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你以为的卷,其实根本不值一卷”
看点 “所有你以为的卷,其实根本不值一卷” 看点 | 2023-06-19 13:01 “所有你以为的卷,其实根本不值一卷” 刘润

确实很难。

观 点 / 刘润 主 笔 / 婧娴 

这周,我这个年近半百的人,被95后的同事拉去了进化岛社群的【线上圆桌会】做了一场分享,主题是35岁人生反卷计划。

同事说,现在进化岛上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焦虑。

不仅是中年人。

还有年轻人工作难找,职场人担心失业,创业者连说心累。

确实很难。

前几天私董会上,一位创业多年,总是很有激情的朋友在说,

最近突然不想上班,不想见同事,但不知道该和谁请假,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去公司。

还有一位朋友接道,

我也是,现在每晚开车到楼下,都会在车里坐上半小时不敢上楼,只想一个人静静。

真的很难。

所以,只能不断地卷。

有必要这么卷吗?

我能说不卷就不卷吗?

卷不是一种情绪的宣泄,甚至不是可以自己做的选择。

你不是选择了卷,而是被卷进去了。

怎么办?

不妨离开这个地方,去更大的世界看一看吧。

比如,离开熟悉的地方,去一场探险。

(本文精选自进化岛社群线上圆桌会,更多精彩请看进化岛内的回放,加入方式至文末)

在戈壁的四天三夜:守护承诺,就是守护自己尊严。

我要和你分享的第一段探险,始于一个脚趾甲的故事。

有一次,我在南京喜来登酒店出差时,碰到了一个朋友。

他朝我吐苦水道,

我最近刚从戈壁回来,累得要命,连脚趾甲都走掉了。

我仔细一看,他确实有点一瘸一拐。

我再仔细一听,天呐,连趾甲都走掉了。

我再仔细一想,天呐,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事?

赶忙问到,

趾甲是怎么掉的?我也想掉一个。

他解释说,

因为去参加戈壁挑战赛,在戈壁里走了四天三夜,徒步了大概120公里。

脚在鞋子里面不断摩擦、冲撞,最后趾甲整片自己脱落了。

难以想象,但是我也想体验一把。

我问他,

这个挑战赛,该怎么参加?

我一定要去。

但是,挑战赛是以各个院校的商学院组织的,我不在商学院就读。后来找到了主办的团队,他们同意我以观察员的身份一同出发。

那是2009年5月,第四届戈壁挑战赛。

今年已经是第18届了,14年前一切都还很简陋。

我们甚至要向别人借帐篷、手电筒,借各种设备。

好不容易收集完,自认为准备充分了。

而且,那时候我是30出头,觉得自己还算年轻有力,和那些读EMBA的四五十岁的同学相比来说,我总是能碾压他们的。

直到,正式开始的那天。

我们带上GPS定位器,做好准备。

发令枪响。

唰地一下,清华大学的队伍,就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冲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没了影子。

我当时吓得脸都白了。

那可是在戈壁,难道你们是来参加短跑比赛的吗?

这完全不是我想象的戈壁行走啊。

但顾不了那么多,我今天一共要走30公里,沙漠里的30公里,处处都是考验。

方向,全靠GPS。

走路,踩一脚陷一脚。

环境,暴晒干燥。

随时都可能脱水。

第一天,勉强是走了下来。

但是到第二天一开始,就精疲力尽了。

正在一步一挪的时候,突然遇到一个女孩子。

她既没有带GPS,也没有对讲机。

那可是戈壁,完全凭感觉走,不就是“找死”吗?事实上,前段时间确实有人就在戈壁里走散,最后动用直升机才找到的。

实在不放心这位同学,我决定和她一起走。

走着走着,她说,

走累了。要不咱们跑两步吧。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

她回答道,因为跑步时用的肌肉和走路的肌肉是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方式交替进行,会让肌肉得到休息和放松。

