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欢水,你还是认错吧
文娱 余欢水,你还是认错吧 文娱 | 2020-04-20 10:17 余欢水,你还是认错吧 第一导演

事,就是大家都在讨论的事。

 

事,就是大家都在讨论的事。

以下是我们的请到辩论嘉宾,两位男性编剧,两位女性大学生。

我想这是“第一辩论”有史以来最高质量的一次辩论,如此严肃又贴近生活。每个人都贡献了独特的观察视角,刷新我的认知。


所谓的“女权争议”可能是短剧发力的一次营销KPI,也可以能是单纯的台词反转创作,或许也暴露了编剧爷俩的价值观


另外请允许一部分蹭热点的自媒体先严肃起来。我们没局限在《我是余欢水》一部剧上,讨论广泛而充分。


辩论嘉宾有很多不同观点,但在一个问题达成了未经讨论的一致——


给正午阳光打一星不可取的。

甚至,打一星,会使我们失去本就稀少的正午阳光,失去多元化和尝试。

01

对同谋者的讽刺

“我是女的,我是弱势”

空山:怎么看待安妮说的“我是女的,我是弱势”这句话?这句话是否符合角色身份?你是否觉得其中暗含编剧对女性/女权的侮辱?或者讽刺?

 

胡自信:肯定符合角色身份。在当时的剧情下,我也认可这句话本身。从编剧的出发点来说,只是一个反套路,对应后面绑匪的话,肯定是没有恶意的

 

空山:那你觉得是否对安妮这个角色有讽刺呢?

 

胡自信:有。这个剧里除了大壮,没好人。最后那场戏,除了那对外国人,因为是功能性角色,其他没好人,就连栾冰然她都是。

 

所以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大家会说编剧对女性有恶意,照这样说,那编剧对男性也是有恶意的

 

马天力:为什么这句台词要由安妮说出来?因为她才是熟知男权社会规则,并在其中游刃有余的一个负面女性形象。

 

有利益出现时,她会用女性优势去争夺。危险时,她会再次利用自己的女性的身份。这个是对她的讽刺。

 

可爱:我不太认同“女性优势”这个词。其实这是父权社会对于服从性别驯服的女性的一种奖赏。

 

马天力:是的。实际上她变成了一个同谋,一个深谙这种机制、再利用这种法则争得优势。她没为女性做出任何贡献,反而加重了对女性的剥削。可以理解,但不应主张或支持。

可爱:我身边很多人,即使支持性别平等,也不好意思称自己为“女权主义者”,好像一旦和“女权主义”沾上关系,就会有些不受欢迎,令人敬而远之。

 

“田园女权”这个词,就挺中国特色的,贴上这个标签的女性,基本上丧失了平等参与讨论的机会。

 

这个词可能是反女权主义者制造出来的一个筐,什么不对,就可以往里面装,完全合理化了一些人对于女权的不满。

 

小白:宣扬“田园女权”的那些人,可能她们本身就是这样的,想争取一些并不属于她们的东西,然后忽然有了女权运动的这个机会,就把自己装进这个由头里。

02

挑衅尊严

“要女权,我给你呀!”


 

空山:你怎么看待绑匪对安妮的回复:“别来这套,男女平等,你们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我给你呀。”

 

有人认为这句话应分成两部分,“别来这套,男女平等”属于角色。“你们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我给你呀”属于编剧。

 

可爱:前半句话还好,后半句话感觉既没有什么关系,也很没有必要,有点碰瓷的意味。而且我觉得他针对的是所有的女权,不是针对“田园女权”、“激进女权”。

 

小白:非常突兀地蹦出“女权”这个词,劫匪不可能关注这些。我也不赞同这句话分成两部分,“男女平等”也是讽刺,我觉得编剧想让绑匪说这句话才会安排安妮去说那句话,整句话都是编剧表态。

 

更关键在于谁看了这段话会开心吧,可能一些男生会觉得很爽。

 

马天力:我倒没觉得开心。我想他们在最后一集放出这么大一个梗,很明显是完全跟主线剧情无关,硬植入的一个东西,只有两个可能性。

 

