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虚假宣传后退款变虚拟币……你还敢在喜马拉雅充钱吗?
音乐/视频 被指虚假宣传后退款变虚拟币……你还敢在喜马拉雅充钱吗? 音乐/视频 | 2022-10-17 12:29 被指虚假宣传后退款变虚拟币……你还敢在喜马拉雅充钱吗? 柴狗夫斯基

但这能解决喜马拉雅的问题吗?

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B站登上了央视。

其被央视报道的标题是《网络平台买币容易,想要退款却不易》。

有用户表示,在B站上充值了251元,原本是计划用来购买一场线上直播演唱会的门票,但线上演唱会最终被取消了,如果按照常理,这个钱是不是该退回给用户?

但离谱的是,自己的B站账号里收到了251枚B币作为“退款”,该用户最为B站老用户,觉得退成平台币也无所谓,充会员啥的也会用掉。

但他万万没想到,B站的大会员续费消费页面,没有使用B币消费的选项。

客服给出的答复是:“虽然您的B币没法用来购买大会员,但是您可以用它们去购买哪些付费装扮呀~”

也就意味着,充的钱没解决用户的问题,但这个钱必须在B站花掉,如果不花,那留在知乎账户里的钱就永远变成了知乎账面上的现金。

这确定不是强买强卖的抢劫行为吗?

当时,和B站一起被曝光的还有知乎等平台,套路差不多一样,比如据报道,有用户在B站提问,为了邀请答主回答问题,就充值付了费,但最终没有得到回答的情况下,自己充的钱,变成了平台虚拟币,无法提现了……

当时小柴也曾发文质疑,这样的模式要是被其他平台效仿、复制,那真是互联网服务的一场灾难。(“只进不出”的虚拟币,成了B站知乎等平台“白嫖”用户的利器)

一年后的今天,想不到这样的质疑尽然被喜马拉雅搬到了现实中

最近,有不少用户投诉称,自己卖了喜马拉雅的课程,但是购买后发现,有课程内容与宣传情况不符,商家同意了补偿和退款。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所谓的补偿和退款竟然是喜马拉雅的平台币喜钻和其他课程优惠券。

有用户表示,自己购买课程共花费5980元,购买了《商业化主播训练营》课程,其中《商业化主播训练营》课程包含3699元的《有声攀登计划》。本人要求退款2000元商业化板块费用。

原因是商业化板块内容和宣传情况不符,商家同意补偿1000喜钻和2599其他课程优惠券,但其表示拒绝以平台虚拟货币和其他课程优惠券补偿。要求退还2000元商业化板块内容费用。

也有用户表示,自己在喜马拉雅购买9980元的《攀登计划主播训练营畅学设备版》课程,其中课程包含4980元的《有声攀登计划》和设备。 

商业化板块和博客变现板块内容和宣传情况不符,商家同意补偿3000喜钻和2599其他课程优惠券。

目前,这一投诉事件,仅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量已经有七十多人参与,并登上了黑猫投诉集体投诉榜。

根据集体投诉内容显示,报课前官方宣传说是大师直播课,但买课后发现基本都是录播课,商业跟攀登课也一样,买课前承诺的权益没有兑现,但要求退款的时候,同班的同学一部分都退了2000商业课的钱,但后续要求退款的都变成了平台币和优惠券。

在这件事里,商家既然同意了补偿和“退款”,那么也意味着商家间接承认了课程虚假宣传的情况。

还有不少用户表示,喜马只同意返虚拟货币,而且还是只能在他们平台消费,不支持提现。

按照常理,就单单虚假宣传,平台不仅要退还用户的钱,还要付一定的赔偿责任。

简单的道理,就连各种十来平米的线下店,都能喊出假一赔十,而浓眉大眼的喜马拉雅不仅没有,还连用户最基本的的退款,也强买强卖一样,变成了自己的平台币,耍起了流氓。

咱们这些为知识付费,一次可以付大几千、近万的优质用户,也足够的有素质,不仅没有过多追究虚假宣传问题,就连讨回本来属于自己的钱,也开始低声下气了。

在这件事里,我们也看到,作为“上帝”的用户足够的卑微,作为为上帝服务的资本家们,却足够的嚣张,我们的互联网服务,已经扭曲到了什么程度?

