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千万别和人性对着干
看点 做生意,千万别和人性对着干 看点 | 2024-05-20 13:20 做生意,千万别和人性对着干 刘润

做生意,千万别和人性对着干

春节期间,不少人在看完贾玲的《热辣滚烫》之后,备受鼓舞。

于是,他们在大脑中构想了一个“一年后拥有完美身材的自己”,然后花了几千上万,办了一张健身卡。

最终,在去了几次健身房后,他们发现:健身实在太累了,贾玲确实很厉害,自己真的做不到

一些人的健身卡,就此变成了洗澡卡。或者,出现在了家里的某个角落、各种二手交易平台上。

连带的结果,就是健身房行业较低的续费率,以及每年超过10%的倒闭率。

没办法,健身这件事,太反人性了。所以,健身房行业,做的也是典型的“反人性”生意。

那么,对于类似的“反人性”生意,到底该怎么干?

我想分享一个观点:反人性的生意,得用顺人性的方式去做,千万别和人性对着干。

生意,分2种

我猜,相比痛苦,估计没有人不喜欢享受、舒服吧?

这就是人性。所以,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生意,都在努力让你的生活,更舒服、更方便、更快乐。

比如,下班太累,回来就想躺倒一瘫。

那么,不妨考虑一下懒人沙发,再配上激光投影仪/超大屏幕电视上播放的电影,顺带点上一些炸鸡汉堡可乐这种幸福感拉满的食物。就问你,快不快乐?

再比如,大脑不想深度思考,只想要单纯简单的快乐。

那么,你可以打开抖音、快手、小红书,里面有八辈子都刷不完的信息流。它们高度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你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类似的例子,似乎能举出无数个。

这些想方设法取悦你的生意,统统在做一件事:顺人性

但是,人生不是只有舒服,你总会遇到一些事,它没那么让人舒服,但你还不得不去做。

比如,学习。

为了学会知识那一刻的短暂兴奋,以及你所憧憬的“走上人生巅峰”的明天,你可能要付出痛苦的漫漫煎熬。

类似学习这些的行为,有个特点:痛苦当下化、持续化;收益延迟化、未来化。

一句话概括为:反人性。

因为有这些痛苦、不舒服的存在,那些反人性的生意,天生就比顺人性的生意更难干。

那么,既然反人性的生意难干,那我直接去做顺人性的生意,不就好了吗?

如果大家都这么理性思考,那许多顺人性的生意赛道上,最终一定会人山人海,出现供给远大于需求的现象。

与此同时,那些难做的反人性生意,也依然有受众,存在没被满足的需求。

既然如此,一定会有人从顺人性的生意,切换到反人性的生意上来。毕竟,难做不等于不能做。

而且,不少反人性生意的从业者,自己本就是相关行业的爱好者。他自己有很大的热情,愿意投身其中。

假如,你也干了一门反人性的生意,你该怎么做,才能甩开你的对手?

健身房这门生意,该怎么干?

请先别急着回答。

还记得文章开头提到的,健身房行业的例子吗?作为一门典型的“反人性”生意,这行想要做大,还真挺难的。

健身这件事,除了少数人真的能从中获得快乐,大多数人都会感到痛苦。很多时候,要不是为了身体健康,压根都不想去健身房。

但你可能注意到了,许多传统的健身房,一门心思想着,怎么让自己更高端、让用户的健身体验更好。

为此,它们想了不少招。比如,扩大面积,升级健身设备,开在写字楼、大型购物中心里,等等。

可是,如果用户光是想起健身就痛苦,都不太想来健身房,那上面那些动作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对于绝大多数的小白健身者来说,问题的关键在于:健身本身已经让人很痛苦了,那么,如何才能减少除健身以外的其它痛点,让用户尽量“无痛”走进健身房里?

怎么办?

这几年,健身房行业出现的一些新变化,给出了一些回答。

比如,缩短距离。

很多人不想去健身房,是因为距离太远。开在购物中心里,健身房是变得更高端了,但离用户也更远了。

很多时候,用户好不容易拿出了一些去健身的意志力,但转头想想“遥远路途”,直接来一句:算了,太远了,不去了。

距离,成了用户走进健身房的拦路虎。

怎么办呢?那就拉近和用户的距离。半个小时嫌远,那能不能做到10分钟、5分钟?