第一,编剧本人要夹带私货,导演、制片方、平台终剪时认为无伤大雅。

 

这是编剧直接跳出来说话。这个劫匪对于女权主义,不可能有任何人物小传和背景价值观。

 

第二,它是个12集短剧,不像《都挺好》,它发酵时间短,所以强行在最后一集增强话题性,提高收视率。

 

或许这是短剧模式的一种KPI,当这样的短剧也能在社交网络上引起足够的声量时,12集短剧模式将有更多可能性,这只是猜测。

 

胡自信:我觉得是创作思路自然导致的一句话。前面已经包含了很多的台词上的小反转。举个例子,比如香港电影,绑匪说我随便拉出来一个人杀死,这时候有一个男性推出来一个女的,说女士优先,你会觉得有恶意吗?

 

小白:我觉得编剧本身就带有这种观点,《都挺好》就是这样,嘲讽女权。

 

假如加入辩论赛,肯定要尊重对方的观点,保持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但他的这句话明显是站在嘲讽、蔑视的角度上。

 

马天力:女权主义仅仅是一种主义,作为一种主义,可以被反对,可以被污名化。它内部会发生分裂,产生各种名词解释,你无法阻止。

 

我二十六七岁的时候,认为自己可以做一个女权主义者。到今天,我的看法是,就像我支持黑人平权运动,但我没办法真变成一个黑人,那个角度天然不属于你。

 

所以,能够帮助到女性的,不仅仅是女权主义者。

 

非此即彼的争论,牺牲了中间本来可以被争取、做更多行动的人,结果他们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因为害怕自己哪句话稍有政治不正确,就被狂轰烂炸。

 

空山:这句话中还有三个字,“我给你”,是否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男性的思维?认为你要女权,我可以给你,这个权力是在我手里的,假如你能得到,是我们给你的,是我们让出去的。而且这个男性的绑匪确实举着枪,他拥有很强的话语权。

 

马天力:这可能是最具争议的一点。语言上可能是俏皮话,但用在这,使得编剧陷在话题漩涡里,一点不冤

 

这本身就是挑起战火的意思,是对个人自尊的挑衅。无论是这爷俩谁写的,他们的部分价值观可能还生活在上一个世纪。

 

但这么小的、暴露价值观的细节,我们无法去揣测他整体的价值观。

 

胡自信:就单纯跟马老师探讨一下这句台词,“你们不是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吗,我给你”。如果不强调这个“我给你”,你会怎么写这句话?

 

马天力:引用萝贝贝的话,截止到“别来这套,男女平等”,其实这场戏的喜剧元素一点儿也没有被减损,达到效果了。他后面非要多加这么一句,并没有真的使喜剧的程度加深。

 

如果是考虑这句台词本身,你不是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吗,可以说,你就应该女权到底。可写、可不写,都是一种选择。

 

胡自信:对,我同意。但“我给你”这句话,他说的时候拿着枪。从我个人来看,争议是想多了。

 

小白:其实我也觉得有点想多了,但是确实不冤。

 

可爱:我也是这样想。

 

小白:我想补充一句,反而我身边的一些男性都会觉得自己很弱势,他们觉得自己背负着很多压力,还要有一些地方给女生让步,女士优先,他们也很委屈。

 

可爱:我是在外国语学校,就业方向很多是对外翻译,性别差距真的挺严重。外交部很多都是优先招男生的,明确写在简章里,就是要男生

 

马天力:如果说社会环境,仅以我们国家的电视剧和网剧平台来说,女性占有几乎绝对的话语权。

 

电视剧、综艺、电视台、采购方的高层,很多都是女性。比如说湖南卫视的龙丹妮。

 

但是你能想象,在她们控制之下,电视剧和网剧这么多年在女性平权上,几乎都没什么贡献,一直到《都挺好》,由两个男性编剧推动话题性。

 

统治平台话语权这么多年的女性推动了什么呢?她们推动了亲妈粉,她们推动了TFBoys,她们推动了对于年轻男性的软色情行业或者商业力量,这跟男性主导下物化女性有什么区别,干的他妈不是一套事儿吗?