哦?长知识了,但,这个爱好也太独特了。

于是,没办法,硬着头皮,我们就这样走一段,跑一段,再走一段,再跑一段,交替着终于走到了第二天行程的终点。

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女生拿了全程的女子组,第一名。

原来,怪我没有认清现实,竟然一直在试着赶上“冠军”的节奏。

当然,代价就是,第二天走完,我的脚就完全动不了了。

两脚上全是水泡,和其他的同学一起,排着队等医生和护士,帮你逐一扎破,再包扎好。

第三天,行程还有一半。

而我的膝盖和脚踝都动不了了。稍微一动,就是一阵刺痛。

医生看了说,你不能再走了。快上车。

什么车?

我一看帐篷外,停着一辆车。车上写了三个大字,收容车。

一看到这三个字,我就蹭地站了起来。

别扶我,我还能走,我还要接着走。

于是,我就这样一手拿着云南白药,走一段,喷一下,再走一段,再喷一点。

走了半天就,用完了一整瓶药。

可还有半天,怎么办?

只能一条腿不弯曲刺痛的膝盖,另一只脚不弯曲疼痛的脚踝,继续走。

好不容易到了最后一天,最后的6公里。

这6公里,我一瘸一拐地,从早上6点出发,一直走到了晚上9点,才终于走到了终点。

趾甲,“如愿地”掉了。而且还走掉了3个。

岂止是趾甲,我的膝盖,完全动不了了。

我清晰地记得那天从敦煌回上海,要经过兰州转机。

兰州飞上海的航班一直从早上9点延误到了傍晚7点,我就一直在休息室里待着。

能够感受到休息室的空姐看我的眼神。

就是那种,好好的小伙子,长得一表人材,可惜腿残废了。

回到上海后,我整整在家躺了一周,才勉强可以走路。

累吗?

真的很累。

卷吗?

真的很卷。

但,我向自己承诺要走完全程,就要履行承诺。

因为承诺是一种担当,守护它,便是守护自己的尊严。

后来,这样的戈壁,我又走了两次。

面对未知的困境,还能信守承诺,需要勇敢。

勇敢是与内心的恐惧战斗,并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

说到下一段印象深刻的旅程,我想应该就是在微软的时候,去美国开微软全球大会。

微软每年都会把来自全球的销售团队聚集在一起,举办一次盛大的会议。

它的财务年度截止到6月30日。

当30号一结束,7月1号就是新的财年开始,也是庆祝的时刻。

所以,这个会议的目的既是总结过去的一年,同时也是迎接新年。

2007年,我们去的是奥兰多。

因为那里有一个可以把我们一万多人全部装下的大会场。

而奥兰多本身,是一个人口不过30多万的城市。

从全球各地聚集起来的1万多微软员工,一下子涌了进来。

那段时间,城市里几乎所有的餐厅、酒店甚至是奥兰多的迪士尼世界、环球影城里都挤满了微软的员工。

非常壮观。

甚至,叹为观止。

这一场会,一共要开7天。开幕、讨论、总结,非常热闹。

会场里会不限量供应食物和饮料。

你们知道吗?

我们这一群人,在这几天里,在会场总共吃掉了多少冰淇淋?

6吨。

光冰淇淋就吃了6吨。

还不算其他的。

这就是为什么它给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因为,直到今天,我再也没有见过其他公司能把年会办成这样。

它是,炫技,炫耀,炫目。

是作为这个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之一,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会花钱的公司之一的底气。

甚至,它会在主会场邀请阿姆斯特朗,就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请他来现场演讲。

这几天,奥兰多似乎都成了一个“狂欢之城”。

所有的微软人,都非常兴奋。

而兴奋之中,就是自豪。

为公司由衷地自豪。

2007年奥兰多微软全球大会,现场1万多人

里面最不起眼的那个,就是我

但后来,我还是选择了从这家伟大的公司离开,开始了独自创业。

这几年很多人都在问我这个问题,

后悔吗?

