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泡沫2017年破灭可能性极大
PR 共享单车泡沫2017年破灭可能性极大 PR | 2017-02-03 13:11 共享单车泡沫2017年破灭可能性极大 王易见

共享单车泡沫2017年破灭可能性极大

  2016年IT产业最火爆的新兴模式当属共享单车,首先从市场格局来看,目前已有ofo、摩拜、小鸣、优拜、hellobike、骑呗等数家企业入局,大量企业入局可推动行业快速成熟,加快市场做大做强;其次从资本层面来看,去年整个共享单车所融到的风险投资在全IT行业也是首屈一指,相关信息如下图所示,可以说是最吸金的一个领域。

8287a997921f400ca35afaecd4c3e251_th.jpeg

  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整个行业将日趋完善,小企业将迅速成长为商业巨头才对,为什么又说泡沫破灭可能性极大呢?在笔者看来,共享单车所面临的问题远不是移动打车、网络直播等新兴模式所面临的问题那么简单,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没处理好,都可能导致共享单车走向毁灭。

  一,共享单车的“道德成本”居高不下

  坦白说,共享单车模式的门槛非常低,但“道德成本”却很高,这从网上、电视上报道的各种乱象有所体现。随意停放、偷车、修改二维码、据为己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共享单车的发展。而这背后除了拷问公民道德水平之外,也暴露了共享单车的模式问题------对公民道德水平依赖较高,从而导致“道德成本”居高不下。

  这一问题目前几乎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首先,公民的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很难在短时间得到全面提升,虽然引入诚信评价体系可以筛选出部分优质用户,但难以做到万无一失。其次,共享单车必然会对其他群体利益造成影响,比如出租车、黑车、摩的等等,在利益冲突之下,必然会有部分人铤而走险,对共享单车进行破坏,这一行为已经触犯法律,但监管难度大,调查取证难度大,导致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二,共享单车的“日常运营成本”不可控

  再者,共享单车的“日常运营成本”也很难实现完全可控。首先是制造成本,数据显示,摩拜单车的制造成本大约在3000元,因为其一体化的设计、充电的花鼓、不间断的GPS等配置拉高了成本。其他品牌的单车虽然成本不及摩拜,但也绝非普通的廉价自行车可比,在规模化运营之后,产品维护、故障处理必然会纳入日常运营,这背后的成本不容小觑。

  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很难及时发现哪些共享单车存在隐患,或者已经出现问题,很难进行仔细的排查,虽然有用户反馈机制,但用户毕竟不专业,对问题的反馈可能不到位,难以发现潜在隐患。其次,共享单车如何进行定点定时维护?这很关键,对平台方而言,这样可能会导致运营成本激增,而如果不进行维护,又势必会影响用户体验,造成用户流失,这几乎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再一个是管理成本。在笔者看来,共享单车这种致力于为广大群众服务的产品,必须对市场进行深度的调研,甚至通过大数据统计等技术来进行深度挖掘,这样才能有效调整产品分布,及时对产品进行优化和改进,使之更符合用户需求。这一点如果做不到,就会出现市场需求量大的区域投放较少,而市场需求量小的区域投放较多等不匹配的问题。这背后的管理成本不低,调度资源的成本也不低。

  三,共享单车很难稳定、持续、大规模盈利

 

  在商业模式方面,很多人认为,共享单车靠租金和押金盈利不存在太大问题,但实际上,影响共享单车盈利的关键并不在于购买车辆所投入的一次性成本,而是后期维护、管理、优化、运营等产生的成本,这些成本可以说远高于车辆购置成本。

  而在收入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不少平台也开始打起了价格战,从一小时一块到半小时一毛,价格战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平台打价格战其实就是烧钱抢用户,这和其他的烧钱模式没什么两样,财大气粗的可以撑到最后,资金紧张的则提前垮掉。不过,能撑到最后的未必能笑到最后,如果盈利问题不能解决,烧钱就毫无意义。

  四,共享单车缺乏被收购的价值

  在过去的很多互联网模式里,如果平台做到一定程度无法进行下去,一般会选择被巨头收购,这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结局。但在笔者看来,共享单车几乎不存在被收购的价值,首先,它是一个很难盈利的项目,任何巨头都无法改变;其次,对腾讯、阿里等巨头而言,想介入共享单车领域并不是难事,他们有资金、有用户,介入的成本比收购成本要低很多,收购反而会更亏;第三,共享单车不像其他的互联网模式,能较好的融入到巨头的现有商业布局中,这意味着绝大多数巨头对此没有太大的兴趣。(文/王易见 QQ:543415188,微信:543415188)


-END-

本文由王易见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