 

平权运动不是这么搞的。

 

03

让女性先走?

这不是放弃男权,也不是女性特权

空山:在很多灾难片中,经常出现“让女人和孩子先走”的情节,这也变成了女权遭到嘲讽的一个点,大家怎么看?

 

胡自信:也不是说嘲讽吧,其实是一些人的反驳手段。你要女权,但要女人、孩子先走,那岂不是不要男权吗?

 

马天力:即便是战犯、战俘都必须要优待妇女和儿童。如果今天一个男性要以这种政策,去攻击女性,只能说你连一个直男癌都不配当了

 

可爱:让女人和小孩先走,应该是一种社会上的共识吧,不值得被讨论。而且这只是一种建议,作为一个女性也可以选择后走啊。

 

小白:平权首先是互相尊重,尊重两方的优势和不足。

 

胡自信:保护弱小就是天性嘛,也是现代社会建立的一个基础。没准在古代,可能也没有lady first的说法吧。

 

空山:实际上这只是一个生理问题。

 

一个男性一生可以有100斤的精子,但是一个女性一生只能产出四百颗卵子,卵子数量决定种族规模。让孩子先走,也是因为孩子具有更长的生育能力和价值。

所以这就是一个上天赋予男女两性的天然的、生理上的差别。

 

04

女性角色刻画争议

 

《余欢水》中的女性角色:

前妻甘虹、上司安妮、志愿者栾冰然、余欢水的丈母娘、甘虹的弟媳妇、邻居范湉湉、医院门口煎饼摊主、余晨的班主任、楼上装修业主的女朋友、张子铭妈妈、画家唐韵。

 

空山: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余欢水》里面所有或者大部分女性角色都不是“正常人”,或者都有很负面的地方,大家是不是认可这个观点?

 

可爱:确实是。比如余欢水的前妻就是出轨、拜金,上司安妮靠色诱在谋取好处,栾冰然是一个比较符号化的角色,我觉得剧中女性都不是特别光彩吧

 

小白:肯定的,但是男性角色也是不好的。我个人看,男女角色有一点区别。

 

如果我客观的去看余欢水,他的恶行并没有比坏蛋三人组轻多少,但大家都觉得他好可怜啊,背负着各种压力,妻子出轨。其实甘红出轨,有余欢水的责任、家庭的责任,但甘虹的骂声明显高于余欢水。

所以我觉得不公,编剧把女性角色变坏的理由弱化掉了

 

胡自信:这是总体创作倾向,所有角色都是有负面的,没有特别针对女性。

 

安妮有一场戏也给找了回来,就是去色诱余欢水的时候,余欢水没答应她,安妮就崩了,她就说我容易吗,其实会让观众产生同情心。

 

你要说单纯的恶,好几个男性角色都有单纯的恶,比如说魏总、赵觉民、劫匪,一点都没找回来吧。

 

余欢水是主角,没办法,就是个大男主戏,就这么简单,没有恶意。

 

空山:安妮还有一场戏,被余欢水拿硫酸威胁后,她在车上突然吓哭了。看上去很强大,其实很怕,但控制住情绪之后,她又开始撞车,有条不紊地伪造一个现场,我觉得还是多了一点弧光。

马天力:我认为编剧选择了一种偏见,为了戏剧冲突,可能会故意强化偏见

 

还有从80年代开始,我国的女性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戾气越来越足、惊悚感越来越强的态势,这是我作为直男观众的一个感受。

 

从整体来看,她们都像余欢水,是社会绞肉机里的一份子,要么是齿轮,要么是肉馅,互相绞杀,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空山:我们讨论一下甘虹这个角色,她受到的批评最大。出轨、离婚后接受了前夫的所有财产、拿到了抚养权、在前夫患癌后把其他的男人接到了家里、很快领证。找前夫,希望把100万奖金留给儿子。

 

对于这个角色的刻画,和角色本身,大家有什么看法?

