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资本追逐加码,「保康养」成险企未来的底牌?
金融 耐心资本追逐加码,「保康养」成险企未来的底牌? 金融 | 2024-06-26 20:48 耐心资本追逐加码,「保康养」成险企未来的底牌? 深眸财经

保康养产业蓬勃,险企积极布局,市场需求旺盛。

作者:江夏

原创:深眸财经(chutou0325)

国人对保险的认知提升,从A股5大上市险企的保费规模增长量,可见一斑。 

日前,从5大上市险企公布的保费收入来看,今年1-5月,中国平安约39975.54亿,中国人寿约4157亿,中国太保约919.24 亿、中国人保约3481.2亿、新华保险约785.69亿,保费收入规模整体同比都在增长。 

另一边,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人,老龄化成为客观现状。 

两个趋势相汇,各险企在健康养老赛道狭路相逢,“保康养”产业融合成为确定方向。 

实际上,从2013年养老产业迈入黄金时代开始,国内险企便就加速布局康养产业,目前也已产生成效。 

其中,有关康养板块,中国平安2.32亿客户中近64%同时使用了相关服务,23年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超73%。 

如今,经过整整十年发展,各险企们的“保康养”业务版图究竟如何? 

01

保康养产业融合趋势已成

从业务模式上来说,保险行业与康养产业较为契合,一方面,险企可以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障服务,为客户提供养老规划和财富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客户提供的保险资金,属于作为长期、大规模、稳定投资回报的耐心资本,和康养产业资金运营模式、周期特征都较为匹配。 

因此,选择康养赛道作为产业链的延申,成为险企的共识。 

目前,各大险企,采用多种方式来融合康养业务。 

首先是通过股权投资的轻资产方式,直接收购运营状态良好的中小型养老院,包括中国人寿、泰康人寿、中国太保等险企。 

2022年10月,中国人寿公告,旗下大养老基金向集团公司收购国寿 (天津) 养老养生投资有限公司99.99%的股权。该目标公司主要负责建设及运营位于天津市的养老社区项目,占地面积7.4万平方米。 

同年12月,泰康人寿约以5.93亿债券资金收购上海乐颐养老服务有限公司100%股权。 

2023年3月,中国太保旗下太平人寿,全资收购广州仁和颐家和园养老社区项目,距离此收购不到半年,去年9月,中国太保公告以20.85亿元收购北京当代时光里养老社区。 

                                                                           图:当代时光里(源自网络)

其次,是通过重资产投入模式,自建运营养老社区,采取该种模式的,更多是资金雄厚的中头部险企。自建自营模式,能够让客户在养老资金积累期就锁定优质康养资源,一站式衔接后期服务。 

在前不久的陆家嘴论坛“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全体大会上,中国太保赵永刚透露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保险行业已建成运营养老社区30多个,运营床位超过2.8万张,进入长期运营阶段。 

此外,通过与医院合作的模式,让保险成为康养产业与医院衔接的桥梁,利用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康养产业,拥有更高阶的服务资源,也就拥有了更高阶的客户谈判筹码,同时提升客户获得感。 

像头部险企中国平安,宣布已经与超国内3.6万家医院以及所有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达成合作,构筑平安专属医疗资源库。同时,海外合作医疗机构也在扩大覆盖范围。 

实际上,目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泰康保险等大型险企都已经成熟布局康养产业。另外,合众人寿、大家人寿、国华人寿等中小险企也在加码进程。 

其中,数据显示,泰康之家已在32个城市布局了37个项目。截至23年9月底,大家保险已在全国11个城市布局13个城心医养社区、6个旅居疗养社区。 

在从保险到康养这条路径下,除开养老资源扩张之外,目前“保康养”融合已经给各险企带去实际效益。 

其中,中国平安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公司2.32亿客户中近64%同时使用了医疗养老生态圈提供的服务,其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约5.59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的个人客户的1.6倍、3.5倍。 

中国太保财报显示,2023年,公司“太保家园”深耕“颐养、乐养、康养”三条产品线,已落地12城14园,相关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为109.62亿元,同比增长 19.1%。新业务价值率13.3%,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 

因此,从目前各大险企的布局和成果来看,“保康养”产业版图气候已成。 

02

多方提前布局未来

资本是逐利的,虽然康养产业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且部分养老险企仍处在亏损中——综合统计,包括平安养老、太平养老等在内的9家养老险企,今年一季度净亏损超4亿。 

但从近期的动态来看,“保康养”产业链仍在吸引国内“耐心资本”投入。 

4月,泰康养老获得集团20亿增资,是自2023年4月、8月两次获注资以来,泰康养老再次获得增资。 

需要注意的是,除开国内本土资金看好之外,海外资金金融机构也是十分看好该赛道。 

5月,中国太保获得比利时富杰10.75亿太平养老增资。 

6月,国民养老获得Allianz Global Investors GmbH (安联投资) 2.84亿战略投资。 

为何海内外资金均看好这一赛道? 

