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付费是不是“伪命题”以及信息爆炸下内容分发的豹变
电商 内容付费是不是“伪命题”以及信息爆炸下内容分发的豹变 电商 | 2017-02-15 17:51 内容付费是不是“伪命题”以及信息爆炸下内容分发的豹变 Johnny

对于拥有8亿多活跃用户、国内最大的信息分发渠道——微信来说,付费订阅功能的推出能否成为内容付费趋势下关于内容分发的一个新变革点?

一鸣网特别报道(Johnny):据知名IT人洪波朋友圈爆料,腾讯可能即将推出微信公众号的付费订阅功能,马化腾亦在洪波朋友圈评论确认,表示已经反馈部门,争取加快(测试进程)。对于拥有8亿多活跃用户、国内最大的信息分发渠道——微信来说,付费订阅功能的推出能否成为内容付费趋势下关于内容分发的一个新变革点?

  

  收益的重新分配

  

  说起付费订阅就不得不提下罗辑思维。自罗辑思维于去年6月份试水自媒体付费订阅以来,截止到去年12月,189天的时间里订阅专栏产品营收突破1个亿,订阅数量近80万份【包括1元/年《罗辑思维》29万份】,相当于订阅产品平均每天收入53万。

  得到收入.jpg

  知识分子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赚钱的时代。针对知识付费,大家最初的看法颇有异议。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劳动。所以对知识付费理应是无所置疑的,知识信息也是内容生产者所花费的一定劳动。

  

  只不过随着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兴自媒体平台的崛起,在移动互联网规模普及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纸媒、网媒和网民的阅读方式正在经历深刻而重要的变化。传统的知识内容载体都在以电子的形式快速到达每个人的手中,信息获取的方式改变了。

  

  而今日再打开「得到」,这个数据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更新。开设的付费专栏数量不仅增加到了18个,连订阅数量也直逼130万,最高的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订阅数超越了12万人。显然,愿意为自己想要的信息支付费用并且去支付,读者获取信息的需求在增长。

  

  知乎上有人测算,以「得到」上万维刚的专栏为例,如果他这些文字换成书来卖,按照每天字数按平均 1500 字算。一年 547,500 字,分开出版 4 本书。他现在一本书卖 40 元。那么读者需要支付 160 元来买书。稍微比年付 199 元便宜一些。版税分成按 10% 计算,一本赚 4 元。 万维钢截止到今天的订户数量为73,243人,假设订户全部支持作者,那么他卖四本书可以赚得赚:1,171,888(元)。

  

  但现在以付费订阅的方式,万维钢的收益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他现在的年收入为订户数量*订阅费/年=73,243*199=14,575,357(元),如果假设「得到」与作者按三七比例分成,则王伟刚最后的收益为14,575,357*0.7=10,202,749.9(元)。

  

  差距的幅度是非常明显的。即使出版社给作者版税乘以2到 20%(这是超级作者才能拿的版税),或者「得到」再多分些分成。都不会影响「得到」模式比出版模式多更多的情况。显然,作者得到了更多的收益。但是另一方面,读者并没有比传统支付更多的金钱,作者多获得的这些收益是来自于哪里呢?这个问题显然能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意见领袖与知识经济

  

  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的独特算法在为其引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根据今日头条最新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0月底,今日头条累计激活用户数已达6亿,日活用户超过6600万,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76分钟,单用户日均启动次数超过9次。

  

  用户大规模在平台集聚的情况下,内容生产者便越发显得重要起来。于是在15年的9月份,今日头条启动了“千人万元”计划用于扶持内容创作者。而在众多的内容生产者中总有一部分人与媒体关系密切,他们是思想的先锋,对信息掌握完全。他们的言论对大众人群起着绝对的引导作用。他们是人们所称的”意见领袖“或者是“舆论领袖”。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这个理论最早是由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其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对选民做了一个调查,得出的两个调查结果:

  

  1,,大多数人早在竞选运动之初就已经作出了怎样投票的决定,少数人中途改变决定也主要是因为亲戚、朋友、团体的劝服影响。

  

  2大多数选民获取信息并接受影响的主要来源并不是大众传播媒介,而是一部分其他的选民。这一部分选民与媒介关系密切,对有关事态了如指掌。这一部分选民就被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称为“意见领袖”。

  