 

小白:我不知道编剧是故意这样设计,还是说他塑造的比较失败。

 

甘虹有一些可以算发光的点,但是大家好像没太get到。最打动我的是,余欢水去她娘家的那一天,是甘虹一直在等他,没有开饭,我觉得她还是有尽力在做一个妻子。

 

包括去4S店,就买13万以下的,不要拿别人的钱。但大家就盯着她出轨,然后觉得孩子可能也不是余欢水的。

 

可爱:这个女性形象还是受社会偏见的一些影响,比方说男主的兄弟,之前闹翻了,但后来听说余欢水得病,愿意拿钱给他治病。但甘虹就被写成狠心走到底,有点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那种。感觉创作者对男女角色有点差别吧。

 

胡自信:相对安妮来说,编剧对甘虹的恶意更大。“女权”应该在甘虹身上提起的。

 

余欢水得病之前,甘虹都是一个偏正面的形象,有一个窝囊老公,我都能忍得住,大家有点心疼。但是余欢水得病之后,就不是这样了。

 

编剧不应该这样写这个人物,只会加重对甘虹的恶意。你不如在前期给她塑造一个不好的形象,后期找一点回来,我觉得对于这个女性角色是有点恶意的。

 

空山:我很高兴编剧写了这样一个角色。在我所看到的国产电影和国产剧中,男性通常有两种妻子

 

一种是丈夫事业很成功,不顾家,这个女性要离婚,然后经过种种困境,丈夫终于回归了家庭,这个女性还是爱她的丈夫。

 

另外一种就是,一对夫妻过着艰难的生活,然后女方碰到了一个年纪大的企业家or美国男人,她因此带着对男主的爱和愧疚过上了物质丰富的生活。

 

但是甘虹就是不爱她的丈夫,从前不爱,现在也不爱,就是过日子。这个世界上存在完全不相爱的夫妻,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只不过在社会关系中,离婚往往不会立刻发生。所以甘虹在发现完全没有希望后,就拉倒了。这样一个妻子角色还是很有意思的。

 

05

连坐打一星,不支持

 

空山:之前已经问过大家了,都不支持,是否还有人要展开讲讲?

 

小白:我不支持,但是我理解。因为也有很多人就不管不顾的去打五星。

 

可爱:就事论事,别搞党同伐异那一套。

 

胡自信:我就想分析一下这些一星用户的心理,他们是觉得这个剧三观不正吧?

 

小白:有人觉得你嘲讽我女权,今天我就该重拳出击,让你了解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女权,然后她们就去打一星。

 

胡自信:如果他抄袭或者融梗,怎么喷都好。但如果他表达了一种你不喜欢的观点,你去打一星,从而忽略整个的作品,这种“批判三观不正”是最底层的手段。

 

比如最近的《十三邀》,金宇澄说不喜欢“渣男”这个词,因为人有很多复杂性。弹幕就飘来一句,“你光提渣男,怎么不说很多人用渣女这个词呢?”

 

就偏偏把话题扯到男女权上,好像金宇澄一开始说“渣女”的话,他就会提到渣男一样。

 

马天力:其实打一星并不会真的影响到正午阳光,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非常缺正午阳光,包括《长安十二时辰》的制作公司公司。

 

如果打一星的行为,使得硕果仅存的、像正午阳光这样的公司,以后也不敢于去挑战多样化的题材和剧集的话,那活该这群观众天天看悬浮剧。

 

06

我们生活中的隐患

中立者被伤害,沉默者被隐藏,男权之地缺乏关注

 

空山:你认为真正的歧视女性的、制造性别对立的影视作品是哪些?

