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外滩大会再度在上海揭幕。作为金融科技行业的盛会,这次的外滩大会,有近20位“两院”院士,以及诺贝尔奖和图灵奖得主参会。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外滩大会的意义在于“看见”。在外滩这个见证着中国近现代变迁史的重要地标,外滩大会是一场聚焦“金融+科技”,由人类探讨科技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与责任,致力于推动金融科技和前沿科技探索的一次盛会。据观察,本次盛会在进一步释放出上海作为科技人文城市的
时隔三年,外滩大会再度在上海揭幕。作为金融科技行业的盛会,这次的外滩大会,有近20位“两院”院士,以及诺贝尔奖和图灵奖得主参会。
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外滩大会的意义在于“看见”。在外滩这个见证着中国近现代变迁史的重要地标,外滩大会是一场聚焦“金融+科技”,由人类探讨科技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创新与责任,致力于推动金融科技和前沿科技探索的一次盛会。
据观察,本次盛会在进一步释放出上海作为科技人文城市的魅力的同时,也展现出了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新应用、以及以数字经济、数字金融为代表的科技产业的新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大会释放的信号,也可以预见人类科技进步到技术应用、产业实践可能遇到的挑战。
科技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其中的五大亮点,分别包括关注度最高的人工智能与大模型、创新产业实践、人文特色、数据技术以及展会与集市,并释放出多重信号。据了解,除了干货十足的主论坛外,36场见解论坛将汇聚全球超500位有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和专家学者,围绕科技、产业、人文等话题,聚焦人机智能、大模型、抗量子密码、分布式数据库、Web3.0等前沿科技,展开深度探讨交流。
而在展会现场,展示由支付宝联合平头哥、阿里云等多个合作伙伴推进基于硬件环境的安全支付解决方案——“支付芯”,也让国内外参观者对于金融科技的进步“大开眼界”。
不过,在技术方面,人类科技不断进步、技术不断创新,也带来了可以预见的挑战。例如,“机器学习泰斗”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迈克尔·乔丹在外滩大会题为《新兴人工智能系统的挑战——量化不确定性》的主旨演讲中表示,金融科技归根结底讲的是不确定性的技术。如果不确定性应对不好,你不可能有非常好的金融科技技术。
将迈克尔·乔丹的这个观点放大到整个科技领域,他认为同样如此。例如,对于人类畅想的,未来有朝一日机器是否会代替人类,迈克尔·乔丹也直言不讳地表示:“当前谈论技术时,总是谈到用机器替代人,但我认为不是这样,我们应该将技术看作是一个工具来赋能人类,而不是所谓的超级电脑智能。”
乔丹认为,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集体智能体,也可以去解决这个不确定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不确定性,能够有集体的去中心化的系统帮助我们有效应对日常和世界当中的不确定性,这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科技的发展并非一马平川,而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产业实践成热议话题,技术走向应用仍存障碍
据观察,产业实践成为本次盛会的关键词,更是科技企业不约而同关注的焦点。所谓的产业实践,就是将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业生产、商业活动中。
以今年大行其道的AI大模型为例,金融科技企业对AI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应用,普遍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例如,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在谈到AI大模型时表示,借用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博士的论述,这是新时代的序章,真正开始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井贤栋还表示,各种大模型如雨后春笋,类似于iPhone时刻,会重构很多商业,并且会渗透到传统的客户运营、市场营销、销售等业务中,为企业发展的各种场景,带来更深刻的影响。
与此同时,有了大模型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加持,企业升级商业模式、加速数字化进程也可成为了可能,相关技术与应用,甚至有望为行业乃至产业带来革命。只是,当AI大模型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后,未来走向将会如何?在本次盛会上,关于“规模化应用后,生成式A将何去何从?”也成为热议话题。
对此,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倪以理在外滩大会现场预测,生成式 AI 的技术风暴有望开启一场关系到未来8-10年的新一轮技术和产业变革。“AI 对全球经济的潜在收益将达到 25 万亿美元,是当前所有企业最重要的赛道之一,但这个时代刚刚开始。”他举例说道。
实际上,倪以理的预测并非毫无根据。有数据显示,在高科技行业,该技术每年可以额外创造 2400 亿至 4600 亿美元价值;在零售和消费品领域,每年可达 2400 亿至 3900 亿美元;在整个银行业,每年可达 2000 亿至 3400 亿美元。
