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是怎么打开的?
看点 格局,是怎么打开的? 看点 | 2023-04-24 10:34 格局,是怎么打开的? 刘润

格局,不应该,也从来不是一个虚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可以被改变的。

前几天,一个学员和我聊天,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现在一看到‘格局’两个字,都想吐了。”

为什么?因为看得太多了,多到泛滥。

好像但凡遇到个什么问题,都能把 “格局”套上当答案。

为什么员工会留不住?格局不行。为什么创业会失败?格局不行。为什么融不到资?格局不行。为什么赚不到钱?格局不行。

格局不行、格局太小、格局得打开……

我同意,我明白,想做大,格局得打开。

但是,到底,什么是格局?怎么做,才能踏踏实实地把格局变大?

这是个好问题。格局,不应该,也从来不是一个虚的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可以被改变的。

今天,就把我的一些思考和你分享,希望对你有启发。

什么是格局?

都知道,格局是个好东西。

刘强东曾说:我高考志愿就填了2个地方,北京和上海。因为我坚信,在那里我能看得更远,可以走得更远。

马云也曾说:我们都看书,但除了看书还要去外面多走走,多见人。我去达沃斯见索罗斯,问他对金融危机的看法,他的观点就和媒体上说得不一样。因为看问题的高度不一样。

所谓打开格局,就是走得更远,看得更高。

但是,在打开之前,起码得先做一个功课:想清楚,你要打开的“格局”,到底是什么?

和所有的空间一样,格局,一般可以被分成这三个维度:长、宽、高。

对象的广度、时间的长度、产品的深度。

我们一个一个说。




交易对象的广度

提问,什么叫“格局大”?

比如,同样是卖菜,有的老板会顺手送你一大把葱,有的老板连你问都不一定送,得和你另外算钱。你说谁的格局比较大?

明白了,所以格局大,就是大方的意思,对吗?等等,不一定。

如果真的这么理解,那不但送葱,连菜都免费送的老板会不会格局更大?但以这种方式来理解格局,打开格局的话,这个摊子还怎么开下去?

大方,只是大格局的一个现象。而大格局的本质,在于更大的利益。

不送葱的老板眼里,看到的交易相关方,很可能就只是“你”和“他”两方。所以这把葱就变成了一个零和博弈的生意:送你,他就少赚了。

但是,在送葱的老板眼里,这场交易的相关方,很可能最起码有三方,“你”、“他”和“竞争对手/隔壁摊贩”。如果“隔壁摊贩”不送葱,而“他”送了,那“你”就更大概率会在他家买菜,总有得赚。

因为眼里多看见了一个交易相关方:“竞争对手/隔壁摊贩”,心中的策略,手上的行动,生意的格局,都会截然不同。

所以,格局大的本质,不是“大方”,而是“大视角”,看得到更多、更复杂的交易相关方。

那,怎么才能在自己的生意里,看到更多、更复杂的交易相关方呢?

至少,可以先看五个。

被誉为“竞争战略之父”的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曾提出过一个经典的“五力模型”,这五力分别是: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同业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这五种力量,都会影响到生意的竞争环境和利润潜力。

而这五种力量的背后,是至少五类交易相关方:

供应商、购买者、同业竞争者、潜在竞争者、替代品。

每多把一个交易相关方看在眼里,你在棋盘上,都能多一个可用的棋子。

这往往也意味着,能多一些组合的打法,多一分腾挪的空间。

自然,你在空间上的格局就越大,在商业竞争中的胜算也能更多一分。

除了打开眼界,多考虑几个交易相关方之外,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打开格局?

不如,离开菜摊,去餐厅看看。




交易时间的长度

很多人在旅游景点吃饭,都怕遇到黑店被“宰”。毕竟这种事太多了,每一年都曝光,下一年都还有。

为什么?为什么会有“一锤子买卖”这种商业模式?那些景区的黑店不怕没有回头客吗?

这就是问题的重点:它还真不怕。

因为从一开始,黑店的逻辑就是:单次博弈。

看准了你只会来一次,宰得越狠,利益就能越最大化。

这,就是单次博弈的格局:只看眼前,只卖一次。

那什么样的餐厅,格局能不一样呢?那些做重复博弈的生意的。

什么意思?

比如,同样是开面馆,开在小区里的,显然比开在景区的更在乎“回头客”。因为靠的就是半径几公里的街坊邻居,口碑必须立下。

甚至,同样是开餐厅,开在景区里的连锁品牌快餐店,也比开在景区里的个体小吃店“安全”些。因为它必须要为整个品牌的形象负责。

不做一锤子买卖,是因为不止想要做你今天的生意,还想要做你明天、后天的生意。

李嘉诚就曾说,他和别人合作,假如他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拿六分就可以了。

为什么?因为今天你让别人多赚那一两分,那明天、后天,人们还会想要和你合作。

当一个人想着的,是要跟你做一辈子的交易时,他就是在时间维度上寻求更大的格局。

除此之外,要打开格局,还有第三个维度。




交易产品的深度

你在直播间买过东西吗?

经常听到一个说法:那些能疯狂带货的直播间,是有魔力的。

很多时候你一开始并没有什么想买的,只是随便点进去,但再出来时,总会带上一些走。

怎么做到的?只是因为主播的个人力量吗?当然不。

还有一个沉默的主力:货。更准确地说,是:选品的策略。

产品,是怎么影响格局的?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一开始,你可能只是看到有个2元秒杀毛巾的活动,天哪太划算了,不买简直说不过去。

进去直播间后又发现,那个20元的浴巾好像也很合算,反正也用得着,买到也是赚到。

刷到后来,发现他家还有200元的四件套,刚好换季,来都来了,干脆也整一套好了。

表面上看,一场直播下来,卖了几十种产品。但实际上,很多时候就是这3类东西:

2元,20元,200元。

毛巾,浴巾,四件套。

引流品,福利品,利润品。

2元的毛巾,可能亏钱,却能把你吸引进直播间。

20元的浴巾,性价比非常高,能让你来了多留会儿。

200元的四件套,就算只被部分进来的人买了,也能把货盘利润带起来。

这几种产品,类别不同,价位不同,功能也不同,但却被有策略地组合在一起,沉默却高效地提升了客单价。

除了线上的直播间,宜家的1元冰淇淋、外婆家的3元麻婆豆腐…也都是类似的打法。

这,就是格局的第三个维度:产品的深度。

产品的战略角色越复杂,深度就越大。

而通过调整产品的深度,你真正要做的,不是得到一个大棋盘,而是在这么多产品的组合里面,找到一个最终可行的、最优的商业模式。

这个商业模式,不是简单地把每个产品加在一起,而是不同产品互相打配合,我输送你流量,你补贴我利润。




最后的话

回到最初的问题:格局,是什么呢?

从商业的底层逻辑来看,格局就是你愿意在多大的范围里,与这个世界交易。

交易对象的广度、交易时间的长度、交易产品的深度,作为格局的三个维度,共同决定了格局的大小。

一步一步地拓展开,你的格局自然也就打开了。

如果还想要做得更好,建议你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脚踏实地,达成闭环。

祝你,走得更远,看得更高。

-END-

本文由刘润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