有过害怕吗?

有过担心吗?

而我的回答也一直都是,坚定的,不后悔。

我想一个人之所以后悔,都是在想,当初我要是这么做就好了。

但回到当时,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当下来看最好的选择。

今天你之所以后悔,是因为今天的你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觉得那些代价可能本来不会发生。

但,请往前看,别回头。

人生是一条单行线。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去面向未知而探险,是我愿意做的事情。

创业,是一场我愿意去探的险。

所以,我从来没有后悔。

我相信在进化岛上也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创业者。

他们都非常勇敢,勇敢与内心的恐惧战斗,不断超越自己的极限。

感谢我们在这场探险的路上,相遇、相伴、相互成长。

如果说,要为探险找一个源头,那或许就是热情吧。

真正的热爱,是一种不计得失的全情投入。

罗翔老师说过,

不要相信压力能够转化为动力,你的压力只会转化为病历。

人真正的动力,是源自于内心深处对于快乐和兴趣的追求。

我深以为然。

如果你要问我,在所有的旅行探险中,我最爱的一次,那一定是南极。

因为那是一个点燃我热情的地方。

我写过一本书《2012年买张船票去南极》,为什么一定要去南极?

要知道,那个时候,我们对南极的了解几乎只停留在电影里,暴风雪、科考队,简直就是一个传说。

是我周围很多人都想要去的地方。

但是当我真的准备买票时,他们都打退堂鼓了。

我还要照顾家人。

我要陪孩子。

我家里人反对,太危险了。

……

结果最后,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于是,我给自己买了一张从世界最南端城市,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到南极的船票。

可是,船票有了,到阿根廷却犯了难。

2011年的时候,南美洲大部分国家都不对中国开放个人旅游签证。

怎么办?

那就办旅游团,组一个一人的旅游团。

去签证时,他们问,团队怎么只有你一个人?

我说,噢,其他人都退团了。

总算是,几经波折,办了张去阿根廷的签证。

一路从迪拜转机,飞了70多小时,到了阿根廷,终于登上了去南极的船。

那时,我刚过35岁不久。

在2012年新年临近的时候,在世界最远的角落,我见到了从未想象过的纯粹美景。

这是一场我至今回想起来都最为美好、最为热血澎湃的探险。

但我想,如果说最深刻的经历,恐怕应该是我在大学毕业后,在北京一整年的探险。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最深刻的探险就是像本地人一样生活。

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人生中的第一段探险,就是去一个陌生的城市工作。

大学毕业,在南京找了一份工作。

后来,公司让我调到北京总部。

我成了一枚“北漂”。

去总部对我最大的诱惑,我猜你一定想不到。

就是,他们答应给我一台笔记本电脑。

那可是1998年,没有轻薄本的年代,一台电脑就像一块砖。而我每天都要背着这块砖,挤地铁、去上班。

虽然沉,但还是稀罕的。

为了这块砖,我义无反顾来了北京,一座陌生的城市。

作为一个从小在南京长大的孩子来说,北京的一切都太不一样了。

从天气到饮食,总会时不时给我一点“小惊喜”。

我记得刚到北京的时候,四五月。

漫天竟然在飘雪花,四五月,还在下雪吗?

可是其他的路人,都是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难道自己和他们不在一个时空?

后来他们告诉我才知道,那不是雪花,而是柳絮。

而吃呢,让我困扰的不是口味,我不挑食。但对于食量的换算,却也是着实让我CPU过热,直接停工。

怎么换算?

在北京我会经常晚上一人去小饭馆点个餐。

点完餐,服务员问我,

你要6寸的盘子还是8寸的盘子?