除开资金着眼未来长期收益之外,道理很简单,市场源于需求。 

从需求端来看,养老焦虑呈年轻化趋势。《2023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商业养老险在未来计划购买的险种中,排名第二。 

因目前老龄化加剧导致社会保障体系承压,消费者养老焦虑带动商业养老险和长期护理险销量增长。虽然当前商业养老险购买的主力军,仍为高收入的中年人群;但在未来1-2年内,20-30岁的年轻人计划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比例最高。 

结合目前不婚化、长寿化、少子化趋势,多数高收入、高学历、高城市的“三高”群体开始考虑养老问题,提前规划预算支付险金为养老保障。 

这一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动“保康养”产业融合,在供给端,险企推动产品功能多元、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全家庭发展,同时孵化涵盖生活护理、生活管理和医疗服务等全方位的专业团队。 

也就是说,“保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是资本、险企、年轻人多方提前布局未来的统一结果。 

此外,站在政策角度,亦是鼓励支持险企投入布局康养事业。 

然而,虽则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哪条是最优路,行业似乎还在持续探索中。 

03

渠道产品之外的生态圈方法论

此前,险企多年竞争围绕“渠道+产品”展开,结合时兴的各种互联网、AI、大数据等技术,驱动营销、产品、品牌等创新迭代。 

当然,也获得较好的市场结果。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12万亿元,同比增长9.14%。 

不过,特定市场采取特定战略,因地制宜,比如场景化是“保康养”产业链核心关键词之一。 

首先,场景化思路方面,城区、郊区、旅居、居家等不同区域场景,提供不同服务配置,专人+照料+养老设施+医院+适老化家居等,多层次组合,同时综合资金、资源投入规模、周期测算最佳比例。 

其次,“保康养”客群需要分层精准定位,包括高净值、中产、小型家庭规模等,建立差异化优势,同时,除了前端获客投入之外,中后端的服务团队建设不能掉链子。这一点,中国平安、中国太保等头部险企,因此前长期布局,暂获先发优势。 

像中国平安针对“居家养老”这一场景需求设计,相关服务已覆盖全国54个城市,累计服务超过10万人,在行业里面较为领先。 

此外,规模化思路也是顺势而为。 

经过十年发展,同时在资本推动下,“保康养”产业链上同样会出现大量并购整合、优胜劣汰和重新洗牌阶段,市场会向规范化、连锁化发展,而目前,资本正热,显然是规模布局和产业重组的好时机。 

整体来看,其实是用生态建设思路来做“保康养”产业,而生态圈内各元素,包括养老社区、平台、服务团队、医疗机构、资金资源、客户等等,是一个立体式、综合的生态圈层,不能以简单的渠道+产品这两条传统发展思路来看待。 

至于未来“保康养”赛道,谁能主先锋,其实相应格局跟现有险企市场竞争格局相比,并不会有太大变率。 

从险企现有竞争格局来看,因行业壁垒高,实行严格拍照管理,且经过多年发展,行业竞争格局比较清晰,目前成规模的险企并不多。 

如果以2020年的保费收入计算,寿险领域国寿、平安、太保、新华四家相对领先,合计市场份额接近50%,财险领域人保、平安、太保、国寿四家相对领先,合计市场份额接近70%。 

而“保康养”这一产业融合赛道,严格来说,“保”是前排驱动因素,险资是建立运营“康养”的保障。 

从这一角度考量,“保康养”想出新“黑马”面孔,难。但对于现有险企而言,想要在接下来的百年甚至更多年提升市占率、市场份额,那么“保康养”是无法舍弃的一张底牌。 

*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深眸财经”(ID:chutou0325),作者:关注保险的

-END-

本文由深眸财经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