眼里,你是在断他财路,逼着他去往火坑里跳。





两边看似吵得沸反盈天,其实根子上说的就都不是一回事,问题自然不可能得到解决,只会变成“你骂你的,我做我的”的尴尬局面。


就比如说眼下这种官媒点名要你别惦记“几捆白菜”,巨头转头直接自顾自辟谣说自己没打算退出社区团购的局面,还真就挺让人尴尬的,谁来了看着都觉得难受。

主笔 | 阿虚

编辑 | 四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