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重要时刻,可别说错了话。
观点 / Sophie 主笔 / 阿畴 责编 / 黄静
以下是这篇重发文章正文。
人生的重要时刻,可别说错了话。
什么是人生的重要时刻?
你辛辛苦苦干了一整年,在年终总结时,因为说错了几句话,年终奖缩水了。
你公司下个月资金链就断了,在融资路演时,因为关键信息没说明白,合作黄了。
你和团队攻坚了大半年,终于把新产品做好了,在发布会上,因为亮点没展示出来,产品凉了。
每一次演讲几乎都是人生的重要时刻。
在这样的时刻,你说话的水平常常影响他人对你的认知。
我们该如何开场?如何结尾?
如何高效地沟通、表达?如何设计演讲的逻辑结构?
前段时间,刘润读书会直播间邀请到Sophie老师。她是《PPT演讲力》、《关键演讲》的作者。曾任上市公司海外销售经理,拥有非常丰富的PPT实战演讲经验。曾受邀到北京、上海、深圳、墨尔本、悉尼、温哥华、多伦多等多个城市授课70余场,学员数万人,遍布腾讯、阿里等企业。
她在直播中分享的演讲经验,非常接地气,很贴近实战。很有启发。
我把书中和直播中的收获分享给你,希望能对你起到帮助。
利他思维:只有从观众的利益出发,才会到达演讲者的目标
请问:准备一场演讲,最开始你要做的是什么?
是确定演讲主题?上网下载PPT模板?还是学习大咖的演讲视频?
以上,都不是。
你首先要做的,是知道你的观众是谁。
因为你只有知道观众是谁,才能有针对性的准备内容。
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只有一个:这个演讲跟我有什么关系。
比如老板听你演讲,关心的是结果;投资人听你演讲,关心的是企业健康状况;员工听你演讲,关心的是他能不能多加钱。
演讲,只有从观众的思维出发,才会到达演讲者的目标。
演讲,就是一场利他游戏。
怎么做?
第一,利他,你要长出三只眼,讲观众关心的内容。
三只眼分别是三个视角:
演讲者视角=你想说的(我好)
观众视角=观众想听的(你好)
上帝视角=场合需要的(大家好)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绞尽脑汁去想请假的理由。比如什么马桶堵啦,身体过敏,路上堵车......其实,这些都是你想说的理由,其他人并不关心。
其他人关心什么?
在“请假”这场演讲中,观众视角是老板,老板关心的,是你会不会因此耽误工作进度。
上帝视角是公司,公司关心的,是你没来你的工作怎么办?毕竟一个萝卜一个坑,你请假之后要怎么调配资源,让谁去顶替你?
长出三只眼之后,你会打开更大的视角,看到更多的演讲对象,然后针对不同的演讲对象,说他们想听的内容。
以前请假模板:老板,我今天有事,请假一天。
长出三只眼后:
领导,周五我想请假去陪孩子打疫苗,目前我手上有工作1、工作2、工作3,这段时间,我会加班争取周四完成工作1、工作2。我已经请同事A帮忙盯着工作了,周五我手机畅通,随时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同步处理工作,工作3不会有影响,请您放心。
用三只眼做演讲,会是一场大格局的演讲,这对于“一只眼”的演讲来说,是一种降维打击。
第二,利他,是我们要说人话。
越是专家、专业人士,越不会“说人话”,因为他们会出现“知识诅咒”。
什么是知识诅咒?
一旦人掌握了某种知识,就很难站在没有掌握这个知识角度,去思考、演讲。
掌握知识的人,很容易产生一种想法:我都讲这么明白了,你怎么还不懂。
那怎么破解?Sophie老师在书中列举了三种方法,由于篇幅有限,我就举一个:
可以善用“通俗来说”。
乔布斯在介绍第一款iPhone的时候,他没有直接向大家介绍这是一款智能手机,而是说“一个大屏的ipod+一个手机+一个上网的浏览器”。
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因为他知道,当时除了他的团队,没有人知道智能手机是什么。
也可以善用类比。
经济学家周金涛说过一句话:人生发财靠康波。
什么意思?很多人并不理解这句话。
这时候,作家阿秀站了出来,做了个类比。
说有三个人坐电梯去顶楼参加活动,一个人在原地跑,一个人在仰卧起坐,一个人拿头撞墙。
等他们到顶楼之后,主持人问他们是怎么上来的,一个说跑步上来的,一个说仰卧起坐上来的,一个说撞墙上来的。
旁边有人就看不下去了,说,拉倒吧,你们明明是坐电梯上来的。
如果你要解释康波,你就要解释经济周期,解释经济周期,就要解释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但如果你用一个类比,打了一个比方,说康波就是坐电梯,那对方理解成本一下就降低了。
Sophie老师把这个方法叫做旧知换新知,用观众已知的事物去解释未知的事物,当两者越相近、越有联系,陌生的知识越容易被理解。
最好的演讲是利他的,最好的人生也是利他的。如果你做一件事,是通过给他人带来价值而获利,那这件事能做很久很久。
当我们有了利他的思维,下一步就需要包装演讲的内容。
演讲内容该怎么包装?
