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下「裁撤」、线上失意,Keep还能keep的住吗?
体育 线下「裁撤」、线上失意,Keep还能keep的住吗? 体育 | 2024-03-26 11:30 线下「裁撤」、线上失意,Keep还能keep的住吗? 柴狗夫斯基

互联网+健身是一门好生意吗?

互联网+健身是一门好生意吗?这个问题似乎已经被问了十几年了,但至今,仍没有人敢给出肯定的答复。

经过几波模式创新的热潮,如今的互联网+健身似乎依然在摸索的过程中,那些资本眼里的互联网+健身的项目,一批接一批的退出历史舞台。

好不容易熬出一个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Keep,如今也面临着入不敷出、进退两难的境地。

比如营收下滑入不敷出,市场大幅蒸发,线下业务遇劫难……关于互联网+健身这门生意,似乎又来到了十字路口。

线下,Keep有点Keep不住了

近日,有消息称,Keep正计划收缩线下业务Keepland,针对Keepland的裁员计划已经启动,运营、拓店已经被裁掉。也意味着Keepland的拓店计划也因为裁员宣告结束。

与此同时,消息还称目前北京仍在营业中的Keepland也将在租约到期后不再续签,陆续关闭自营门店。

目前全全职健身教练也几乎全部离开。后续Keepland的租约陆续到期,还会继续进行裁员。」该知情人士表示。

对此,Keep并没有否认,表示,此举属于正常业务调整,同时表示Keepland近期暂停了广州9家合作门店的运营,广州此前也仅有这9家合作门店,据悉,Keep此次决定不再对Keepland进行追加投资。

据了解,Keepland是Keep在线下的业务,最早于2018年开始布局,早期Keepland主要以直营店为主,然而健身房作为重资产运营模式,keepland并没有开出多少家直营店,直到2022年,宣布推出与传统健身房合作的Keep优选健身馆。当时,Keep表示,将在未来一年门店数量将达到100家。

目的是通过线下业务布局,通过低价课程吸引线下流量,促进线上线下的相互转化,扩大课程内容的覆盖面,从而增加用户数量。

然而现实往往都不会按照最理想状态下的剧本发展,此次传闻背后,也意味着Keepland直营店或许至此画上句号,而合作门店是否会有影响,目前尚不得知。

但也有消息称,已经有门店终止和Keep的合作。从另一个层面,也即Keep合作门店的扩张速度来看,合作这条路走起来并没有那么顺畅。

要知道,健身房一直以来的商业模式是通过预付费模式锁定客户群体,从而尽可能的降低获客成本,来寻找利润空间。

Keep与健身房的合作采用按次付费预约模式,这本身就与健身房商业模式相悖,也就意味着,传统健身房对这种按次付费的合作模式是本能抗拒的。

早在2015年,也有类似的按次付费的互联网+项目曾席卷健身圈,但很快被传统健身房联合抵制,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而Keep线下业务要通过这种合作模式继续发展,难度可想而知。

那么Keep的线下业务未来何去何从,目前尚是未知数,退一万步讲,就算合作模式走的通,按次付费这样的模式,是否能赚钱,依然也是未知数。

毕竟如今健身用户的消费习惯变了,同时,Keep还变相的将成本转嫁给了健身房,那么Keep赚的钱,也必然要和健身房分成,

换个角度来看,按次付费模式要是能赚钱,或许传统健身房早就调头转向了不是。

线上,Keep有些失意

在如今的互联网健身行业,Keep无疑是标杆,但这个标杆的底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公开资料显示,Keep上线于2015年2月,掐指一算已有九年有余,自成立以来,一直是资本眼里的香饽饽,累积完成8轮融资,融资金额超过6亿美金。

与此同时,社交属性,也为Keep快速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数据显示,3 年就积累了 1 亿用户,到2022年,Keep活跃用户更是达到 3640 万

不差钱、不差用户的Keep开始了多元化的商业布局,除了健身课程,先后布局智能硬件、会员、线下空间、轻食配送等等。

几经辗转,Keep于去年在港交所正式上市,似乎互联网健身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然而现实远没有那么乐观。

根据 Keep 递表时的招股书,2020 年 -2022 年,Keep 实现营收分别为 11.07 亿元、16.20 亿元、22.12 元,当经调整亏损净额分别为 1.06 亿元、8.27 亿元、6.67 亿元,三年时间,Keep 累计亏损达 16 亿元。

三年特殊时期,为Keep创造了营收的高速增长,但却一直深陷亏损泥潭。当然,还不止于此,上市后,Keep业绩出现变脸的趋势。

也似乎,特殊时期给行业带来的红利也悄无声息的转移了

首先是,2023年上半年Keep平均月活跃用户相比2022年的高点减少了812.9万,只剩下2954.9万,平均月度订阅会员为301.7万名,比上年同期的366.5万减少了近65万。

活跃用户的减少,也导致营收也出现了下滑,总营收9.85亿元,同比下降2.7%,具体到业务,平台的自有品牌运动产品收入4.66亿元,同比降9.5%,会员订阅及线上付费内容收入4.49亿元,同比增长10%,而广告及其他收入0.69亿元,同比下滑21.4%。

亏损虽然有所收窄降低至2.23亿元,但净亏损率比2022年同期增加了8.7个百分点至22.7%。

直观看上去,Keep从内容付费、会员、硬件、线下空间,甚至到轻食,基本上把健身领域所有能赚钱的业务都布局了一遍,但具体到营收规模,却并不算高。

也不难看出,降本增效成为Keep当下的重要课题。有媒体报道称,2023年以来,Keep全力推动削减成本,一位知情人士说,从上市后Keep已经有两次小规模裁员,被裁掉的员工约为100人。

与此同时,线下业务Keepland的收缩也是举措之一。

财报数据同时显示:去年上半年,Keep的营业成本由5.98亿元减少6.2%至5.61亿元;营销支出从3.04亿元减少了15.4%至2.57亿元,行政开支则由1.2亿减少6.8%至1.12亿元;Keep的研发开支也由去年同期的2.486亿元微降至2.43亿元。

然而,各项成本是降了,但是有没有增效,财报里又是另一幅模样,未来,Keep如何更好的去平衡降本与增效之间的矛盾,继续keep下去,仍然是个难题。

在业务困境的另一面,近一年来,Keep也是被负面缠身,比如与普华永道「分手」,普华永道指出,Keep 赴港上市前夕,其两家附属公司存在两笔总计 1.52 亿的费用去向不明。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的Keep在资本市场那真叫一个惨,截至发稿,Keep股价为4.16港元,总市值仅为21.87亿港元,较巅峰时的223亿港元蒸发了近九成。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叁号

编辑|谭松

-END-

本文由柴狗夫斯基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