从小到大第一次,不是因为吃蛋糕,而被问到这个问题。

我不明白不同尺寸,有什么区别。

服务员比划着解释说,

6寸的盘子这么大,8寸的盘子更大。

如果你能吃得下,给你8寸的盘子,价格稍高一些。

如果你吃不了那么多,就给你6寸的盘子。

我有点明白了,但还是大受震惊。

在上海、南京或其他地方吃饭,从来没有人问我要多大的盘子。

而我在北京的探险,还远不止于此。

北京非常大,这种空间感的延伸,不仅仅体现在了通勤的时间上,还有晚上夜骑时扑面而来的空旷,过马路时担心绿灯不够的小步快跑,东城朋友与西城朋友不轻易碰面的心照不宣,还有稀少的沿街便利店上。

但对我来说,最直观的就是在,找房子、租房子、安家、继续找房子、租房子的循环上。

刚开始我住在东直门,就是北京二环的位置。

后来实在是觉得太贵,打算搬家。

正好我们公司的行政告诉我,有个朋友想要把房间出租,一个月800块钱。

我决定去试试。

不想,一去才发现合租的室友是位女生。

于是,我就这样在这个800块的房子里,和一位素未谋面的女生合租了一段时间。

后来,我又搬了一次家。

和3个同事一起搬到“稍”远一点、“稍”便宜一点的地方。

结果到了多远呢?

通县(也叫通州),北京东五环以外。什么概念?

就是,每天我要坐着京通快线才能,进京上班。

每天,我都要看到一块写着“北京欢迎您”的牌子,告诉我,今天我又来北京上班了。

坐快线到公主坟,再换乘地铁,前前后后花一个半小时到公司。

晚上再花同样的时间回家。

一天八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路上。

挤在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厢里,脸贴脸地看到了清晨和深夜的,一张张疲惫的、打哈欠的脸。

感受过夏日车厢里和别人汗水融合的感觉,也被冬日的烈风刺痛。

很苦。

很枯燥。

很不容易。

但,这就是一场试图融入本地人生活的努力探索。

前段时间我看到很多人在讨论一个话题,

现在社会的容错率在下降,年轻人无法自由探索。

我想借用香帅老师的话,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幸运,每个时代也都有每个时代的悲歌。

时代从来没有束缚过自由探索的人,我想,每一段体验都会告诉你答案。

我现在都还记得,在北京的时候,有一句大街小巷都在传唱的歌词,

有了10块钱的小面的,不管多晚多远都能回家。

面的,现在已经成了一种时代眼泪。

它是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它们随处拉客,会载着你穿越整个北京市。

这就是我探索的北京。

是我在北京尝试融入本地人生活的一年。

也是我的第一段探险。

在我看来,探险就是去面对那些你未知的事情。

而年轻,就是最大的赌注。

年轻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心灵的状态。

前些天在一个私董会上,我和企业家朋友们说,

不要轻易听老年人的人生建议。

为什么不要听?

因为老年人的多巴胺的分泌开始下降,他无法体会创业带来的乐趣,无法感受运动的快乐,也无法感受到冒险带来的兴奋。

他们会觉得,

平平淡淡才是真。

这就是老了。

如果要判断自己是否老了,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你是否愿意尝试新事物。

我虽然已经年近半百,但仍然愿意探索新的东西。

所以,我想可能我还年轻吧。

而年轻,就是最大的赌注。

但,年轻已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心灵的状态和勇气的表现。

永远保持探索的精神,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永远要挑战自己。

这时候,你就是年轻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出走半生,依然是少年。

少年感,不是因为你未曾经历世间的风尘。

而正是因为你经历了不同的探险,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你的内心,才会无限舒展。

旅行的意义不是为了逃离,而是为了更深的、更广的感受。

你终究要回到原来的世界,但此时你的心已被撑大。

你会发现你曾经所焦虑的事情,在这颗无边无际的心里面,根本不值一卷。

事儿大,心小,事儿才会卷。

心大了,所有的事儿就都小了。

所以,去旅行吧,去见更大的世界。


-END-

本文由刘润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