系统思维:演讲之树,最好的浇灌时间就是现在
Sophie老师说,可以把演讲看成是一棵大树。
如果把演讲比作一棵大树,那树干就是你演讲的主题,树枝是你演讲的逻辑,树叶是你演讲的故事,果实是你演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树根就是你演讲的能量。整个演讲就是一个大树模型。
如何去种一棵演讲之树?
Sophie老师没有直接说一棵树是怎么种出来的,而是向我们演示了一棵树是怎么被种坏的。就像查理·芒格一样,他总是逆向思考问题,别人都关心怎么在股市赚到钱,而他好奇大部分人是怎么在股市亏钱的。
那一棵演讲之树,是怎么被种坏的?
树干:主题不明,就是主题假大空
如果演讲主题假大空,就很难吸引观众。观众没被吸引,自然不想去看,就算看了也记不住。
什么是“假”话?喜欢用形容词,比如我很厉害。
什么是“大”话?演讲的对象是所有人。
什么是“空”话?就是抽象,听不懂。
对付“假、大、空”,最好的办法是“真、小、实”。
“真”是要用数字/背书/故事替换形容词。“小”是要用“目标人”替换所有人。“实”是要用具体代替抽象。
Sophie老师分享了她在港科大读MBA时的故事:一位讲风险投资的老师,他第一堂课就做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演讲:他说,你们只要完成我的课程,你就相当于拥有了一年的风投经验。以后你要去找和风投相关的工作,面试被问到的90%的问题,都能在我的课堂里找到答案。
我的课相当于一年的风投经验、解决90%的面试问题是“真”,和你未来工作相关是“小”。演讲的主题明确、清晰,你不用硬塞知识给学生,他们也会主动喜欢上你的课。
树枝:逻辑混乱,想到什么说什么
为什么会逻辑混乱?
Sophie老师总结了一个公式:没逻辑=没重点+没条理
1)没重点,就要先说结论。
我们平时思考,讲话都习惯说:因为这样,所以那样。用这种逻辑说话,对方需要听完内容,才知道你想表达什么。
但是演讲不行,观众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或者是耐心听你把话说完,你一开口就要告诉观众,你想说什么。
先说出你的演讲和他有什么关系,他才有可能跟着你的演讲思路走。
比如你想要说服老板给你增加人手,与其铺垫一大堆理由,说你忙不过来,会导致任务延期等等。
还不如换成老板关心的事情,比如增加了人手会不会给他带来业绩增长。
Sophie老师分享了一个要资源公式:业绩目标+请求资源+预测回报。
你可以和老板说:为了实现公司营业收入1亿元(公司目标),我们渠道部门计划新增10个分销商(部门目标对齐公司目标),需要招聘一个资深、有资源的渠道BD(商务拓展),总包薪酬为50万元。按每个分销商贡献200万元营业收入来计算,10个新分销商就是2000万元营业收入。用50万元的投入成本,带来2000万元新增营业收入,还是很值得的。
你的目标是要人,当你和老板说花50万雇一个人能增加2000万的营业收入时,成功的概率是不是会更大一些?
2)没条理,归纳三点。
演讲没条理,可以试着把内容分类。
那怎么分类?
一般来说,人最多能记住7类,像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赤橙黄绿青蓝紫......一旦7类,大脑就容易遗忘。
分7类是极限,分3类正好,也最容易被记住。
分3类的方式有很多,和你分享两种:
你可按照时间分:过去、现在、未来。
也可以按对象分:从产品角度、从商业角度、从用户角度。
分好类之后,每一块你都可以提取一个关键词,然后每个关键词再讲一个故事,利用故事强化你的条理。
比如,2015年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就用“使命”“用心”“向前看”三个关键词对应了三个故事,讲他创立Facebook的心路历程。
猎豹CEO傅盛的演讲“我为什么不顾一切地努力”,也同样用的是三点式逻辑。
“我想讲讲,关于我努力的三个故事:恐惧、委屈、攀比……我的人生到今天,觉得能够看到的自己最大的财富,可能就是我终于越过了恐惧,越过了委屈,越过了攀比。”
树叶:老生常谈,只讲道理
小的时候,以为有理就能走遍天下。长大后,才发现很多人并不讲理。
那些你以为的道理,对方其实并不想听。因为他也有自己的一套道理。
Sophie老师说,没有一个道理可以击败另一个道理,只有故事可以。
要怎么去讲好一个故事呢?
