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亿浏览的热搜背后,618的商家被逼惨了……
电商 18亿浏览的热搜背后,618的商家被逼惨了…… 电商 | 2023-06-01 11:12 18亿浏览的热搜背后,618的商家被逼惨了…… 柴狗夫斯基

这,不应该是618该有的样子。

还有足足近18天的时间,618在各大电商平台的抢攻下,紧锣密鼓的开始了。

今年的618与以往不同,没有那些宏大的概念,也少了那些烧脑的游戏规则,而是重拾最简单粗暴的「价格战」。

「买贵双倍赔」「全网最低」「击穿低价」……京东、天猫,甚至是小红书无一例外都喊出了低价的口号,通过各式各样的广告在全网轰炸。

然而口号之外,所有的压力都被传导了商家这一边,他们就像平台抢占高地的敢死队,以炮灰的形式堆积成平台一份接一份战报

昨日晚,在无孔不入的广告轰炸中,以京东、天猫为代表的核心玩家,不约而同的正式启动今年的618大战。

今日一大早,无数的战报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京东618开门红!10分钟破亿品牌数同比增23% 」「小米618开门红:4小时全渠道支付破41亿」……

然而在微博上,由「退款」两个字组成的话题冲上热搜前五

这两个字上热搜的原因是,很多消费者发现,昨晚参与各大平台618下单,商家发货的速度,快到没有任何退款的机会

能快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付款后,还没等你退出页面,系统就提示你已经发货了。付款时间与发货时间仅间隔一秒

为何发货速度这么快?大家都知道,像618这样的电商大促,平台为了促销,推出了各种凑满减的活动。

也就是消费者为了凑满减,同时下单了很多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等付完款,反手就退掉这些不需要的商品,而商家实在是太怕用户退款了

有网友表示:今年618的发货速度,快到能擦出火星子。根本不留给你反应的时间。

还有用户表示,晚上8点以后下的单,9点15就已经送货上门了

从「退款」这一热搜的热度趋势来看,从昨晚8点后迅速激增,「退款」这一热搜的阅读次数,到了9点,热度达到两千多万,并持续到凌晨。

这足以说明,今年618的来不及退款到底有多来不及。

而截止目前,该话题阅读次数高达18.3亿,讨论次数更是达到了16.7万次。

当然,这个数据,可能累计了该话题此前的数据,但从近24小时的热搜走势来看,这一次必然贡献了其中的大部分。

当然,换个角度来看,热搜的背后,还反映出了今年618更多的问题,比如大量的退款需求背后,意味着各大平台发布的战报,存在巨大的泡沫

再如,如此快的发货速度,是不是平台给商家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然,更重要的是,商家如此快的发货速度,背后的无奈更值得被关注。

首先需要从「价格战」说起。

前些年,每一次电商大促,都会上演一轮接一轮的「二选一」事件,平台为了垄断式竞争,强迫商家二选一。

也即通过禁止平台内商家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或参加促销活动。并借助市场力量、平台规则和数据、算法等技术手段,采取多种奖惩措施保障「二选一」要求执行,维持、增强自身市场力量,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

这样的恶性竞争事件,甚至成为整个电商行业运行的规则。

直到2020年市监局对阿里巴巴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开除182.28亿元的巨额罚单后,才有所收敛。

虽然说如今平台「二选一」是不敢了,但压榨商家,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比如前段时间,某平台的炸店风波,以及这一次618的价格战,好名声都是平台的,但最重的压力,都丢在了商家的背上。

当然,说起价格战,我们可以看出,一系列的低价措施,有来自平台的,比如百亿补贴、跨店满减等,但这类补贴主要是针对大牌商品,以及一些自带流量属性,即强购买需求的标品,覆盖面是非常有限的。

而在这类补贴之外,最重要的低价部分是由大大小小的商家来承担的,比如在今年618,平台们纷纷推出了专门针对中小商家的营销通道。

比如一元专场、低价专场、9.9元包邮专区以及各种价格直降专区等……

而这样专场专区,商家参与是有门槛的,门槛就是把价格打到最低

而平台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以价换规模,尤其是一些类似一元专场的机制,目的就是抢用户。

大家都知道,如今的电商行业,显然已经进入僧多粥少的存量时代,包括阿里系和京东,营收增速逐年降低,甚至出现了营收下滑的情况

如去年全年,京东GMV同比减少了8.81%。到了今年一季度京东零售营收2123.58亿元,同比下滑2.37%,自营业务一季度营收1955.64亿元,同比下滑更是下滑了4.33%。

阿里系也不例外,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 截止2023年3月31日的2023财年四季度业绩。 阿里巴巴核心的中国零售业务季度营收1320.6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其中(电商业务)客户管理收入602.74亿元,同比下跌5%。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来看,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

也就是说这两家昔日的电商巨头,正在跑输大盘,意味着其市场地位无疑正在被蚕食。

当然,营收失速的背后,自然是来自用户增长方面的压力。

数据显示,自 2020 年 Q4 以来的近 8 个季度,京东年度活跃用户环比净增人数分别为 2790 万、3210 万、2030 万、1750 万、1080 万、30 万、750 万,下降趋势明显。

而到了今年,京东在财报中和阿里一样没有披露其年度活跃用户总数。

如何抢回用户,增加营收,显然,消费者最敏感的低价就是最好的方式,除了覆盖面有限的百亿补贴,那么把商家的价格打下来,则成了最重要的方式。

对于商家来说,似乎成了平台之间竞争的子弹。

要想卖货,就要参与到平台制定的规则中来,因为平台把流量都给了这些所谓的低价专场,在各大电商平台的APP上,最关键的首页入口,也被这些低价专区抢占。

商家的低价,牺牲的是商家的利润,而涨的是平台的营收和GMV、用户。

商家要降低亏损,或者赚那么一丢丢钱,就必须无休止的参与到平台的这种规则里,做规模,以量换利润。

这也就是为何商家怕消费者退款,怕到秒发货的地步的。

但这就像一个无底洞,就算618过去,这些低价专区还在,商家也就永远无法抽身。

在这场游戏里,看上去消费者拿到了实惠,商家卖了更多的货,平台有了营收和用户,多方共赢。

但事实是什么?消费者有没有因为凑单,买了很多根本用不到的东西,也因退货成本,索性不退了,造成资源与钱财的浪费。

商家,是卖了更多的货,但他们赚到更多的钱了吗?二选一是没有了,但是这样的游戏规则,对于商家来说,或许比二选一更惨烈

真正稳赚不赔的赢家,似乎只有平台。而这,不应该是618该有的样子。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肆号

编辑|谭松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