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有才爆火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人物 郭有才爆火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人物 | 2024-06-05 12:52 郭有才爆火之后,下一个会是谁? 刘润

五月份,最受关注的网红,大概就是郭有才了。

五月份,最受关注的网红,大概就是郭有才了。

这位晚上卖烧烤,白天直播唱歌的菏泽小伙,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抖音粉丝的数量,就从十万,涨到了千万。

一个月前,他一个人,拿着一支话筒,站在空旷的菏泽南站广场直播。一个月后,身边是一大群人,扎堆来蹭流量。走到街上,不少人的车里,就放着那首他翻唱的《诺言》。

很多人羡慕不已。说这下,郭有才可真算是名利双收了。换成是自己,就算有一天真的过气了,也知足。

从反诈老陈,到“挖呀挖呀挖”的黄老师,再到余文亮,秀才 …… 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似乎永远不缺像这样一夜爆红的人。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的身后,是不是有专业的推手?我是不是也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人?

和你分享一个观点。

在平台的算法加持下,几乎必然会出现一个又一个的“郭有才”。

什么意思?

假如,因为某些原因,你刚刚辞职,也想自己做自媒体,拍拍视频。请问,你会拍点什么呢?

可能,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比如,和上一份工作相关的内容,你知道不少行业内幕,拍出来一定很有价值。也可能,是自己喜欢的领域。比如读书,比如爬山。要不然,怎么能保持兴趣,一直拍下去呢。

擅长。喜欢。都很重要。

但在另一件事情面前,它们可能又都不重要。

因为,在目前的主流视频平台上,一个视频能不能火,有没有人看,不一定取决于你擅不擅长、喜不喜欢,但几乎一定取决于,用户喜不喜欢看。

只要用户喜欢看,视频的数据表现就会足够好。比如2秒跳出率足够低,比如5秒完播率足够高。这时,平台才会不断把它,放到更大的流量池里,让更多人看到。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一些比较热门的短视频,到2秒,5秒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转折,和精彩的画面。因为一定要吸引你持续看下去。

这就是目前,在不少平台的算法之下,内容和内容之间竞争的逻辑。

在这种竞争逻辑之下,你这一条内容做的好,用户喜欢看,看的人多,点赞的人多。是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你的下一条内容,也能如此,也会火。

因为,下一条内容,仍旧要和好几千条、好几万条视频,同时起跑。哪怕是之前关注你的用户,也很难优先推送。只有向平台证明自己的受欢迎程度之后,平台才会再次把它们,放入更大的流量池。

也就是说,每一条内容,都是独立的。每一场竞争,也都是独立的。

所以,每一位视频创作者,都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在每一条视频里,以“秒”为单位,吸引用户的注意力。

因为,用户多看的每一秒,都可能给你带来更多流量的分发。

那么,怎么才能让用户多看,从而获得更多的流量分发呢?

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视频新鲜,猎奇,甚至神奇。

“这个东西,我没见过”,是很多人把视频看下去的最大动力之一。

反过来说,只要一个人的内容足够新奇,他就有机会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量的流量。

这么来看,你,我,他,确实都有机会成为“郭有才”。

因为这种流量,就像一座被算法操纵的探照灯。

它会突然照到一个人身上。也会突然从一个人身上,转移到另外一个人身上。

比如,反诈老陈。警官直播,“感化”娱乐主播宣传国家反诈APP,真新奇。于是,一时间,抖音话题榜。微博热搜,全是反诈老陈的身影。

比如,张同学。随着魔性的音乐,张同学从大炕上一跃而起,到院里喂狗、养鸡 …… 一天的乡村生活,看似粗糙,实则洒脱。真新鲜。于是,大量观众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去。

又比如,黄老师。“在小小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特别魔性,几乎火爆全网。那段时间,不少人都会顺嘴念叨两句“挖呀挖呀挖”。

然后,然后 …… 终于,这座探照灯,离开了河北秦皇岛、辽宁大石桥、湖北武汉,照到了菏泽南站。离开了老陈、张同学、黄老师,照到了郭有才,照到了他那首《诺言》上。

这种被算法操纵,因为“新奇”,短期迅速聚集起来的流量,我称之为:探照灯式流量。

而具体被照到的人是谁,并不重要。反正,总有人会被照到。不是郭有才,也会出现一位李有才,王有才,赵有才。

在很多人眼里,这就是“今天这个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15分钟”。

成名,太好了。

但是,你真的想好了,要搏一搏这个万中无一的概率吗?你真的想好了,要工作、生活在“探照灯”之下吗?

我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位汽车行业从业者。

你看到不少人都在做自媒体。于是,你也注册了一个账号,记录自己对各家产品的看法,期待有天可以通过这个账号,认识更多业内人士,也提升自己的业绩。

可你发现,不管自己写的再专业,内容再内幕,也始终没什么人看。

直到有一天,某家企业出了大事,老板卷款跑路了。你一时手痒,写了篇文章,狠狠地吐槽了一波这位创始人。

结果,第二天早上一看,信息99+,都是点赞,都是私信。你惊呆了,也乐坏了。写热点的效果,原来这么好啊?

终于,你陷入了一个“追热点”的怪圈里。一做热点,你的数据就急剧攀升,一写老本行,你的数据就惨淡无比,根本没人看。

这可为难了。本来想写的东西,是汽车,怎么做着做着,成了追热点的号了?可如果一直写热点,不写汽车,这号也没啥用啊。

请问,这个时候,你是要追热点,还是坚持做汽车?

如果你选择了追热点,那么,即便是碰到了被“探照灯”照到的那一天,你也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因为这种流量,不会长久。

探照灯,会马上移走。等观众感觉你的内容不新奇了,没其它什么东西之后,人也就散了。

那么,如果我不想要这种探照灯式的流量了,该怎么办呢?

你会发现,办法很笨、很简单。就是踏踏实实地做汽车的内容,老老实实地积累,不断思考,写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直到有一天,算法也不喜欢你,流量也不青睐你,但依然有那么一群人,会把你找出来看。看看你说了什么。

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拥有了长期、稳定的流量。

这种不被算法操纵,因为“信任”,长期缓慢积累起来的流量,我称之为:篝火式流量。

让你的内容,就像黑夜里的一堆篝火,持续吸引找不到路的人,来你这里寻求温暖。

这种真正有价值的流量,应该是不追热点,却依然有人看的内容所带来的。

而这种篝火式的流量,也比探照灯式的流量,来得更靠谱。

这,或许才是平台赋予我们的,真正的机会。

很多人说,这是一个属于短视频和直播的时代。

这话一点没错。因为,每一年,每个月,甚至每天,每一分钟,都会有人,站在探照灯之下。

一方面,它给了很多人一个看似机会的东西。可另一方面,它也让我们对“成功”的归因,变得越来越简单。

无数曾经站在探照灯之下的人,拼命模仿着那天的自己,但却不知道,探照灯已经悄然移开。

无数梦想站在探照灯之下的人,拼命模仿着那天的他,却不知道,“新奇”这件事,大概率只能出现一次。

哎。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你说呢?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观点 / 刘润  主笔 / 景九  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静

-END-

本文由刘润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