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道路,是值得循环的
行业 正确的道路,是值得循环的 行业 | 2022-12-13 08:14 正确的道路,是值得循环的 刘润

能在其中的任意一件事上,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都足以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观点 / 刘润 主笔 /二蔓 责编 / 李桑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1745篇原创文章

我有很多正在创业的学员。 

在一次线下的交流中,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

你们觉得,自己是靠什么占领住市场的呢?

大家都说,靠产品。

于是,我又问了一个问题:

那么,你们觉得,自己还能在产品上做出多大的差异化呢?

大家一听,皱眉沉思。

我再问:

现在,你们觉得,自己是靠什么占领住市场的呢?

有的人说,靠渠道。有的人说,靠营销。

大家相视一笑。

产品、营销、渠道,是三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能在其中的任意一件事上,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都足以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而正确的道路,是值得循环的。

和你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新产品,经常是从某一个特定人群的需求开始的。 

而且,常常是新人群,新需求。

我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美国,随着流行音乐的盛行,听古典音乐的人越来越少。不过,交响乐的营销经理们相信,享受古典音乐是每个人都有的潜在需求。只需要让观众进门一次,他们就一定会被古典音乐的强大魅力所征服,这个潜在需求就会被唤醒。

然而,事与愿违。营销经理们花费大量精力吸引来了新观众,结果91%的人听完一次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新观众完全没有被征服。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古典音乐已经过时,不再是这一代人的需求了吗?是因为演奏得不好,满足不了需求吗?还是因为价格太高,抑制了需求?

美国九家交响乐团决定:不瞎猜,看数据。

他们聘请了一个专业团队做调研,调研结果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让91%的新观众不来第二次的决定性原因中,排名第一的居然是:停车不方便。

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老观众从来不抱怨停车位的问题呢?因为老观众早就找到了停车的方法。而对于新观众来说,停车不便是阻碍他们成为老观众的巨大的阻碍。

交响乐团随即做出了改善,结果发现新观众的流失率明显下降。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新观众的新需求,不是“古典音乐”,而是“古典音乐+方便停车”。

那老观众呢?老观众的新需求是什么?

调研结果又让大家大跌眼镜。老观众的新需求是,想看到年轻人来听古典音乐会。

于是,交响乐团把年龄大的人排在后排,年轻人排在前排,让老观众享受那种“后继有人”的满足感。

老观众的新需求,不是“古典音乐”,而是“古典音乐+后继有人”。

美国交响乐团,考虑的是新老观众的需求变化。这种消费者的“新-老”交替,特别容易带来新需求。

比如说,00后带来的新需求。

以前我去小米参访的时候,联合创始人刘德给我讲过一个故事。

他说,有一次他去吃麦当劳,点完餐之后,服务员小姑娘抓了一打餐巾纸给他。

不是一两张,而是厚厚的一打。

如果我在麦当劳做服务员,有人问我要纸巾,我可能会看看他们有几个人,然后按需供应,没必要浪费。

但现在的年轻人,不会觉得纸巾多一张少一张,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和公司有没有规定无关,而是大家的消费习惯不同。

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军。主力军长大了,成了新人群,也就带来了新需求。

他们为场景买单,为喜欢买单,为颜值买单。

新产品,也可以试着满足这些新需求。

比如说,咖啡是多场景的。他能容纳的玩法的创新、场景的变换就比较多。

如果胶囊咖啡想要卖得好,家里就得有一台胶囊咖啡机。可如果改用挂耳咖啡、冷萃速溶、冷萃液的方式切入,就可以解决机器的问题。

再给它们做一个高颜值的包装设计,满足新人群的颜值需求。可以多做几稿,反复测试,不断和消费者互动,看看他们对哪个版本的反馈最好。

找到新人群,看看他们带来的新需求,试着做出新产品。

然后呢?