  而付费订阅的关键便是“意见领袖”的产生与聚集,或者说意见领袖是知识经济变现最重要的磁石。知乎于今年1月份宣布完成D轮1亿美元融资后,徐新作为领头方今日资本的创始人表示了其对知乎的投资策略:关于内容,我们觉得有一个“1%定律”——从人群的角度来看,100个人里面有1个意见领袖。所以关键是要做得早,把那1%的意见领袖牢牢抓住。

  

  付费订阅往宽了一点讲便是知识经济的变现。知乎自去年中旬推出的知乎live至今已举办超过1500场,737位主讲人平均时薪达10980元,单场参与人数最多为12万人,而单场知乎Live收入最高达到19万元,知识经济的变现看来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而对于微信这个拥有8亿多活跃用户的端口来讲,流量优势的诱惑对于内容生产者是巨大的。一段时间以来,其订阅号的发展一度使得国人高度唱衰微博,而现在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兴起,百年唱衰微博的口号也渐渐落空。

  

  现在随着资本在内容生产领域的注入,很多“意见领袖”们被发掘出来,已有的也开始了平台转移。平台带给他们的个人影响力的提升是飞速并且客观的,随着付费订阅的模式建立,他们的内容能够直接变现,个人价值被金钱来进行直接体现。

  

  “伪命题”与自媒体的忧虑

  

  付费订阅带来的另外一个变化是作者对平台的高度依赖性。包括各平台逐渐开通的付费专栏等,根据这些平台与作者方达成的协议,作者几乎不再能多渠道多平台地去发布内容。在众多平台当中面临着多选一的困难选择。这一方面会使得作者的个人价值得到集中体现,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自身所属的自媒体丧失对自己生产内容的渠道分发。

  

  根据近来的消息显示,国内创业资讯平台36氪开设了付费专栏,这导致了一些运营公众号的相关自媒体无限期关停。内容生产者的流失或许正是马化腾的忧虑所在,虽然微信提供给公众号的变现有广告和打赏功能,但流失现象还是产生了。

  

  这些变化开始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内容付费是所谓的“伪命题”,自媒体将会在这种趋势下土崩瓦解,国内将会出现垄断性的平台巨头。

  

  不过这些人士可能忽略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付费行为是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直接产生的,虽然收益分成要经过平台方,但作者发布的内容会直接传达给订阅者,其个人价值将会得到订阅者的直接认可。忧虑产生的真正原因在于内容的版权以及相关衍生品的利益归属,这个是平台方和作者如何制定规则的问题,而并非内容付费本身的“伪”与“真”。

  

  信息爆炸下信息分发的豹变

  

  知识经济再宽了一点讲便是信息爆炸。随着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新兴自媒体平台的崛起,传统的纸媒、网媒以及网民阅读方式都在经历着深刻而又重要的变化。今日头条的算法促使像百度这样的巨头开始重新聚焦内容分发,但关于内容分发又不能仅仅依靠算法,采取付费订阅的方式奖励扶持内容生产者,淡化平台编辑对作者的干预是进行内容分发的一个良好思路。

  

  「得到」再次给我们提供了借鉴意义,其付费专栏的形成经过了平台的严密筛选,据很多订阅者反馈,其199元的年费已经不单单局限于对自己所钟爱的专栏作者上,来自于平台其他用户的内容分享促使了用户的互动,浓浓的社区氛围进一步加深了用户的付费意愿。而这正是罗辑思维最开始的基因所在。

  

  微信的用户基础直接决定了其具有内容和社区的双重基因,推出公众号的付费订阅功能谈不上颠覆,只是将会进一步巩固公众号的地位(一些意见领袖),微信获客成本的高低也会变得更具有相对性。不过考虑到微信的用户体量,这一举动势必遏止流量外流,与其他平台相比会变得更具有封闭性,腾讯的商业帝国俨然是严密的。

  

  “豹变”是指像豹子的花纹那样变化。由于刚出生的小豹子很丑陋,但逐渐会变得雄健而美丽。这是一个暗示不知不觉中平凡已化卓越的词汇。内容分发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巨头们都在费尽心思地聚拢用户,开始靠产品,然后靠同僚最后仰仗意见领袖。但无论是什么方法什么模式,满足用户需求、帮助用户成长都是企业考虑的最基本命题。


-END-

本文由Johnny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