可以预见的是,在生成式AI大幅促进生产力提升的同时,也会带来新的工作岗位与就业机会。而在垂直产业,与AI有关的金融业务也将从中受益。例如,据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发布的银行数字科技五大趋势中,AI风控、数字员工、边缘物联等三个趋势都与AI有关。
不过,科学技术从研发到应用,天然存在着一定的鸿沟,要实现商业化运营,更是会遇到重重障碍。
仍以目前最炙手可热的AI大模型为例。自2022年底以来,AI大模型的热潮席卷全球,国内的AI大模型市场更是风起云涌,半年多的时间,全球就涌现了近百家公司、机构研发并推出大模型相关的产品。公开数据显示,全国有至少130家公司研究大模型产品,其中做通用大模型的有78家。
只是,“一窝蜂”式的涌入,也让行业逐渐呈现出“华而不实”、“同质化严重”、“产业应用价值低”、“商业化困难”等一系列的弊端与问题。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CAAI监事/Fellow钱锋提到,AI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融合行业数据与知识的工业智能大模型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AI作为新兴技术,由少数玩家参与到众多企业入局,并非偶然。但是,当前太多AI大模型产品,都难逃蹭热点、炒概念之嫌。而真正在商业实践、产业实践中,能够跑出一定的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型的,却凤毛麟角。
对此,业内专业人士也高声呼吁,追赶趋势并不是创新,各取所长,充分借势才能让科技进步真正为人类所用。而对于烧钱研发大模型、推广大模型产品,也并不适合每一家公司。
因此,有行业专家提醒创业者,对于初创公司,在这个尚未看到商业化前景的赛道,更是需要十分谨慎。而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大模型需要找到适合的场景,才能发挥其应用价值,垂直细分才是大趋势。
例如,蚂蚁集团副总裁徐鹏基于自身业务场景,分享了蚂蚁在基础大模型上的探索与实践。他介绍,蚂蚁的业务规模为AI提供了足够丰富的场景去优化模型,通过自研的分布式训练与推理引擎,算力的使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比算力的提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通过为用户提供高附加价值的服务,从而覆盖成本过高的问题,或许才是AI大模型走向商业应用的正确方向。
而随大流的概念炒作,则与人类科技进步的方向有些背道而驰。由此可见,未来智能科技如何由技术走向应用、实现产业创新实践,以及将相关技术应用到商业实践中,实现规模化与商业化,都将是科技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科技与人文如何平衡?可持续发展成全球共识
近年来,循环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等关键词一直被高频提及。在科技进步的同时,如何保障绿色环保、节能低碳、健康安全的人居环境,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成熟、相关数据的获取越来越便捷之时,人们的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如何得以实现,以及残障人群等弱势群体如何公平地获得科技普惠等,都是人类科技进步需要共同关注与探讨的话题。
实际上,在这次外滩大会上,“人文”这一关键词也将贯穿大会始终。据了解,本次大会在各种论坛与展会以外,同时设有“可持续发展篇章”,重点关注社会责任、风险应对、ESG、科技伦理、消费者权益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就业和人才发展等话题,帮助社会更好地适应数字革命。
人文关怀还体现在大会的细节上。例如,上海正在通过建设各类无障碍设施、优化少数群体保障体系、丰富少数群体文化生活等智能科技与人文服务“多管齐下”的方式,着力建设无障碍智能社会。在这样的理念驱使下,人工智能更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和期望,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个性化的服务,促进社会的包容和可持续发展。
只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人文关怀的落地,并非一蹴而就。无论是将智能科技应用到更多生活场景,还是将智能科技覆盖到更多人群,人类所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未来可谓任重而道远。
结语
三年前,第一届外滩大会召开的同一年,OpenAI发布了新模型GPT-3。三年后,基于AI大模型的各种应用产品已层出不穷,并逐渐走向成熟,应用落地、产业实践也指日可待。由此,也足见在智能科技的加持下,人类进步的速度可谓“一日千里”。
而本届外滩大会,便是这三年科技进步成果的集中展现,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正如这次会议的主题:“科技,创造可持续未来”。
只是,好事多磨,金融科技行业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注定不会是一片坦途。不过,在科学技术为我们所用面临重重障碍之时,相信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未来依然可期。
作者:尼古
编辑:尼克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科技四少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文章提及或者展示关联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