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龙贷到底得罪了谁?
文娱 翼龙贷到底得罪了谁? 文娱 | 2016-01-07 10:47 翼龙贷到底得罪了谁? 黄金乳鸽

2015年在P2P监管细则的出台中收尾,2016年一开始,翼龙贷就撞到了枪口上

t0179d75a7570aa27b7.jpg

  2015年在P2P监管细则的出台中收尾,2016年一开始,翼龙贷就撞到了枪口上,1月5日,有媒体报道称翼龙贷涉嫌资金池违规操作。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与翼龙贷旗下产品翼存宝的投资者接触发现,部分投资者认为翼龙贷背后有联想控股(天津)有限公司(下称联想)“撑腰”,不用过分担忧;也有投资者表示,事情闹大后钱更可能拿不回来。

  

  也就是说,树大招风。要么是翼龙贷本身风险就大,被人发现不过是迟早的事,更何况是这个年关,大家都等着提钱回家,资金上会有大的波折。要么就是媒体惹是生非,为出一篇备受瞩目的稿子,自然要挑一个本身有一点疏漏,又知名的大平台痛批一笔。

  

  纠纷疑云

  

  先说前者,翼龙贷花3.7亿夺央视标王是众人皆知,而翼龙贷之所以被质疑是爆料记者说投资后没有看到具体债权人的信息,也就是说只知道投资收益和产品,并不知道自己投入的钱去了何处,而翼龙贷称,他们都是先募集资金再分配债权。另外投资人资金并未由银行存管,只是在第三方支付存管,投资人与借款人之间也没有有效协议。而这两点,就是最初引爆整个金融行业的导火索。

  

  但其后事件点燃,其他跟风媒体又继续爆料,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司系统发现,联想不是外界所传的翼龙贷的大股东,翼龙贷的大股东实际上是西藏达枚信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西藏达枚),其认缴和实际出资5467万元,占翼龙贷股权54.67%,法人代表是王思聪。而联想占股权33.33%。

  

  这在外界看来平台是出问题无疑了,然而,目前监管政策并未明确,银行介入所承担的风险太大,多数银行并不热衷于资金托管业务,特别是国有银行,也因此第三方支付进行托管则是行业常态,并非翼龙贷一家平台专享。

  

  同时翼龙贷强调,其投资人和借款标的都是一一对应的,无论是在PC端或手机端,用户投资后,都可以在投资记录‘债权详情’里看到借款信息,包括借款人姓名、身份证信息及借款人所在地区、借款用途、借款金额。同时,翼龙贷与国付宝、易宝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客户资金、加盟商保证金和自有资金分离,并已和民生银行签订了资金存管战略协议,技术对接正在进行中。

  

  负面嫁接

  

  媒体有三个隐藏属性,这不仅仅是局限在中国媒体,其一,媒体天生的负面属性;其二,同情弱者属性,仇富仇腐;其三,乐意把时间搞大。

  

  就事件本身而言,最先报道的是经济观察报,但题目也相对保守:或存投资隐绕。其实在互联网金融界有个公知的行业秘密,对内,互联网金融尤其是P2P从业者在申请贷款和大额度信用卡时,审批难度极高,即使是知名的商业银行,也极度谨慎放款。其次媒体对互联网金融这一行业大多呈观望态度,即使许多科技媒体开辟了互联网金融专区,也围绕互联网金融诞生了许多新兴媒体,但是传统媒体对此仍旧不过多涉及,互联网金融从业者质量层次不齐,除却少数领头公司和新创业公司是专业金融背景,其他多数扎根民间,背景草根。

  

  继经济参考报道后,第二家重要的导火索是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它的标题引导性过强:“某宝后继有人”“非法集资”等直接导致重大后果的词赫然展现在题目里,而这个题目的起源仅仅是采访了部分投资者,他们说有困扰。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在几年前是中国最客观最具权威性的财经报纸,而在2015年4月,被广电强制整顿,

  

  自2014年9月3日以来,21世纪网、《理财周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先后有多人被上海市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其中有21人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而跟进翼龙贷一事的记者则为见习记者。



本文为一鸣网专栏作者原创,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鸣网微信号:yimingtmt

qrcode_for_gh_b3d411826cb3_258.jpg

                     上海首家TMT媒体,全国领先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END-

本文由黄金乳鸽投稿一鸣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章非经授权请勿转载,

向一鸣网投稿,请点击投稿按钮,详情请参阅《一鸣网投稿须知》。

互联网人都在关注的微信号

难道你还没有关注?