可以试着给这件产品找一条新渠道。

我们曾经聊过一些,关于渠道的话题。 

渠道的本质,是规模化触达。好的渠道,是低成本的规模化触达。创新的渠道,是更加低成本的规模化触达。

规模化?还低成本?怎么做到的?

我举个例子。

完美日记,是近几年异军突起的一个美妆品牌。

短短几年内,完美日记就从0做到了年收入30亿。而一些经营了几十年的美妆品牌,也才做到50亿。

这是怎么回事?

雕爷说,一只300块的口红,成本价一般不到30块。中间的270块差价,都是旧渠道的交易成本。比如说,广告、代言、线下门店,等等等等。

所以,当完美日记用互联网销售口红,大量削减旧渠道带来的交易成本之后,就可以把口红的价格做到,60块一支。

过去是300块一支,现在是60块一支,也难怪消费者会追随完美日记了。

更有趣的是,成就于新渠道的完美日记,还在线下,这种印象中的“旧渠道”开起了实体门店。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么便宜的口红,付得起租金吗?

其实呀,付不付得起租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人从线下拉回线上。

“旧渠道”的完美日记,通过类似于扫码送化妆棉的方式,加到用户的个人微信。

一共加了几百万微信好友。

几百万个微信好友,理论上,每天就可以发无数条朋友圈。

朋友圈能做什么?

朋友圈能做的,就是前面所说的,规模化的触达。

到实体门店买一次口红,就是一次触达。这样的触达,一年也做不了几次。但是一旦加了你的个人微信,再通过朋友圈,触达,可能就是无数次。

所以,对完美日记来说,付不付得起租金并不重要,能够覆盖店面成本自然是最好。

最重要的是,加到客人的微信。加微信,就是用一次触达,换无数次触达。

你看,规模化,还低成本。

这就是,新渠道,成就新品牌。

新渠道的出现,会带来短暂的供需失衡,从而产生一个流量红利的窗口期。在这个红利期,用极低的成本,触达大量以前从未触达过的人群,从而有机会迅速扩大规模。

这个成本能有多低呢?

比如说,钟薛高最早花了20多万,在小红书平台上产生的效果,今天可能要投放1000万才能达到。

等到竞争对手也纷纷下场,供需关系就会迅速变化。

如果错过了红利期,也没能参加淘汰期,却想在成熟期杀入战场,可能就拿不到入场券了。

所以,追随用户,抓住红利。

可是,如果只是把幸运的红利兑换成了“销量”,那就太可惜了。

不仅要抓住红利,成就品牌,更要成就长红品牌。

怎么做呢?

可以试着通过品牌营销的方式,帮助自己往长红品牌的方向沉淀。

渠道,是为了让消费者买得到。而营销,是为了让消费者想得到。 

不仅要想得到产品,更要想得到品牌。

有点抽象,我举个例子。

你非常幸运,发现了脱发人群的焦虑,并研制出了一款防脱洗发露,填补了巨大的市场空白。更幸运的是,你还找到了一条处在红利期的新渠道,让防脱洗发露的销售规模迅速增大。不仅如此,你在产品营销方面也做得非常成功。

换句话说,你做出了一件爆款产品。

但这可能会带来一个问题:消费者记住了“产品”,却没记住是“谁”做出了这件产品。

于是,下一件新产品,又成了无法被品牌赋能的“第一件产品”。

怎么办呢?

品牌才是所有产品的最终归宿。

为什么成为一个品牌,尤其是一个长红品牌,这么重要呢?