于是,在我们小区楼下、办公楼附近,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小型健身房、健身工作室。通过缩短距离,帮助用户更容易走到健身房。

又比如,增加开店时间。

现在的很多上班族,下班时间都很晚。下班后想健个身,结果,健身房都关门了。原本的健身激情,硬生生被按了下去。

能解决吗?能。

有些健身房品牌,做了一个举动:通过对健身器械进行调整,让24小时营业成为可能

这下,你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哪怕加班再晚,也不用担心健身房关门了。

还比如,降低用户的心理门槛和付费门槛。

传统的健身房,在给你提供几节体验课后,就忍不住开始让你办几千上万的会员卡了。

但对很多小白用户来讲,面对这么一大笔支出,和未来完全不确定的健身效果,心里难免打鼓。

健身本就痛苦,再叠加这个代价不菲的选择,通往健身房的路,更远了。

怎么办呢?年费改成月费,降低用户的心理门槛和付费门槛。几千的健身年卡很心疼,改成100、200的月卡,用户就更愿意尝试了。

再比如,让你的健身体验更舒适。

什么意思?

很多人去健身房,特别怕一类人:私教。他们时不时会出现在你身边,开始推销健身卡,搞得你头都大了。

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总之,浑身不自在。

现在呢,有一些健身房,开始极力弱化私教卖卡这件事了。谁想要私教,自己去APP上预约,充分把选择权交给了用户,也降低了用户健身的心理负担,体验也更舒适了。

这些行为,概括起来,核心就一点:

对于反人性的生意,尽量用顺人性的方式去做,让消费者没那么痛苦。

用顺人性的方式,做反人性的生意

理解了健身房行业的一些新变化,其它行业的类似做法,你也就能明白了。

比如,做知识服务的企业。

和健身一样,学习这件事,也很反人性。它的结果是美妙的,但过程却是漫长且痛苦的。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一头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逼得你不得不去学习;另一头,却是没精力、没耐心去啃那些专业知识。

那怎么办,才能尽量缩短痛苦的学习过程?

找人监督,像学生时代那种,老师直接“按头”逼你学习?受不了,真受不了。

一些知识服务机构,比如得到,用了一种更巧妙的方式:

它们知道你痛苦、焦虑的点在哪儿。于是,它们把一本本比砖头还厚的书,用一篇篇精彩的短文章进行解读。或者,把它们浓缩成一节节5分钟、10分钟的短课程,帮你尽快搞懂其中的知识点。

一句话总结:用顺人性的方式,把学习过程简便化、浓缩化,解决学习固有的反人性痛苦。

再比如,英语学习APP。

有句话,在网上特别火:遇事不决,就学英语。英语,成了当下许多成年人,缓解内心焦虑的法宝。

但问题还是一样的,学英语,很痛苦。很多人拿起单词书,永远都在无限循环一个单词:abandon。

怎么解决呢?

类似多邻国这样的语言学习APP,找了一个突破点:你不喜欢背单词,但你喜欢玩游戏吧,喜欢和别人比排位高低吧,喜欢享受被别人称赞的感觉吧?

于是,它在背单词的功能里,加了各种游戏机制,比如打卡分享,比如排位等级。这些设计,会激发起大部分人的好胜之心,让他们想着怎么拿高分。顺带,就把单词给背了。

(多邻国的排位等级

一句话总结:用顺人性的方式,把背单词游戏化、竞技化,解决学英语固有的反人性痛苦。

这些例子,看似行业不同,实则殊途同归:

用顺人性的方式,做反人性的生意。

很久之前,我看到过这么一句话:

世界上的所有生意,都关乎人性。

因为人类喜欢吃喝,所以有了餐饮行业。细分下去,奶茶、可乐,利用了人对糖分的渴望;咖啡、茶、酒类,则利用了人对成瘾物质的渴求。

因为人类喜欢玩乐,所以有了游乐场、电影、电视、短视频。

因为人类喜欢舒服、方便,所以,有在线购物帮你免除出门购物之苦,有各种生活好物让你活得更舒适。

因为人类喜欢攀比,所以,有了游戏的排位竞技、奢侈品的炫耀攀比。

……

无一例外,这些生意,都在顺着你的人性。因为,这就是阻力最小的方向。

相比之下,反人性的生意,比如学习、健身,天生就有着极大的阻力,难度不在一个level上。

怎么办?

与其对抗人性,自找苦吃,不如尊重人性,用更加顺应人性的方式去做生意。

承认人性,尊重人性,顺应人性,你才能发掘更多的需求,找到更大的机会。

祝愿你,成为真正的,人性高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资料:

1、自律不是好生意,假装自律才是

2、199包月健身房,乐刻如何熬死同行?

3、杭州乐刻健身的盈利模式?

-END-

本文由刘润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