我们可以多用掉山洞情节。
在武侠小说中,让你印象深刻的,一定是主角“掉山洞”的情节。
一般来说,掉山洞情节主要分为三个场景:
开头,掉进山洞。有一天,有件事打破了你平淡的生活,你不得不面对一系列的挑战、烦恼和困境。
中间,修炼中。主角在洞中醒来,发现旁边是一本武功秘籍,然后开始十分辛苦的修炼过程。这部分是重点,几乎整个故事都是在讲述你地挣扎和斗争史。切记,不要让胜利来的太早、太容易。
结尾,爬出来。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走向人生巅峰。
Sophie老师用海蓝之谜的品牌故事来举例:
(掉山洞里)物理学家麦克斯·贺伯博士(Max Huber)在为NASA工作时,因火箭燃料爆炸导致脸部严重灼伤,经过无数次地求医都无法除去烙痕。
(修炼中)贺伯博士辞去了工作,把自己家里的车库改成了实验室,亲自投入了研究开发,历时12年、6000次实验之后,在1965年发明了“海蓝之谜”。
(爬出来)神奇的面霜“海蓝之谜”让贺伯博士的皮肤重新变得细滑、健康,被称为“面霜之王”。
这也是为什么,马云会经常提起他高考三次失利;可口可乐会提到第一年只卖了25瓶;俞敏洪说自己在北大贴小广告被抓。
因为山洞的故事越深、越黑、越离奇,大家越会关注你。
树根:紧张怯场,大脑一片空白,语无伦次
一上台,手心冒汗、大脑空白、心脏突突跳,要怎么办?
在演讲前,你要知道一件事,没有一场演讲是即兴表演,你每一次演讲,都藏着你读过的书、去过的地方、遇见的人。
准备的越充分,时间越久,你的紧张感越低,对整场演讲的把控能力就越足。
那我们要怎么准备呢?
1)提升实力和准备到位。
①写逐字稿,把你要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记下来;
②对着PPT念两遍逐字稿,把书面语改成口语,把长句改成短句,把单音词改为双音字(曾→曾经);
③脱稿讲三遍;
④手机录音讲一遍;
⑤对着别人讲一遍;
⑥提前到现场再过一遍逐字稿。
2)和紧张做朋友。
心理学有个著名的心理实验,叫“不要去想粉红色的大象”。志愿者被带到一个空房间里呆上一小时,然后实验人员不断暗示“不要去想粉红色大象”。事后,每一位志愿者都表示,在一小时之内,都看见了粉红色的大象。
其实紧张也一样,你越是让自己不想,紧张越会钻进你的脑子里。正确地做法应该是和紧张做朋友。面对它,才能战胜它。
3)不怕输,你才不会输。
4)永远不要在陌生的地方演讲。
5)无我,方能无惧无畏。
很多演讲者都喜欢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我讲得好不好?观众喜不喜欢我?我没讲好怎么办?
Sophie老师说,如果你过多地关注自我,就会超级紧张。我们可以尝试着把关注点放在观众身上。
演讲的英文单词是Presentation,里面的Present就是“礼物”的意思,我想送给观众什么礼物?传播一个好思想?分享一个好干货?......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会迫不及待地要告诉观众这个好消息。
果实:毫无影响,演讲没有记忆点,就无法传播
大树的果实,要想被动物吃掉,那果肉就要香甜。
同理,一场演讲想要让别人传播,那你的内容也要香甜。
怎么制造“香甜的内容呢”?
Sophie老师推荐了一个工具,听觉锤。
就是一个可以被观众传播的金句、口诀、行动和表单。
比如罗振宇老师每年的跨年演讲,最后一句话必定是金句。
2015年:没有任何道路通向真诚,真诚本身就是道路。
2018年: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2019年:一个人的梦想只是梦想,一群人的梦想就能成真。
好的听觉锤,不仅能拉高整个演讲的格局,还能实现二次传播。
每一次演讲,都是你人生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时刻,你需要拥有利他思维,系统思维,这两种底层思维。(Sophie老师在书中介绍了四种思维,本文只列举了其中两种。)
利他思维告诉我们,只有从观众的利益出发,才会到达演讲者的目标。
系统思维告诉我们浇灌一棵演讲之树,最好的浇灌时间就是现在。
每一次演讲,都是你个人品牌的一次路演。
演讲的内容,都藏着你读过的书、去过的地方、遇见的人。
愿你每次演讲都能展示最好的自己,愿你在重要时刻都能赢。
祝福。
*文章为Sophie独立观点,仅供参考。
《难走的路,从不拥挤。》
《怎么做职业规划?》
《分享这5个基本的底层逻辑,请笑纳》
品牌推广|培训合作|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