我们曾经聊过一个话题:盗走了可口可乐配方,我也不是可口可乐的对手。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可口可乐是具备长红品牌价值的。可口可乐在消费者出现需求之前,就已经占领了消费者的心智。

这也是品牌营销的目的之一。

要让新人群知道,虽然您的新需求很特别,但我就是专门干这事儿的。

具体怎么做呢?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4个小建议。

第1个,从消费者的心智出发,不要从产品出发。

如果你是做化妆品的,还有什么用户需求是竞争对手未能满足的?比如补水,让肌肤一天喝八杯水。

如果你是做餐饮的,消费者怕油怕盐怎么办?那么,蒸的才是健康的。

关注消费者的“买点”,而不是产品的“卖点”。

第2个,基于这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或者说痛点,创立一个干净的品类。

比如说,降火凉茶。

把这个品类先打扫干净,然后开始与自己作战,不断树立自己可以代表这个品类的消费者认知。

第3个,占领消费者认知的武器——信息,要极度简单。

消费者喜欢简单,讨厌复杂。

比如,“怕上火,就喝王老吉”“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恒源祥,羊羊羊”。

你的优点太多,消费者反而记不住。

第4个,要欢迎竞争。

虽然是你创立了这个品类,但是消费者心中其实留了两把椅子。

比如团购品类,大众点评和美团;电商品类,天猫和京东;旅行网站,携程和去哪儿。更不要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宝洁和联合利华,奔驰和宝马。

有个对手,品类才成立,而且会共同教育市场,做大蛋糕。

这个过程,常常是漫长而又艰难。

你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产品可能会暴雷,市场可能会看衰,信任可能会出现危机。

你可能会很无奈,要拿大量的时间去堆砌品牌。在漫长的时间里,接受一次又一次的惩罚,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但,漫长却重要,艰难而正确。

因为这能帮你打通“产品-渠道-营销-产品”的循环。

品牌会持续为新产品赋能,新产品会不断地流入新渠道,好营销会帮助我们逐渐向长虹品牌的方向沉淀,然后为新产品注入更大的能量......

你会有很多的选择机会。可以扩充产品线,为品牌注入品类价值。可以提高设计能力,为品牌注入品位价值。可以提高制造水平,为品牌注入品质价值。

然后继续新产品-新渠道-好营销-新产品,一直循环下去。

这就是开头说的,正确的道路,是值得循环的。

最后的话

产品、营销、渠道,是三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能在其中的任意一件事上,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都足以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新产品,常常是从某个新人群、新需求开始的。

美国的交响乐团曾经做过一个关于“观众需求”的调研,而调研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新观众的新需求,不是“古典音乐”,而是“古典音乐+方便停车”。

老观众的新需求,不是“古典音乐”,而是“古典音乐+后继有人”。

消费者的“新-老”交替,特别容易带来新需求。

比如说,00后带来的新需求。

他们为场景买单,为喜欢买单,为颜值买单。

新产品,就可以试着满足这些新需求。

新渠道,成就新品牌。

渠道的本质,是规模化触达。好的渠道,是低成本的规模化触达。创新的渠道,是更加低成本的规模化触达。

比如说,完美日记。

完美日记用互联网销售口红,大量削减旧渠道带来的交易成本。

又通过加顾客微信的方式,将一次触达,转化成无数次触达。

新渠道的出现,会带来短暂的供需失衡,从而产生一个流量红利的窗口期。

如果错过了红利期,也没能参加淘汰期,却想在成熟期杀入战场,可能就拿不到入场券了。

好营销,成就下一件新产品。

要让新人群知道,虽然您的新需求很特别,但我就是专门干这事儿的。

在这里也和大家分享4个小建议。

第1个,从消费者的心智出发,不要从产品出发。

第2个,基于这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或者说痛点,创立一个干净的品类。

第3个,占领消费者认知的武器——信息,要极度简单。

第4个,要欢迎竞争。

这个过程,漫长却重要,艰难而正确。

因为这能帮你打通“产品-渠道-营销-产品”的循环。

品牌会持续为新产品赋能,新产品会不断地流入新渠道,好营销会帮助我们逐渐向长虹品牌的方向沉淀,然后为新产品注入更大的能量......

然后继续新产品-新渠道-好营销-新产品,一直循环下去。

正确的道路,是值得循环的。

-END-

本文由刘润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