 

可爱、小白:《娘道》(异口同声)。

 

小白:还有好多,保剑锋演的那个《我是一棵小草》,在我小的时候很多这种剧,看似是大女主剧,但是女主一直背负传统封建社会给她压力,忍辱负重,永远要原谅自己的老公。

 

马天力:前段时间有一个女导演说,现在中国绝大部分网大里面出现的女性角色经常成为被牺牲者,动不动就把女主女配牺牲掉。

 

然后网大是一个特别明显的,以小镇男青年为受众的内容。网大常年重复、强化这种价值观,直到今天也看不出有任何起色。

 

这个地方是舆论荒漠,因为女性不看网大。我们基本可以这样断言,真正的男权社会在哪里?在中国的县城、小镇以及更小的乡村单位。

 

快手、短视频、网大,凡是被称为是下沉类的内容,那里才是女权主义者应该去发动舆论攻势的主战场。因为那才是每时每刻都有女性被牺牲的地方。

 

空山:你在自己的生活中目睹过哪些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男性利用自己性别特权或者女性利用自己性别特权的时候?

 

胡自信:可能我圈子比较窄,暂时没有看到。但你所能想象到的社会事件,都与这种男权主义有关,都是它的辐射。就像最近那个养父性侵养女的事件。

 

小白:我身边很少,可能我是学艺术的,朋友也都比较开放。

 

但有一次,我一个女性朋友跟我看《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她说,那个女生是活该,因为她穿成那个样子在街上走。我当时很震惊,这个很典型。

  

空山:在生活中和网上,有没有你比较反感的关于平权的论调、措词以及种种?

 

可爱:“田园女权”我觉得就是不太舒服吧,还有“男德”“女德”。

 

马天力:无差别的给人贴“直男癌”标签,所造成的社会伤害。

 

我前年拍纪录片,去了很多的大型工地,全部都是理工科毕业土木、电气化的那些男生,一年大概能回两次家。

 

他们维持着水电供应、公路铁路运营,但基本上没有话语权。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

 

有的时候刚要说点什么,就直接被直男癌封条把嘴封上、拉黑了,还包括军人,占大比例的这个团体在整个文化场上是禁声的。

 

他们会被不加区分的直接归为一个群体,然后就消失了。但其实他们是丈夫、父亲、家庭里的主力。

 

你不关怀他们,他在文化上基本不考虑进步了。这是内容互联网化之后,一种隐形的不平等。用戴锦华的话来说,就是未经讨论,直接被覆盖

 

胡自信:我现在的观点是,你越强调,越显现你内心的不自信。强行提,会遭到一些中立派的反感。

 

另外,我们中国就不跟外国比,就跟国内以前比,平权至少是一个向上升的水平。但向上升,绝不是天天喊口号得来的,不是通过给《余欢水》打一星得来的,应该用行动来消除偏见。

 

小白:有一个点,在争取平权时,不管男女,都过于强调自己失去的利益,然后大家互相反驳,最后就会导致一个恶果,就是那谁也别讨论了,大家都一样。

 

07

回归作品,《余欢水》打分环节

 

胡自信:之前四星,前两天改成了五星,我觉得它有些剧情的反套路做的不错,我很久没看国产剧了。

 

可爱:6~7分,余欢水的起起伏伏就是靠偶然串起来的,没有特别明显的成长,又有很爽文的感觉。

 

胡自信:补充,这个剧还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它短。希望以后国产剧能有越来越多的短剧,真的,超过三十集的我都不会看。

 

小白:我现在也很少看长剧了,短剧很好,我觉得这部剧可以更好。想做一个荒诞喜剧,不够荒诞,前面又贩卖焦虑的感觉,前6集跟后6集不太搭,后来给改成了6分

 

空山:前面很有现实主义的味道,后面就变成一个闹剧了。

 

胡自信:原著我都看过,我觉得这对父子编剧是无敌的。王毛老师把大框架捋好,王磊把现代社会上一些议点、热点塞进去,天衣无缝。

 

你们说到闹剧问题,前后割裂,但劫匪戏有必要,因为余欢水低谷过、高峰过,下面一个冲突你告诉我应该怎么办?他一定要加一个非现实向的东西,一个劫匪来把人性给剖一下。

 

小白:有点没处理好吧,没有拔上去的感觉,但每场戏都挺好的。

-END-

本文由第一导演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