喜马拉雅这一波操作,真是刷新了高度,这比知乎、B站恨多了。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一个多月以前,就有用户指出,“喜马拉雅有声主播课简直就是世纪骗局”。

根据用户的投诉,在喜马拉雅app上被一则写着“限时免费”、“0元购课”的广告吸引,花费9980元报了课,并表示自己购买的课程套餐中有7次“大师直播私塾课”,课程介绍中写着“对作业进行点评批改,同时示范性指导”。

但最后发现都是假的,所谓的私塾实际上是大锅饭,所谓的大师,也是比自己报名早的学长学姐。

还有消费者表示,在虚假课程销售中,喜马拉雅还涉嫌强制捆绑硬件等设备。

通过虚假宣传,吸引缺钱,想用副业赚钱的人购买课程,然后当用户发现,实际课程和宣传不符,嚷嚷退钱的时候,用户的真金白银变成了平台虚拟币,而虚拟币想消耗,必须在平台上消费,购买其他的课程。

环环相扣,喜马拉雅真是把知识付费玩出了花,一个字,绝!

这起案例让小柴不由得想起了此前写过的一篇《被贷款,变种了!》的文章,文章专门写了“声音培训”这一骗局,喜马拉雅的这一系列操作,除去贷款这一项,其他的真是和这篇文章中的套路太像了。

想不到,作为声音经济第一梯队的喜马拉雅,为了搞钱,已经沦落到这种地步了?

事实上,关于声音经济、耳朵经济,就是玻璃罐里的蛤蟆,从各项数据来看,足够用的大市场,但实际上,这个赛道,赚钱太难了。

喜马拉雅就是这一市场绝对的龙头企业,但根据其财务数据,2018年至2021年,喜马拉雅除所得税前亏损分别为31.42亿元、19.25亿元、28.82亿元、51.06亿元。

即便是在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下,同期其净亏损也分别达到了7.56亿元、7.48亿元、5.39亿元和7.59亿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至2021年,喜马拉雅营销支出分别为12.19亿元、17.07亿元、26.3亿元,占营收比例为45.17%、41.88%、44.9%。同期,喜马拉雅营收同比增长分别为82.2%、51.1%和43.7%。

也就是说,喜马拉雅花了更多的钱,但换来的是营收增速的近乎腰斩。

换个角度来看,喜马拉雅这门生意,是靠砸钱维系的,但同时喜马拉雅砸出去的钱,都需要外部注入,如果外部输血停止,这门生意就很难再继续。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喜马拉雅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98亿、11.5亿元和5.45亿;融资所得现金流入为8.3亿元、15.2亿元和4.6亿,资金获取几乎全靠融资维持。

截至2021年底,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才5.44亿元这一数据,是否意味着,喜马拉雅若没有更多新的资金引进,现金很难再支撑一年。

但悲剧的是,过去一年多,喜马拉雅三次冲击IPO的大门,但都被拒之门外。

找“钱”不得,喜马拉雅动了歪心思?这一点我们无法论证。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平台,开始在各种规则上想着各种算计用户,那必然难以长久,是在赶走用户。

这就是为何,喜马拉雅砸了更多的钱,依然难以换回同等回报的原因之一,因为它在不断的拉新。

而当用户付了费,却遇到了虚假宣传,以及虚假宣传被指出后,却只愿意给用户退平台虚拟币,然后用户的真金白银躺在了喜马拉雅自己的账户中,成为其继续砸钱的养料。

但这能解决喜马拉雅的问题吗?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贰号

编辑|谭松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